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30730017)

作品数:11 被引量:159H指数:9
相关作者:潘保田高红山徐树建管清玉李吉均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祁连山东段
  • 3篇气候
  • 3篇阶地
  • 3篇河流阶地
  • 2篇东亚季风
  • 2篇气候变化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粒度
  • 2篇隆升
  • 2篇黄土
  • 2篇季风
  • 2篇冰期
  • 1篇地貌
  • 1篇新生代
  • 1篇沙漠演化
  • 1篇抬升
  • 1篇腾格里沙漠
  • 1篇图解法
  • 1篇土壤

机构

  • 11篇兰州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青岛海洋地质...
  • 2篇临沂师范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11篇潘保田
  • 9篇高红山
  • 4篇徐树建
  • 4篇管清玉
  • 4篇李吉均
  • 4篇邬光剑
  • 3篇业渝光
  • 3篇李炳元
  • 3篇王均平
  • 3篇胡春生
  • 2篇李琼
  • 2篇苏怀
  • 1篇赵延德
  • 1篇张慧
  • 1篇陈莹莹
  • 1篇隋玉柱

传媒

  • 2篇地理科学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冰川冻土
  • 1篇沉积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山地学报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腾格里沙漠南缘末次冰盛期以来沙漠演化与气候变化被引量:14
2006年
位于现代季风区边缘的沙漠黄土边界带,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末次冰盛期以来历经多次北进南退移动和暖湿、冷干变化。依据对腾格里沙漠南缘白岩沟剖面的黄土古土壤风成砂序列的年代测定,建立了腾格里沙漠南缘末次冰盛期以来沙漠演化的时间序列,并结合剖面各地层的粒度分析、色度分析和CaCO3分析结果,认为末次冰盛期该区主要经历了两次沙漠强烈扩张、两次退缩以及一次小幅度扩张的阶段。而全球变化所导致的东亚冬、夏季风变化是沙漠正、逆过程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
李琼潘保田高红山徐树建
关键词:腾格里沙漠末次冰盛期沙漠演化气候变化
定西地区城镇体系空间分形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城镇是人口和经济的聚集地,区域城镇体系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呈现分形特征;利用豪斯道夫维(Hausdorff)和聚集维数(Aggregation dimension)对定西地区城镇体系进行了空间分形研究,并测算了相应的分维数,证明该区域城镇体系也具有空间分形特征,存在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松散,城镇首位度高,各城镇间联系不紧密等问题。
张慧潘保田赵延德
关键词:空间结构
最近150ka河西地区河流阶地的成因分析被引量:17
2006年
文章通过对河西地区最近150 ka河流阶地年龄数据的处理,发现存在7个明显的河流阶地发育时期,即150、100、70、40、30、12和6 ka B.P.。经过相关构造和气候资料的论证,文章认为,在150和70 ka B.P.附近形成的两级河流阶地代表了河西地区两期主要的构造抬升,而在100、40、30、12和6 ka B.P.附近形成的5级河流阶地则对应于河西地区5期气候变化事件。
胡春生潘保田高红山徐树建
关键词:KA河流阶地构造抬升气候变化
祁连山东段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与机制探讨被引量:23
2005年
第四纪期间祁连山东段发育了多级洪积台地与河流阶地,它们是研究区域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良好的载体。对该区主要河流阶地序列的野外考察,利用ESR、TL、IRSL以及14C等测年方法,研究表明,第四纪期间石羊河上游的各大支流普遍发育了5-6级阶地,其中南营村附近金塔河五级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大致为1.24MaB.P.(T5)、0.78MaB.P.(T4)、0.14MaB.P.(T3)、0.06MaB.P.(T2)和0.01MaB.P.(T1),完全可以与该区沙沟河、黄河兰州段以及长江三峡段的阶地序列相对比。从各级阶地砾石层的堆积时代以及阶地的沉积特征分析,我们认为,即使在构造活动区域,气候变化在河流地貌演化过程之中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高红山潘保田邬光剑李吉均李炳元Douglas Burbank业渝光
关键词:河流阶地祁连山东段
祁连山东段金塔河流域层状地貌时代与成因探讨被引量:10
2005年
