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90009)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曹子坚黎欢张静丽张劼李娟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篇意识形态
  • 1篇制度变迁理论
  • 1篇人口
  • 1篇人口红利
  • 1篇人口结构
  • 1篇诺斯悖论
  • 1篇欠发达
  • 1篇区域发展能力
  • 1篇西部开发史
  • 1篇论争
  • 1篇经济政策
  • 1篇就业
  • 1篇就业结构
  • 1篇红利
  • 1篇产业承接
  • 1篇产业结构
  • 1篇产业转移
  • 1篇存在性

机构

  • 7篇兰州大学

作者

  • 6篇曹子坚
  • 3篇黎欢
  • 2篇张静丽
  • 1篇李娟
  • 1篇徐龙宇
  • 1篇李欣玥
  • 1篇张劼
  • 1篇马娟
  • 1篇马蕊

传媒

  • 2篇开发研究
  • 1篇经济论坛
  • 1篇西北人口
  • 1篇淮阴工学院学...
  • 1篇吉林工商学院...
  • 1篇牡丹江教育学...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地方区域经济政策的存在性论争与形成原因——来自苏北的经验证据被引量:1
2013年
区域经济政策可以划分为地方、国家以及超国家三个层次。学术界关于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研究,通常聚焦于超国家层次和国家层次,对地方层次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存在明显不足。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地方层次区域经济政策的内涵,并以江苏苏北地区为例,系统剖析了地方层次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机制和政策效应,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徐龙宇黎欢
外源性经济发展能力变迁及其政策启示——以甘肃省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学术界关于区域发展能力的理论研究多聚焦于内源性经济发展能力,而对外源性经济发展能力的探讨还处在明显的空白阶段。尝试构建了衡量外源性经济发展能力的理论模型,对甘肃省外源性经济发展能力及其历史变迁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曹子坚黎欢张静丽
关键词:区域发展能力
欠发达地区产业——就业结构关系的定性及定量研究——以甘肃为例
2015年
通过对甘肃省产业——就业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甘肃省产业——就业结构之间关系的因果关系检验及其二者之间的偏离度分析等三个层面,探讨了甘肃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结论。
曹子坚马蕊任桐岩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产业转移视角下的西部开发史被引量:3
2012年
随着要素价格的不断上升,我国东部地区工业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具有不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主动和科学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加速工业化进程并进一步缩小我国区域差距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认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的历史本质上就是一部产业承接的历史。以史为鉴,系统梳理西部产业承接的历史,探讨西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对于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不无裨益。
曹子坚张劼李娟
关键词:产业转移产业承接
甘肃省人口红利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密不可分。本文在借鉴学术界关于人口红利判断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对甘肃省人口发展历史状况的考察,探讨了甘肃省人口再生产类型,对甘肃省人口红利的存在性问题及其人口红利期的持续时间进行了判断,并提出了甘肃省最大化挖掘并收获人口红利的对策措施。
曹子坚马娟李欣玥
关键词:人口红利人口结构
制度变迁理论及其对中国改革的启示被引量:2
2013年
主流经济学通常视制度为既定的外生变量,但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制度是决定一个国家特别是转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制度的起源与性质、制度变迁的主体、动力以及方式等方面,系统梳理了马克思、凡勃伦、诺思等经典学者的制度变迁理论,并从诚信社会构建、意识形态革新、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探讨制度变迁理论对中国改革的重要借鉴价值。
曹子坚颜海刚
关键词:诺斯悖论意识形态
西部地区能力建设的制度缺口与制度创新——基于主体功能视角
2013年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其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因此加快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以提升区域发展能力为主线。但西部地区相对显著的限制乃至禁止开发的功能性要求,对于提升其区域发展能力客观上构成刚性限制。同时,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能力建设的相关制度安排存在明显的功能性缺口。必须通过制度创新,重新校正西部区域开发的基本方向,重新思考区域开发的次序与强度,重新探索区域开发的差异化模式。
曹子坚张静丽黎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