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农业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CARS-04-PS25)

作品数:13 被引量:79H指数:6
相关作者:王喜波江连洲张泽宇姜国川王健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农业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0篇分离蛋白
  • 10篇大豆分离
  • 10篇大豆分离蛋白
  • 8篇冻融
  • 7篇乳化
  • 7篇大豆蛋白
  • 6篇冻融稳定性
  • 5篇乳化性
  • 4篇超声波
  • 3篇冻融循环
  • 3篇糖基化
  • 2篇乳化特性
  • 2篇乳液
  • 2篇响应面
  • 2篇酶切
  • 2篇美拉德
  • 2篇美拉德反应
  • 2篇抗冻
  • 2篇抗冻融
  • 1篇豆乳

机构

  • 13篇东北农业大学
  • 4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国家大豆工程...

作者

  • 13篇王喜波
  • 12篇江连洲
  • 5篇张泽宇
  • 4篇姜国川
  • 3篇张英华
  • 3篇姜雪
  • 3篇王健
  • 3篇于洁
  • 2篇李杨
  • 2篇杨瑞雪
  • 2篇隋晓楠
  • 2篇韩越
  • 1篇王中江
  • 1篇许晓曦
  • 1篇毕爽
  • 1篇齐宝坤
  • 1篇张旭
  • 1篇李秋慧
  • 1篇韩天翔
  • 1篇高婷婷

