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FZX021)
-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3
- 相关作者:顾红亮张杰克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梁漱溟的责任观与责任的层级被引量:4
- 2014年
- 责任观是我们观察梁漱溟重建儒学的一个基本视角。他提出儒家的伦理学以义务或责任为核心,由此阐发儒家责任观的多重含义。他提出"以对方为重"和"互以对方为重"两个主题,从中可引出三种不同的责任观念,即本分、尊重之责与敬重之责。对每个人来说,他主要靠"理性"的认识机制体认其所应担负何种责任。梁漱溟没有对上述三种责任的关系进行说明,这就留给后人一个课题:如何在一个更广的责任层级理论中理解梁漱溟的责任观的意义。根据主体的道德认识程度,可大致把责任分成四个层级:义务;本分;责任;使命。梁漱溟的三种责任观念分别触及责任的后三个层级。尽管梁漱溟对责任观的讨论不太系统,概念表述也有点混乱,但他阐发的儒家责任观体现了现代新儒家对于责任概念的多维认识和对责任人格培养之途的新探索。
- 顾红亮
- 关键词:义务本分
- 论梁漱溟对罗素哲学的儒化被引量:1
- 2015年
- 梁漱溟在阅读罗素《社会改造原理》的基础上,开启了"儒化"罗素哲学的过程:第一个环节是把罗素视为儒家的同道;第二个环节是吸纳罗素的冲动说,视其与儒家的仁学有相通之处;第三个环节是把罗素的灵性说改造成儒家的"理性"说。在梁漱溟批判吸收罗素哲学的努力下,罗素的冲动说和灵性说构成了现代新儒学的内在环节,融入了现代中国哲学的话语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把罗素当作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一位匆匆过客的看法。
- 顾红亮
- 关键词:人心冲动儒化
- “动力”的寻求:“宇宙观”与“历史观”的双重进路——以梁启超思想为视域的考察
- 2016年
- 在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中,"动力"的寻求确乎是时代的中心问题,作为戊戌时代的思想家,梁启超的思考较为深入,更加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他对"动力"的寻求之追问,展开为"宇宙观"与"历史观"的双重进路。在宇宙观方面,梁启超以"动力"说颠覆了古代宇宙观虚静的"本体",进而以"动力因"取代"目的因"。在历史观视域中,梁启超将"创造"与"竞争"视为历史进化的动力。
- 张杰克
- 关键词:宇宙观历史观
- 知行合一论的梁漱溟进路被引量:1
- 2015年
- 梁漱溟赞成本然的知行合一论——情意之知和情意发动之行的合一。他在吸收克鲁泡特金的本能说、柏格森的生命冲动说等的基础上,发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和致良知说。梁漱溟对知行合一论的诠释主要采取功夫论的进路;他劝人致知践行,实质上是在教导一种功夫,而不仅仅是教授一种认识;从默会知识论的角度看,他对情意之知的理解带有默会整合的向度。但梁漱溟也有偏失之处,他相对忽略了知解之知与行动的关系。
- 顾红亮
- 关键词:知行合一默会知识本能功夫论
- 梁启超的“心力”观及其哲学基础被引量:1
- 2016年
- 梁启超对心力的理解有四个层面:一是在心理意义上的心力,指情感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力量;二是在本体论意义上的心力,表现为"心本论";三是在道德哲学意义上的心力,指"意志力";四是在历史哲学意义上的心力,指向"共同业力""民族意力"。其哲学基础指向"情理之辩""心物之辩""力命之争"在中国近代哲学中的"逻辑发展"。
- 张杰克
- 儒家责任伦理的现代诠释与启发被引量:7
- 2015年
- 中国当代社会处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双重转变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家庭伦理的变化引起了广泛重视,与此相关的社会伦理的重构也成为迫切的课题,这也是当下从民间到官方都对儒学的重光抱有热切期待的原因之一。言及儒家伦理价值的当代实践,既非全盘改过,亦非简单复活,而是在现代价值导向下的重新认肯、转换性地阐扬与发挥。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儒家伦理观念的现代转型及其方向"这一专题来讨论儒家从家庭伦理衍生的传统价值之意义、转换方向及其向现代社会通过转换而输送的核心理念等问题。本专题以转型问题开端,以价值自我认定奠基,以传统价值的现代确认和学理规范化作为定位;而转换则以从差异性和伦理义务到责任伦理、从诚敬的本体性到现代性仁学的升华为走向,是为其逻辑顺序。
- 顾红亮
- 关键词:儒家伦理
- 基督教精神如何进入贺麟心学之思被引量:1
- 2014年
- 在留学美国期间,基督教精神不仅以感性的方式潜入贺麟的日常生活,而且以理性的方式渗入他的理智生活,这给他的"新心学"注入一股活的动力,为他的"新心学"构思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在他对"太极三义"、"心即理"的解说背后和对儒者气象的诠释背后,都隐含着基督教精神的影子。贺麟理解的基督教精神潜移默化地沁入到他的心学之思的内部,成为"新心学"的一个内在向度,这使"新心学"呈现出与其他现代新儒学相当不同的宗教哲学特征,使他在思考儒家思想的新开展话题时多了一个宗教化向度。
- 顾红亮
- 关键词:基督教精神新心学现代新儒学
- 讲职责与义务而不谋求特权被引量:3
- 2013年
- 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倡导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讲话,指出:“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 顾红亮
- 关键词:特权现象义务特权思想公平正义
- 三种中国哲学史概念
- 2013年
- 在金岳霖关于"中国哲学的史"和"在中国的哲学史"两种中国哲学史概念的论说背后,隐含着一个基本的理论预设,即把哲学视作理论和概念体系,哲学史的书写是叙述不同哲学流派的基本概念、理论的演化和发展历史的。但是,哲学不仅表现为概念系统和理论体系,还意味着哲学活动或哲学实践。中国哲学史的书写既可以是对已有的哲学理论和概念系统的书写,也可以是对以往哲学活动的书写,即"做中国哲学的史",这就凸显了哲学的实践性品格,也扩展了"中国哲学史"概念的含义。"做中国哲学的史"这一概念更贴近中国哲学智慧的特性,更能体现中国哲学史不同于西方哲学史的特色。通过对"做中国哲学的史"的书写,可以唤醒人们过一种哲学生活的兴趣,开启人们实践哲学、体察智慧的情趣,从而赋予我们一种新的眼光审视哲学的意义和中国哲学的当代价值。
- 顾红亮
- 关键词:中国哲学史哲学理论哲学实践金岳霖
- 民初修身教科书中的责任认知被引量:3
- 2013年
- 利用民国初期修身教科书来研究责任观念,呈现出一种不同的理论话语。在道德责任观念框架之内,修身教科书把自由意志论和良知论结合起来,为道德责任的承担提供更合理的论证。在道德责任观念之外,接纳法律义务观念,使儒家的责任观念发生了现代的转化。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不仅可以在法律的层面上得到理解,两者是对等的;也可以在伦理的层面上得到理解,把道德责任看作是优先于道德权利的,享受道德权利是尽道德责任的结果。修身教科书虽然教给人们一套观念形态的责任规范体系,但是它的潜台词是把现代中国人塑造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儒者。与其说修身教科书是在建构现代国民身份,不如说是在塑造现代的儒者。
- 顾红亮
- 关键词:民初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