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045401)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蔺嫦燕吴广辉李海洋侯晓彤王璟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苏州同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室
  • 3篇心室辅助
  • 3篇心室辅助装置
  • 3篇辅助装置
  • 2篇血泵
  • 2篇离心式
  • 2篇磁悬浮
  • 1篇多糖
  • 1篇血液相
  • 1篇血液相容性
  • 1篇氧化应激
  • 1篇在体
  • 1篇在体实验
  • 1篇植入
  • 1篇植入型
  • 1篇植入性
  • 1篇溶血
  • 1篇溶血实验
  • 1篇铁离子
  • 1篇细胞

机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苏州同心医疗...
  • 1篇潍坊市益都中...
  • 1篇北京放射与辐...

作者

  • 3篇吴广辉
  • 3篇蔺嫦燕
  • 2篇侯晓彤
  • 2篇李海洋
  • 1篇丛建波
  • 1篇徐创业
  • 1篇王璟
  • 1篇王长振
  • 1篇陈国庆
  • 1篇先宏
  • 1篇刘修建
  • 1篇王成德
  • 1篇童静
  • 1篇吴可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营养学报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海藻硫酸多糖及其与Fe^(3+)络合物对氧化应激THP-1细胞的防护作用
2011年
目的探讨海藻硫酸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SP)及其与Fe3+反应生成海藻多糖铁络合物(seaweed sulfated polysaccharide iron complex,SPIC)对氧化应激THP-1细胞的作用。方法用化学检测法比较SP和SPIC主要成分。在此基础上,用分光光度法检测SPIC中铁离子的离解;用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自旋捕捉技术对络合前后物质的羟自由基清除作用进行对比;用ESR自旋捕捉技术检测氧化应激细胞呼吸爆发的变化;用MTT(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观察络合反应前后对正常THP-1细胞和对氧化应激THP-1细胞的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SP与Fe3+反应形成络合物SPIC后,主要作用成分有较大变化,主要是Fe3+浓度含量显著升高,硫酸根和蛋白含量明显下降,而总多糖变化较小。Fe3+离解实验表明4h内SPIC中的铁能全部溶出;ESR自旋捕捉技术表明,络合前后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与浓度密切相关;与SP相比,在相同浓度时SPIC对氧化应激后的细胞存活更高些。结论 SPIC络合上Fe3+后,在一定浓度时对氧化应激细胞的保护作用更佳,主要与络合后的离子性质和浓度密切相关。
童静先宏陈国庆丛建波王长振吴可
关键词:海藻硫酸多糖铁离子氧化应激THP-1细胞
磁悬浮离心血心室辅助装置在体实验及其血液相容性被引量:3
2012年
背景:磁悬浮离心血心室辅助装置独特的心尖插管设计,可以在心脏不停跳状态下完成左心室插管,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体外循环的有害影响。目的:验证磁悬浮驱动离心式左心室辅助装置的在体可靠性。方法:将磁悬浮驱动离心式左心室辅助装置装置入口通过不停跳方式植入绵羊左心尖,出口与降主动脉吻合。手术前后行全血、生化以及血凝检查,期间不间断采集与辅助装置主体血心室辅助装置功能相关的数据,并做主要脏器宏观和病理检查。结果与结论:在体辅助38d期间辅助装置无机械故障发生,心室辅助装置的流入和流出道未见血栓沉积,血液和生化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实验羊无明显并发症,主要脏器宏观和病理检查表明无缺血或梗死。证实磁悬浮驱动离心式左心室辅助装置具有良好的在体血液相容性和可靠性。
李海洋吴广辉王成德蔺嫦燕侯晓彤陈琛杨鹏渠文波刘修建徐创业
关键词:磁悬浮在体实验血液相容性
植入型心室辅助装置溶血及可植入性实验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植入型心室辅助装置稳定性、主体血泵溶血性能及可植入性。方法首先,辅助装置在常温下连续驱动蒸馏水30 d,观察血泵转速、驱动电流等变化情况,测试其稳定性。同时,在流量5 L/min左右,出入口压差为100 mmHg情况下,心室辅助装置通过体外模拟循环实验台驱动羊血完成溶血性能测试,最后计算出血泵标准溶血指数(normal index of hematolysis,NIH)。最后,将心室辅助装置模拟主体血泵植入实验动物体内,对比术前及术后胸片,检验植入血泵对实验动物心室及周围器官的影响,验证其植入性能。结果辅助装置常温下连续驱动蒸馏水30 d,无卡泵和渗漏现象发生;血泵溶血性能良好,NIH值为(0.008±0.002)g/100 L;血泵可以很容易的植入心腔,植入血泵对实验动物心脏及周围器官无挤压变形。结论实验结果证明植入型心室辅助装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溶血性能以及可植入性。
吴广辉蔺嫦燕陈琛侯晓彤李海洋
关键词:心室辅助装置血泵溶血
磁悬浮离心式心室辅助装置的体外溶血测试被引量:6
2012年
背景:心室辅助装置已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虽然有不同的血泵在国外应用于临床,却很少在国内应用,主要原因是其价格太高。因此在国内研制相对价格较低的能应用于临床的自主血泵迫在眉睫。目的:测试置入式磁悬浮离心心室辅助装置主体血泵的溶血性能。方法: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磁悬浮离心式心室辅助装置主体血泵内部流场做初步分析。血泵在后负荷100mmHg(1mmHg=0.133kPa)、流量5L/min情况下,通过体外模拟血循环系统驱动羊血测试血泵体外溶血性能,计算血泵实际标准溶血指数NIH。结果与结论:在设计工况下计算流体力学结果显示血泵内部流线平稳,整个流道内部壁面剪切力均在68.5Pa以下,内部静压力分布均匀,过渡平稳,没有不良区域出现。体外溶血实验测得标准溶血指数NIH值为(0.075±0.017)mg/L。提示血泵驱动叶片及内部流道设计合理,同第3代血泵相比有较好溶血性能。血泵实验期间无不良状况发生,可以进行下一步长期的动物体内实验,进而评估血泵体内血流动力学性能和血泵置入对实验动物脏器的影响。
吴广辉蔺嫦燕陈琛杨鹏渠文波姚凌飞王璟
关键词:离心血泵心室辅助装置磁悬浮溶血实验计算流体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