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6058)

作品数:7 被引量:60H指数:4
相关作者:刘晓华江亿张伦张涛高志宏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建股份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空调
  • 3篇空调系统
  • 2篇热源
  • 2篇温湿度独立控...
  • 2篇建筑
  • 2篇高大空间
  • 2篇大空间
  • 1篇独立控制
  • 1篇遮挡
  • 1篇置换通风
  • 1篇市政
  • 1篇市政工程
  • 1篇室内温度
  • 1篇数据中心
  • 1篇特性分析
  • 1篇通风
  • 1篇排湿
  • 1篇热环境
  • 1篇热环境评价
  • 1篇温差

机构

  • 7篇清华大学

作者

  • 6篇江亿
  • 6篇刘晓华
  • 4篇张伦
  • 3篇张涛
  • 3篇高志宏
  • 1篇江晶晶
  • 1篇李震
  • 1篇赵康
  • 1篇唐海达
  • 1篇田浩
  • 1篇钱晓栋
  • 1篇晓刘华

传媒

  • 5篇暖通空调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制冷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A航站楼温度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测试被引量:6
2013年
介绍了对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A航站楼温度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初步测试情况。数据表明,辐射地板配合置换送风的末端形式实现了高大空间人员活动区温湿度分布均匀、舒适的目标,而冷水系统大温差运行实现了减少输送能耗的目的。
唐海达刘晓华张伦张涛江晶晶江亿周敏
关键词:高大空间
集中空调系统各环节温差及提高性能的途径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从换热温差的角度分析了常规集中空调系统各环节的特性,研究了换热温差对空调系统投入的换热面积、输配能耗和制冷机组能耗等的影响。根据显热、潜热负荷的不同特点介绍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理念,并分析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各环节中的温度分布情况。介绍了进一步提高新风处理过程性能及温度控制系统性能的方法,以某办公建筑为例分析了采用不同形式的集中空调系统方案时在换热温差、系统性能等方面的差异。
张涛刘晓华江亿
关键词:空调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
建筑热湿环境营造过程中换热网络的匹配特性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对主动式空调系统中的换热网络进行研究,分析了匹配特性在显热传递和热湿传递过程中的影响。显热传递过程由于传热能力UA有限和两侧流体流量不匹配会造成损失,热湿传递过程的损失则是由传热传质能力有限、流量不匹配和参数不匹配3种因素共同造成的。流量匹配的条件是两侧流体的热容量相等,空气与水直接接触的热湿传递过程只有在饱和线上进行时才能实现参数匹配。利用解析方法得到热湿传递过程中的传热阻力、传湿阻力表达式,分析了传热传质能力有限、流量不匹配和参数不匹配对热阻、湿阻造成的影响。
刘晓华江亿张涛张伦
关键词:换热过程空调系统
辐射板表面温度分布均匀性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根据辐射板的换热特点,采用热阻分析方法给出一种计算辐射板表面平均温度的简便方法;并根据不同类型辐射板的导热过程,总结各类辐射板表面最低温度与表面平均温度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热阻的辐射板表面温度均匀性:室内热源均匀时,热阻较大的辐射板(如混凝土结构辐射板和抹灰形式毛细管辐射板)表面温度较均匀且与供水温度差异大,热阻较小的辐射板(如金属辐射板)表面温度不易均匀且最低温度接近供水温度;室内热源不均匀或辐射板局部有遮挡时,热阻较大的辐射板不同位置表面温度差异较大,需充分考虑此情况的影响。
赵康刘晓华高志宏江亿
关键词:辐射板
高大空间末端排热方式被引量:4
2011年
分析了高大空间室内热源在竖直方向上产生明显温度分层的特点,指出末端普遍采用的喷口射流送风方式容易破坏空气温度分层,造成大量空气掺混损失,且风机输配能耗巨大,并提出了相应的末端排热方案。
高志宏张伦刘晓华江亿
关键词:大空间建筑不均匀性空调系统
室内温度不均匀特性与理想排热排湿效率分析
2011年
传统空调方式将处于不同温度水平的热源所产生的热量混合入室内空气中,再对室内空气进行降温处理,这种方式忽略了室内温度场分布的不均匀特性,造成了高品位热源与低品位热源的掺混损失。基于热源独立排热和温湿度独立控制的思想,分析了理想的排热和排湿效率,并通过典型算例计算了不同形式系统的排热和排湿效率。
张伦晓刘华高志宏江亿
关键词:热源温湿度独立控制
数据中心热环境评价指标研究被引量:31
2012年
数据中心是集中放置并管理数据处理设备的空间,热环境是保障数据处理设备能够安全、稳定、连续运行的关键。这里在回顾并分析现有数据中心热环境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定义掺混指数参数,来评估数据中心空间发生冷热气流混合对设备安全性的影响,并评价其热健康程度。与现有的以设备平均进风温度为基础的评价方法不同,掺混指数侧重对热环境安全性的评价。通过考察掺混指数的空间分布,不仅可以了解数据中心气流组织的分布特性,还可以找出数据中心存在热环境安全隐患的位置,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借助热量加权后的掺混指数,可以对不同规模、布局、气流组织模式的数据中心热环境质量进行直观比较,从而指导新数据中心的设计和已有数据中心的优化。
田浩李震刘晓华钱晓栋
关键词:市政工程数据中心热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