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02-004-002)

作品数:8 被引量:169H指数:7
相关作者:吕正祥孟万斌冯明石刘家铎李敏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储层
  • 4篇砂岩
  • 3篇须家河组
  • 3篇致密砂岩
  • 3篇砂岩储层
  • 2篇地层
  • 2篇地层格架
  • 2篇致密砂岩储层
  • 2篇沙溪庙组
  • 2篇上沙溪庙组
  • 2篇盆地
  • 2篇格架
  • 1篇等时地层格架
  • 1篇地震反演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模型
  • 1篇须二段
  • 1篇旋回
  • 1篇伊利石
  • 1篇有机酸

机构

  • 7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广西电力工业...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5篇孟万斌
  • 5篇吕正祥
  • 3篇冯明石
  • 3篇刘家铎
  • 2篇李敏
  • 2篇田景春
  • 1篇郇金来
  • 1篇黄可可
  • 1篇曹烈
  • 1篇叶泰然
  • 1篇黄思静
  • 1篇张雪花
  • 1篇李书兵
  • 1篇付菊
  • 1篇柯光明
  • 1篇麦发海
  • 1篇林小兵
  • 1篇颉永平
  • 1篇杨映涛
  • 1篇伍玲

传媒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石油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岩石学报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岩性油气藏