传媒

  • 3篇中国食品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工业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2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冻融循环对酶切糖基化大豆蛋白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为研究酶切糖基化大豆蛋白的实际应用效果,采用限制性酶切大豆分离蛋白(SPI)-葡聚糖糖基化产物,以表面吸附量、乳析指数、平均粒度、显微结构为评价指标,比较了分别由SPI、SPI与葡聚糖的糖基化产物(SPID)、酶切糖基化大豆蛋白产物作为乳化剂的乳化体系的冻融稳定性。结果表明,经3次冻融循环后,酶切糖基化大豆蛋白产物乳化体系仍保持较好的稳定性,显著高于SPI、SPI-D对照组。限制性酶切糖基化大豆蛋白可用于改善食品乳化体系的冻融稳定性,为生产冷冻产品专用大豆蛋白提供理论依据。
孙洪蕊姜国川韩越杨瑞雪姜雪王喜波
关键词:大豆蛋白酶解糖基化冻融稳定性
物理改性对大豆蛋白柔性与乳化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通过不同物理改性方法(热处理、超声处理、高压均质处理、微波处理)分别得到不同柔性的大豆分离蛋白(SPI),并利用SPI对胰蛋白酶的敏感性表征柔性,研究物理改性对SPI柔性与乳化性的影响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改性方式对SPI柔性和乳化性产生不同的影响且乳化性随柔性的上升而上升。与其他处理条件相比,121℃热处理10 min得到最高的柔性和乳化活性,高压均质处理对SPI柔性影响小但对乳化活性影响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超声处理条件下SPI柔性与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9、0.950和0.942、0.954。超高压均质处理条件下SPI柔性与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1、0.720。微波处理条件下SPI柔性与乳化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乳化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0.862。
王喜波王健张泽宇陈爽高婷婷江连洲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物理改性
超声辅助美拉德反应提高大豆蛋白冻融性质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提高大豆蛋白的冻融性质,试验采用超声辅助美拉德反应的方法改性大豆蛋白,以改性产物的乳化性质和乳析指数为考核指标,研究大豆分离蛋白与葡聚糖(SPI∶D)质量比、反应温度、超声功率、反应时间对改性产物冻融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PI∶D为2∶3、反应温度80℃、超声功率500 W、反应时间40 min时,改性产物冻融稳定性较好,SPI-D接枝物与对照SPI相比,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提高了39.89%和43.80%,经1、2、3次冻融循环后乳析指数分别降低了57.76%、75.33%、96.20%,在1、2、3次冻融循环后乳液粒径分别降低了34.04%、42.12%、126.9%。
张泽宇张诗雨于洁王喜波江连洲徐日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
高压均质对大豆蛋白柔性和乳化性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对胰蛋酶的敏感性表征其柔性,研究不同均质压力(0~200 MPa)对SPI柔性和乳化性的影响,并探索SPI结构变化及其柔性与乳化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当均质压力为0~160 MPa时,SPI柔性随着均质压力的增加而增加,160~180 MPa时柔性变化不明显,当均质压力为180~200 MPa时,SPI柔性又呈现下降的趋势。表面疏水性随着均质压力的增大而增大,而浊度则随之减小,柔性随均质压力的变化趋势与乳化性随均质压力的变化趋势一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PI柔性与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93和0.938。紫外扫描、内源性色氨酸荧光光谱研究发现,随着SPI柔性的增加,其结构变得更加舒展。
王喜波徐晔晔于洁王健王小丹江连洲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特性
不同方法提取牡丹籽油品质差异被引量:10
2016年
文章以油用牡丹籽为原料,通过牡丹籽油感官指标及脂肪酸分析,研究不同方法(超声波辅助水酶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溶剂浸提法)提取牡丹籽油与市售牡丹籽油品质差异。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提取率为22.13%)外观品质与市售牡丹籽油相近,具有牡丹籽油固有气味和滋味、口感良好,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92.85%),相对密度(20℃)、酸价、碘值、过氧化值分别为0.9278、0.798 mg KOH·g^(-1)、169.2 g·100g^(-1)、1.61 meq·kg^(-1),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王喜波王海晴李秋慧武燕华李杨隋晓楠齐宝坤江连洲
关键词:超声波辅助提取水酶法
超声辅助制备抗冻融大豆分离蛋白工艺优化被引量:10
2016年
为了提高大豆蛋白冻融稳定性,研究了超声波辅助下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与葡聚糖(dextran,D)发生美拉德反应改性蛋白的方法,以乳化稳定性(emulsion stability index,ESI)和乳析指数(creaming index,CI)为响应值,建立了优化工艺的Box-Behnken模型。验证试验表明,模型具有重现性和可靠性,在SPI质量浓度40 mg/m L、超声温度80℃、比功率5 W/m L条件下,与未改性SPI相比,改性后SPI乳化稳定性提高了43.80%,经1、2、3次冻融循环后乳析指数分别降低了57.76%、75.33%、96.20%。接枝物制备的乳液经冻融循环后粒径维持在50-55μm。红外光谱分析接枝物在1 010 cm-1处的C-N共价键振动增强,说明SPI和葡聚糖是以共价键的方式结合。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改性后蛋白颗粒更加疏松,分子间聚集程度降低。研究结果为冷冻食品专用大豆分离蛋白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指导。
王喜波张泽宇葛洪如徐晔晔夏如鑫江连洲
关键词:超声波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稳定性冻融稳定性
限制性酶切对糖基化大豆蛋白冻融稳定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提高大豆蛋白经冻融循环后的功能稳定性,采用湿法糖基化制备大豆分离蛋白-葡聚糖(dextran)接枝物,然后利用胰蛋白酶对糖基化产物进行限制性酶切,研究不同蛋白酶、蛋白质量浓度、E/S、酶解时间对酶解产物冻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蛋白质量浓度20 mg/m L、E/S600 u/g、酶解时间50 min的条件下,酶解产物冻融稳定性达到最优水平,冻融前、后的乳化活性分别是大豆分离蛋白的2.0倍和2.1倍,且没有乳析现象。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糖基化蛋白经限制性酶解后其颗粒状态发生一定的改变,其结构向有利于提高冻融稳定性的方向转变,进一步提高了其冻融稳定特性。本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制备高冻融稳定性大豆分离蛋白的新方法,为生产冷冻食品专用大豆蛋白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孙洪蕊张英华姜雪王喜波姜国川江连洲
关键词:糖基化大豆分离蛋白冻融稳定性
抗冻融大豆蛋白的制备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湿法美拉德反应对大豆蛋白进行糖基化改性,研究了糖基化接枝产物的冻融稳定性。结果表明,湿法糖基化大豆蛋白能有效提高接枝产物的冻融稳定性,在SPI(大豆分离蛋白)浓度40mg/mL、蛋白与糖质量比1:3、反应时间4h、pH8.0、反应温度95℃条件下的接枝物冻融前后的EAI(乳化活性)分别是未改性蛋白的1.69倍和1.76倍,ESI(乳化稳定性)是未改性蛋白的1.37倍和1.27倍。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SPI—D接枝物在1000cm^-1附近有较强的吸收,在3700~3200cm叫处有一个更宽的振动伸缩吸收,葡聚糖以共价键的形式接入到SPI上。SPI—D接枝物在激发波长为347nm,发射波长在435nm处有最大的荧光强度,符合美拉德反应产物的荧光特性,进一步证明SPI与葡聚糖发生了美拉德反应。
孙洪蕊王喜波张英华姜国川江连洲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冻融美拉德反应
提高大豆蛋白冻融后乳化性改性工艺优化被引量:11
2014年
为了制备出经冷冻-融化后仍能保持较高乳化性的大豆蛋白,试验以葡聚糖为糖基化供体,采用湿法糖基化技术改性大豆蛋白。根据单因素试验的结果,建立了Box-Behnken模型对加工工艺进行优化,所得的模型拟合度高,切实可行,可用于实际分析和预测。利用响应面分析法探讨了蛋白浓度、蛋白与糖质量比、反应时间3因素对改性产物冻融前后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质量浓度40 mg/mL,SPI与葡聚糖的质量比为1∶3,反应时间4 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改性产物冻融稳定性显著(P<0.05)高于未改性蛋白,冻融前后的乳化活性(emulsifying activity index,EAI)分别是空白对照样的1.687和1.780倍,乳化稳定性(emulsion stability index,ESI)分别是空白对照样的1.367和1.274倍。傅里叶红外光谱证明葡聚糖通过共价键接到大豆蛋白分子中,研究结果为制备冷冻食品加工专用大豆蛋白的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孙洪蕊张英华王喜波姜国川江连洲
关键词:乳化大豆分离蛋白冻融稳定性响应面乳化活性
磷脂对大豆乳清蛋白乳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以非变性大豆乳清蛋白(NWSP)及热变性大豆乳清蛋白(DWSP)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磷脂(Lec)对NWSP乳液、DWSP乳液的影响,并对Lec添加前后乳化体系的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大豆乳清蛋白的表面疏水性、ζ-电位、粒径分布、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CSLM)等进行表征。研究发现:与纯大豆乳清蛋白乳化体系比较,添加磷脂后的DWSP-Lec乳化体系、NWSP-Lec乳化体系乳化活性显著提高、乳滴平均粒径减小、乳液的ζ-电位值增加,有效阻止了乳滴絮凝聚集乳液稳定性增强,DWSP-Lec乳液稳定性高于NWSP-Lec乳液,这可能是热处理后大豆乳清蛋白分子发生折叠,包埋于蛋白内部的疏水基团及巯基暴露从而增强大豆乳清蛋白与Lec间的疏水交互作用,大豆乳清蛋白-磷脂的协同作用使其乳化活性增强,乳液更趋于稳定。
韩天翔李杨毕爽隋晓楠武艳华王中江江连洲王喜波
关键词:大豆乳清蛋白磷脂乳液乳化性粒径分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