祁连山东段金塔河流域分布着两级夷平面(山顶面与主夷平面)、一级剥蚀面和多级河流阶地,它们是晚新生代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产物。通过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spinresonance ,简写为ESR)、热释光(Lumines cence ,简写为TL)、红外释光(Infra redstimulatedluminescence ,简写为IRSL)和14 C等绝对测年手段并结合区域对比的研究表明,该区山顶面形成于老第三纪,主夷平面形成于中新世至上新世,剥蚀面解体于1 4MaB P 左右。其后金塔河流域发育5~6级阶地,形成时代大致为1 2 4MaB P 、0 78MaB P 、0 14MaB P 、0 0 6MaB P 、0 0 3MaB P 和0 0 1MaB P 。结合河流阶地的形成年代、发育特征以及邻区阶地的发育模式研究表明。
高红山潘保田李吉均邬光剑李炳元业渝光
关键词:河流阶地祁连山东段
陇西盆地晚更新世风成堆积物粒度参数的对比被引量:11
2005年
计算了末次冰期旋回陇西盆地的黄土古土壤和风成砂的粒度参数,并对图解法与矩值法粒度参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黄土古土壤来说两种方法所获得的平均粒径基本相同,分选系数、偏度和偏态的相关性逐渐降低,对风成砂和砂黄土来说,除了平均粒径呈较好的线性相关外,其他参数则差别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它们粒度组分的分布不同所致。图解法主要反映了样品总体中主要粒度组分的粒度特征,而矩值法则反映了样品的总体特征。在沉积环境的分析和比较中,应充分考虑这两种方法的差异,并建立不同的标准。激光粒度仪和吸管法对平行样品测试的图解计算结果表明,粒度参数的变化趋势比较接近。
徐树建潘保田陈莹莹胡春生
关键词:激光粒度仪粒度参数图解法黄土
末次间冰期-冰期旋回黄土环境敏感粒度组分的提取及意义被引量:44
2006年
采用粒级-标准偏差方法对黄土高原西部、河西走廊及河南西部等6个剖面末次间冰期-冰期旋回的黄土-古土壤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取了对环境变化敏感的粒度组分。各剖面的环境敏感粒度组分主要分为粗细两个组分,并显示出一定的区域性差异和不同的沉积学意义。敏感组分主要受物源和沉积后成壤作用的影响:冰沟和罗家湾剖面可能受源区的影响更大而使敏感组分偏粗,暖和湾和扣马剖面可能由于后期风化的影响较大而使敏感组分偏细。对扣马剖面末次冰期旋回堆积的L1和S1的粒级-标准偏差分析表明,L1的敏感组分与全剖面相似;而S1的敏感组分与全剖面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与成壤作用有关。
徐树建潘保田高红山王均平管清玉胡春生
关键词:粒度风成沉积
末次冰期东亚季风快速波动的模式与成因被引量:7
2007年
通过对位于东亚季风区中东部与西部边缘的两个高分辨率黄土剖面记录的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不仅捕捉到了20个Dansgaard-Oeschger事件与6个Heinrich事件,而且黄土记录与GRIP冰芯记录的这些快速气候波动基本上是同步的。暗示在整个末次冰期,东亚季风气候同样存在千年—百年尺度上的快速波动。所不同的是,西面的沙沟剖面对这些快速气候波动的反应比东面的王官剖面敏感。结合末次冰期中国黄土记录的先前研究结果,我们发现,自西向东Dansgaard-Oeschger旋回的幅度逐渐变小,推测这主要是由西风与东亚夏季风共同作用所造成的。
管清玉潘保田邬光剑高红山李琼苏怀
关键词:末次冰期东亚季风气候波动HEINRICH事件
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与环境变化被引量:15
2004年
根据近期研究成果 ,陆陆碰撞的初期发生在为 60~ 65Ma ,但此时青藏高原并未发生大幅度的隆升。而在此后的 3 7~ 3 .6Ma期间 ,青藏地区经过两次隆升与两次夷平 ,形成了目前高原及其周缘山地广泛分布的两级夷平面 (山顶面与主夷平面 )。其中山顶面形成于渐新世 ;主夷平面形成于新第三纪 ,结束于 3 .6Ma ,当时海拔不超过 1 0 0 0m。所以青藏高原的形成是多期脉动性隆升的结果。综合新生代以来全球性重大的构造气候事件 ,可以发现它们与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具有良好的时间耦合性。
高红山潘保田李吉均隋玉柱
关键词:隆升过程环境变化青藏高原新生代
祁连山东段剥蚀面与青藏高原隆升被引量:9
2004年
祁连山北麓广泛分布着一级剥蚀面,它是山地阶段性隆升的产物.通过对剥蚀面之上砾石层中细砂物质的ESR测年以及黄土地层的古地磁测定,认为祁连山东段的剥蚀面最终解体于1 4MaBP.这与邻近区域陇西盆地的剥蚀面解体时代(1 8MaBP)有所差异,这或许是第四纪期间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在区域间存在着差异特征的重要表现.
高红山潘保田邬光剑李吉均管清玉王均平业渝光
关键词:祁连山东段青藏高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