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海南省科学事业费项目([2009]71)

作品数:10 被引量:57H指数:5
相关作者:范鸿雁王祥和罗志文何凡陈圆更多>>
相关机构: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科学事业费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栽培
  • 3篇槟榔
  • 2篇氮肥
  • 2篇氮磷钾
  • 2篇毒力
  • 2篇毒力测定
  • 2篇优化施肥
  • 2篇幼龄
  • 2篇施肥
  • 2篇室内毒力
  • 2篇室内毒力测定
  • 2篇豇豆
  • 2篇磷肥
  • 2篇磷钾
  • 2篇钾肥
  • 2篇间作
  • 2篇胶园
  • 2篇病害
  • 2篇菠萝
  • 1篇氮磷钾肥

机构

  • 3篇海南省农业科...
  • 2篇琼中县农业技...
  • 2篇海南省农业科...
  • 2篇海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三亚市气象局
  • 1篇海南省农业科...

作者

  • 3篇何凡
  • 3篇罗志文
  • 3篇王祥和
  • 3篇范鸿雁
  • 3篇陈圆
  • 2篇吴月燕
  • 2篇周传波
  • 2篇李雪峤
  • 2篇冯学杰
  • 2篇谭丽霞
  • 1篇余乃通
  • 1篇华敏
  • 1篇王会芳
  • 1篇陈业光
  • 1篇胡福初
  • 1篇何舒
  • 1篇周文静
  • 1篇李向宏
  • 1篇吴凤芝
  • 1篇王三勇

传媒

  • 5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南方果树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热带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年份

