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FEB070300)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FEB070300)

作品数:17 被引量:49H指数:5
相关作者:李玉杰王遐见陈潜李景春李娜更多>>
相关机构:燕山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教育
  • 4篇高校
  • 3篇道德
  • 3篇德育
  • 2篇伦理
  • 2篇高校和谐
  • 1篇道德教育
  • 1篇道德人
  • 1篇道德问题
  • 1篇道德哲学
  • 1篇德教
  • 1篇动力机制
  • 1篇行政
  • 1篇行政伦理
  • 1篇研究生德育
  • 1篇研究生教育
  • 1篇扬弃
  • 1篇义务
  • 1篇政府
  • 1篇善良意志

机构

  • 4篇燕山大学
  • 2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河南工程学院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许昌学院
  • 1篇河北外国语职...

作者

  • 2篇王遐见
  • 2篇李景春
  • 1篇常超
  • 1篇杨樨
  • 1篇曹婷婷
  • 1篇高军峰
  • 1篇李玉杰
  • 1篇王勇
  • 1篇张晶
  • 1篇陈潜
  • 1篇李倩
  • 1篇翟承宇

传媒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党政干部学刊
  • 1篇工会论坛(山...
  • 1篇学位与研究生...
  • 1篇继续教育研究
  • 1篇学术评论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灌输式教育在和谐德育中的反思与扬弃被引量:6
2009年
灌输教育思想和灌输式教育既有联系又有本质的差异,灌输式德育既有种种弊端又有其生成的客观必然性。灌输式德育之所以长期存在,主要受自于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泛政治化的德育内容和知识中心主义的教学观的多方影响。应该辩证审视传统的灌输式德育,构建以对话互动、地位平等、主动参与、教学相长、关注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情感交流为特征的现代和谐德育的主体间性教育模式。
李景春李倩
关键词:和谐德育主体间性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伦理道德问题探析
2009年
政府伦理道德具有对法律的补充完善功能和对权力的制约规范功能,具有公共性、人民性、责任性等特征。健全伦理道德法制化建设,提高制度与组织的伦理程度,完善行政伦理道德建设运行机制,是当前我国服务型政府伦理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
李玉杰张晶曹婷婷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行政伦理道德权力
论康德道德哲学的理性、善良意志与义务被引量:1
2010年
康德的道德哲学表现出了一种理性主义倾向和对道德理性王国的向往。理性、善良意志与义务是康德道德哲学的核心概念,康德通过对三者关系的论证形成了其道德价值体系的理论框架。在他看来,出自于先天的理性是人类道德的来源,善良意志是理性的功能目标,义务则具体体现善良意志的道德价值。
陈悦香翟承宇
关键词:道德哲学善良意志义务
论研究生德育的生活化取向被引量:9
2009年
说明了研究生德育生活化取向的理论渊源与现实需求,指出了研究生德育生活化缺失的状况,认为研究生德育生活化是研究生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提高研究生德育效能的有效途径,是研究生德育的必然归宿。同时提出要坚持研究生德育生活化取向,推进研究生德育生活化进程,必须构建研究生德育目标生活化、内容生活化、方法生活化的教育体系。
李景春杨樨
关键词:研究生德育生活化研究生教育
论毛泽东对大同世界理想的追求被引量:1
2011年
毛泽东曾长期追求大同世界理想,其思想主要源于儒家"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洪秀全太平天国理想、康有为和梁启超所构想的大同社会以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影响。为实现大同世界理想,毛泽东不仅进行了理论思考,还付诸实践。据他有关著作和文献的表述,以及青年时期的"新村"实践、井冈山时期"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社会架构的策划、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逐渐形成他自己的大同社会模式。尽管他的社会理想模式终未成功,但这种探索仍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王遐见王勇
关键词:毛泽东
高校和谐道德教育的方法论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和谐社会理论蕴涵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心理和谐的思维逻辑,在这种思维逻辑演绎下的高校和谐道德教育要求创新和谐道德教育方法论,以提高高校道德教育的效能。和谐道德教育的方法论包括:道德本身与文化多元相统一的方法论,以解决多元文化视野下对道德本身的认知问题;公德与私德相统一的方法论,以解决教育对象道德施用范围问题;目的善良与方式合理相统一的方法论,以解决高校道德教育方式对目的善良的皈依问题;他律性与自律性相统一的方法论,以解决教育对象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统一问题。
高军峰
关键词:和谐社会理论高校道德人
论高校德育工作队伍的和谐发展被引量:1
2011年
大学德育工作队伍的和谐发展对大学德育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但当前大学德育工作队伍在人力资源组织、资源开发和利用、制度以及工作方法等层面均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直接影响了教育的效果。因而必须进一步提升高校德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优化队伍结构,整合德育队伍资源,建立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改进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以促进德育队伍的和谐发展,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和工作水平。
常超
关键词:高校德育
高校和谐教育体系建构的动力机制与路径选择
2009年
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和谐教育体系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力量。构建高校和谐教育体系应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价值取向,强化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教育理念,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和谐思想理论精华,并将其作为强大理论支撑,在充分关注大学生发展需要、发展环境和发展合力的基础上,实现高校和谐教育体系的构建。
陈潜
关键词:动力机制
营造生态化大学和谐德育环境被引量:4
2010年
我们应当从由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引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严重破坏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中吸取教训,并依据我国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要求,适时加强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应科学构建生态化的大学和谐德育环境,切实增强大学和谐德育建设的成效;应大力优化和谐德育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效培育大学生的生态伦理意识及其道德行为能力。
王遐见
关键词:生态化生态伦理高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