年份

  • 2篇2013
  • 5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川西须二段碎屑岩钾长石钠长石化的热力学解释被引量:7
2011年
根据化学热力学计算和现今地层水数据,探讨了川西凹陷须家河组二段碎屑岩钾长石钠长石化的热力学原理及其相应的成岩机制。研究表明:1)如果孔隙流体中的钾、钠离子质量浓度保持不变,随着埋深和温度的增加,钾长石钠长石化的趋势会得以加强,而如果温度一定,流体与钾长石、钠长石之间的平衡状态是控制钾长石能否发生钠长石化的另一因素;2)受上覆泥岩中酸性流体影响,同生—埋藏成岩作用初期以后,川西凹陷须二段偏基性的斜长石大量溶解,由此产生的Na+以扩散和对流方式迁出,不作为后期钾长石钠长石化过程中Na+的主要来源;3)随着埋藏的进一步加深(温度在120~140℃),系统接近封闭,上覆泥岩层中酸性流体很难影响到厚层砂岩内部,这使得体系中H+数量更加有限,钾长石溶解受阻,与此同时,蒙皂石的伊利石化消耗K+并向地层水提供额外的Na+,这时钾长石钠长石化便成了蒙皂石伊利石化的伴随反应,直到蒙皂石消耗殆尽,因而蒙皂石的伊利石化是川西凹陷须二段钾长石钠长石化过程中钾钠离子迁移的主要途径。
郇金来黄思静黄可可张雪花
关键词:砂岩储层化学热力学
川西中侏罗统致密砂岩次生孔隙成因分析被引量:20
2011年
基于岩石学观察,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矿物烃类包裹体成分分析,结合储层特征,研究了川西中侏罗统致密砂岩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川西中侏罗统为典型的无生烃能力的红色碎屑岩地层,上沙溪庙组砂岩气藏气源主要来自纵向上距该气藏约1000~3000m的下伏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含煤层系,储层平均孔隙度9.6%,平均渗透率0.177×10-3μm2,为远源致密砂岩气藏。次生溶蚀孔隙对储层总面孔率的贡献达60%,其对砂岩面孔率的贡献大于原生孔隙。砂岩中沥青的分布及高岭石的分布、地层水的证据以及次生矿物烃类包体成分等表明,次生孔隙主要由有机酸对长石溶蚀形成,有机酸主要有3种来源,一是下伏须家河组烃源层生烃过程中排出的有机酸沿断裂和裂缝向上运移进入上沙溪庙组,二是从须家河组运移上来的烃类与上沙溪庙组储层中的氧化剂反应生成的有机酸,三是上沙溪庙组泥岩脱水形成的有机酸。其中以前两种有机酸形成的溶蚀孔隙最为重要,而第三种来源的有机酸由于其形成的孔隙少且保存下来的很少,对储层的意义不大。区域流体势、断裂和裂缝的发育都为下伏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有机酸进入上沙溪庙组储层提供了有利条件。控制次生孔隙形成和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是砂岩中受物源控制的易溶组分含量、沉积相、储层所处的古构造位置以及断裂、裂缝的发育情况。
孟万斌吕正祥刘家铎曹烈
关键词:上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储层次生孔隙有机酸
致密砂岩自生伊利石的成因及其对相对优质储层发育的影响——以川西地区须四段储层为例被引量:70
2011年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四段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砂岩骨架颗粒中岩屑含量高而长石含量极低。自生黏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和高岭石,其中自生伊利石呈碎屑颗粒包膜、充填于次生粒内溶孔中的网状集合体和充填于粒间的非网状集合体3种方式产出。第一种为早期形成的蒙脱石经伊蒙混层转化而来;第二种由埋藏期钾长石的伊利石化作用形成;第三种由钾长石和早期形成的高岭石在深埋期间通过伊利石化作用形成。自生伊利石的形成对致密砂岩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发育具有双重影响。它能降低储层的渗透率,影响储层质量,但颗粒包膜伊利石可以阻止石英次生加大的形成从而保护原生孔隙,埋藏成岩过程中蒙皂石-伊利石的转化反应以及钾长石和高岭石的伊利石化作用能促进钾长石的溶解形成次生孔隙。因此,自生伊利石的形成对于砂岩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次生孔隙的发育具有积极作用,因而有利于相对优质储层的形成。
孟万斌吕正祥冯明石张世华李敏麦发海
关键词:致密砂岩自生伊利石
柴达木盆地北缘潜西地区路乐河组末端扇沉积体系分析被引量:15
2010年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时期气候较干燥,主要沉积棕色、浅灰色陆相碎屑岩。通过岩心观察,对路乐河组岩性、结构构造特征、暴露标志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测井曲线分析认为,本区路乐河组主要为一套发育于干旱—半干旱环境的末端扇沉积体系,可进一步划分为主流带、分流带和远端盆地带3个亚相,其中分流带亚相又可划分为分流河道沉积、泛滥平原沉积、越岸沉积和漫流沉积等4个微相。文中分析了各亚相平面展布特征,建立了沉积相模式。通过分析各亚相砂体的特征及其与储层发育的关系,认为分流带亚相是最有利的储层发育相带。
孟万斌李敏刘家铎颉永平马立协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北缘
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储层控制因素及预测地质模型被引量:13
2013年
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技术方法,结合储层物性、沉积相等资料,对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和储层预测地质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须四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钙屑砂岩等富含岩屑的砂岩,砂岩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中等;主要的储集空间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铸模孔,储层类型主要为孔隙型和裂缝-孔隙型,储层物性差,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砂岩致密化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是相对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控制须四段相对优质储层形成的主要因素为沉积微相、埋藏早期和溶蚀期砂体所处的古构造位置以及(主要是下亚段)裂缝发育情况。据此建立了该区须四段储层预测地质模型:须四上亚段储层预测地质模型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河口坝微相+埋藏早期古构造高位置;须四段下亚段储层预测地质模型为砂岩含量高的辫状分流河道、河口坝微相+溶蚀期古构造高位置+裂缝发育区。
孟万斌吕正祥刘家铎田景春冯明石李敏
关键词:成岩作用储层特征须家河组川西坳陷
基于砂岩组构分类评价的储层渗透率预测被引量:11
2013年
依据以砂岩岩石学特征为基础的不同类型储层孔渗定量关系渗透率预测模型,对川西新场地区上沙溪庙组Js2气藏储层渗透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砂岩以次生孔隙为主,孔渗相关性差,以孔隙度参数进行的储层评价结果与产出状况匹配性差;根据岩石成份、结构和储集空间发育情况对储层进行分类,建立不同类型储层的孔渗定量关系渗透率预测模型,可明显提高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的相关性;根据不同类型储层与测井特征的匹配关系,可实现储层类型的测井判别;在提高孔隙度测井解释精度的基础上,利用测井解释孔隙度,分别用不同类型储层的孔渗定量关系渗透率预测模型计算渗透率,可提高渗透率求取精度,从而提高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预测水平。
孟万斌吕正祥唐宇冯明石
关键词:致密砂岩储层上沙溪庙组渗透率预测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分布规律探讨被引量:28
2011年
不同学者针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各自获得的地质认识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在地表露头和钻测井资料分析、地震层序分析的基础上,将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为须上盆、须下盆2大成盆期的沉积响应;盆地周缘造山旋回变化是控制2大成盆期砂体分布的主导因素,纵向上总体具阶梯状分布特征,由坳陷中心向周边逐层超覆并阶梯状退积。须家河组主要为陆相河湖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曲流河或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模式。须下盆沉积体系受西低东高大型缓坡古地貌特征控制,总体具有不对称分布特点,湖盆中心位于川西坳陷中南段;前陆造山对须上盆沉积体系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沉积体系呈近于对称的环带状分布,前陆隆起及湖盆东移,湖盆走向明显的受古龙门山控制。
叶泰然李书兵吕正祥柯光明
关键词:四川盆地层序地层格架砂体分布沉积演化特征造山旋回
等时格架及地震反演双重约束的精细砂体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为了对相变迅速、砂体横向变化大的陆相地层进行等时砂体对比,并对有利砂体的展布规律进行较为精确的评价和预测,以川西坳陷新场-丰谷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为例,提出了等时格架及地震反演双重约束的精细砂体对比方法.通过建立砂体对比的等时地层格架,利用单井岩性、沉积特征及测井、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砂组划分与对比,结合等时地层格架约束的地震反演进行精细砂体对比.结果表明:沿辨状主河道的FG21—CF125井一带可识别出19套砂体,多呈透镜状分布,其两侧可识别的砂体为11套或更少,有多套砂体的缺失.相比较传统的"砂对砂,泥对泥"的对比方式,能确保5~8 m的砂体对比不串层,有效性分析表明砂体对比的结果是可信的.
林小兵田景春刘莉萍杨映涛付菊伍玲
关键词:等时地层格架地震反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