  • 2篇2014
  • 7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幼龄胶园间作台农16号菠萝研究初报被引量:3
2012年
以幼龄胶树(≤4年)和台农16号菠萝为试材,建立幼龄胶园—台农16号菠萝间作模式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下,菠萝生长发育正常,果品质量略有降低,但未达显著水平;而幼龄胶树在试验期内树围和株高累计增加量较对照分别增加12.57%、9.34%,调查的4种重要病虫害中有3种危害有所减缓。该模式不仅增加了种植者经济收入,还能合理利用资源、避免土壤板结、促进胶树早产,综合效益显著。
何舒罗志文华敏王祥和李向宏何凡陈业光范鸿雁
关键词:间作模式
豇豆防虫网覆盖栽培试验被引量:2
2014年
豇豆产品最大的质量安全隐患在于防治蓟马、豇豆荚螟等害虫所使用化学农药的残留。为探索适于海南气候特点的豇豆安全高效生产模式,保障豇豆产品安全供给,利用防虫网覆盖平棚栽培豇豆,物理阻隔害虫,最大限度减少农药使用量。设5、2.5、1.67 mm防虫网覆盖栽培3个处理,以露地栽培为对照,从防虫效果、生物学性状、商品性状及产量等方面探讨豇豆生产中覆盖防虫网的功效。结果表明,豇豆覆盖防虫网栽培效果显著,其中以40目防虫网覆盖栽培效果最佳。
冯学杰吴月燕邓长智李雪峤
关键词:豇豆防虫网覆盖防虫效果
海南菠萝几种叶部真菌病害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对海南5个菠萝产区菠萝叶部真菌病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有6种真菌病害发生较普遍,危害较重,分别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画眉草弯孢菌Curvularia eragrostidis、刺环裂壳孢菌Annellolacinia dinemasporioides、掌状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palmarum、喙状凸脐蠕孢菌Exserohilum rostratum和金色毛壳菌Chaetomium aureum引起,其中喙状凸脐蠕孢菌E.rostratum和金色毛壳菌C.aureum为我国首次报道。本文同时对6种病害的发病症状和病原形态进行了初步描述。
罗志文范鸿雁李向宏刘银叶华敏王祥和余乃通周文静何凡
关键词:菠萝叶部病害
北运型豇豆新品种比较试验被引量:12
2011年
为筛选出适合海南冬种的优良豇豆新品种,2011年1月,对引进的8个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照种为改良夏宝2号。对各品种的生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商品性状及产量等进行了比较,同时检测各品种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分析各品种的耐低温能力。结果表明,综合性状最优的品种是华赣宝冠。
冯学杰吴月燕刘振文邓长智李雪峤
关键词:豇豆耐低温综合性状
木薯氮磷钾肥优化施用技术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采用"3414"田间肥效试验方法,研究木薯氮磷钾肥优化施用技术。结果表明,琼中县营根镇什罗那村木薯地土壤养分贫瘠,基础产量和地力贡献率分别为14 675.35 kg/hm2和49.4%。氮、磷、钾肥的施用极显著增加木薯的产量,当三者施用配比为2水平,即N 300 kg/hm2、P2O5 120 kg/hm2、K2O 450 kg/hm2时,木薯产量最高,为29 713.33 t/hm2,分别比0水平增产80.9%、45.4%和37.2%,增产贡献氮>磷>钾;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分别为44.3、77.3、17.9 kg,增产效应磷>氮>钾。利用Excel2003和SAS9.0软件进行多元回归方程分析,结果表明,N、P2O5、K2O分别施用399.46、124.09、481.82 kg/hm2时木薯产量最高,为28 027.86 kg/hm2。结合海南省琼中县木薯生产的实际,建议木薯生产中N、P2O5、K2O分别施用220~320、72~98、200~380 kg/hm2,N∶P2O5∶K2O为1∶0.3~0.4∶0.9~1.2较合适。
谭丽霞曾建华吴宇佳谢良商
关键词:木薯氮肥磷肥钾肥优化施肥
幼龄橡胶园间作香蕉高效栽培模式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以幼龄橡胶和香蕉为试材,建立幼龄胶园—香蕉间作模式,并测定该模式对香蕉和橡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间种香蕉三造后,最佳经济间种模式为间种双行香蕉,每667m2香蕉产量2 820kg,商品果率91%,每667m2收益可达851.8元;而单作橡胶每年每667m2平均需投入管理费673.1元。间作条件下,香蕉生长和果品质量未受显著影响,也有利橡胶茎围和株高的增长。
范鸿雁何舒何舒唐萍罗志文王祥和唐萍胡福初
关键词:香蕉间作
海南大棚西瓜枯萎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毒力测定被引量:5
2012年
对供试菌株海南大棚西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及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菌丝在西瓜汁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8和30℃;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pH值分别为7~8和7~9;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孢子致死温度为60℃、5 min;果糖和葡萄糖作为碳源利于菌丝生长;酵母浸粉和蛋白胨作为氮源利于菌丝生长。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WP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为0.730 9μg/mL;32.5%苯甲嘧菌酯SC、30%苯甲.丙环唑EC、10%苯醚甲环唑WG、25%溴菌.多菌灵WP和25%溴菌腈WP对海南大棚西瓜枯萎病菌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EC50为1.884 7~8.161 0μg/mL,该研究为田间防治海南大棚西瓜枯萎病提供了基础数据。
范鸿雁周文静王祥和王祥和何凡
关键词:枯萎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室内毒力测定
7种杀菌剂对槟榔炭疽菌的室内毒力测定被引量:10
2011年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抑菌圈法对槟榔炭疽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7种药剂中,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等4种药剂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依次为0.2981、0.7356、0.8000、0.9465 mg/L。从回归曲线比较可知,该病菌对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各浓度的敏感性差异最小,对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的敏感性差异最大。在7种药剂中,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对该病菌孢子的抑制作用最强,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在生产中比较少用在槟榔上防治槟榔炭疽病,未产生抗药性,因此该制剂抑制毒力也较好。
陈圆周传波肖彤斌王会芳曾向平
关键词:槟榔炭疽病菌杀菌剂毒力测定
琼中县水稻氮磷钾优化施用研究
2012年
采用"3414"试验研究水稻氮磷钾养分用量优化,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受氮肥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钾肥影响较小。多元回归方程分析表明,每667m2施用氮、磷、钾养分分别为13.96kg、7.54kg和16.85kg时水稻产量最高为642.81kg,结合海南琼中水稻生产的实际,建议水稻生产中每667m2施用氮、磷、钾养分分别为10~11kg、6~7kg和9~11 kg,此时氮、磷、钾养分配比以1∶0.60~0.64∶0.9~1.0较合适。
谭丽霞卓焕福
关键词:水稻氮肥磷肥钾肥优化施肥
6种杀虫剂对槟榔园红脉穗螟防效比较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了氯虫苯甲酰胺与其他5种常规药剂对红脉穗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氯虫苯甲酰胺SC 1 000倍液处理的田间防效高且起效快,药后1 d虫口减退率达98.05%;持效期较长,药后10 d虫口减退率100%。
陈圆周传波肖彤斌王三勇吴凤芝云霞
关键词:杀虫剂红脉穗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