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60321)
- 作品数:10 被引量:58H指数:5
- 相关作者:宋国宏张晨刘迎嘉李文玉耿芳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环氧合酶-1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中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1(cyclooxygenase,Cox-1)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疼痛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0、2、4、6、8w制备抗原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建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通过行为学观察、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Cox-1在前列腺及脊髓中的表达变化。结果造模后大鼠活动减少,弓背向上,被毛竖起,舔、咬非注射部位,出现逃避行为,对抓捕反应敏感。造模后2w大鼠前列腺腺体规则,问质开始出现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随时间延长炎症表现加重,直至6w和8w前列腺部分腺上皮脱落,问质出现大量片状淋巴细胞、间质纤维化,呈现显著炎症病理改变。Cox-1在各组前列腺中均有阳性表达,沿腺泡内衬上皮呈连续性分布,间质不表达。Cox-1在各组前列腺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1在各组大鼠脊髓L5~s2节段后角中均有表达,阳性细胞分布在脊髓浅层,表达于神经元胞浆。与0w组相比,2w组表达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4w组、6w组、8w组阳性只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w组相比,6w组、8w组阳性只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Cox-1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疼痛的形成和维持起重要作用。
- 刘迎嘉张晨宋国宏杨波
- 关键词: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疼痛中枢敏化
- 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机械痛阈变化的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建立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探讨模型大鼠机械痛阈的变化规律,为免疫性前列腺炎疼痛机制的研究及药物治疗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将20只180~220 g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分别于第0、30天皮下多点注射60 mg/ml大鼠前列腺蛋白提纯液,同时腹腔注射百白破疫苗及弗氏完全佐剂,建立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造模8周后处死动物,HE染色观察各组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学表现;运用Von Frey纤毛机械刺激针,于实验开始第0天起每周触压各组大鼠的后足,测定其对机械性轻压和轻触痛的反应阈值。结果:HE染色可见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表现。与对照组[初始痛阈值为(69.33±4.99)g,第8周痛阈值为(66.53±4.48)g]相比,模型组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值随造模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模型组初始痛阈值为(65.52±6.27)g,第8周痛阈值为(23.67±4.0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机械性痛阈的变化趋势不同,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且造模后大鼠机械痛阈值逐渐降低,出现异常痛敏表现。
- 宋国宏艾斯卡尔.吐拉洪何丽娟居來提.赛买提张秋梅李文玉
- 关键词:动物模型机械痛阈
- c-fos、TRPV1导致慢性前列腺炎大鼠神经痛的实验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CNP)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自身免疫法建立CNP大鼠模型;Von Frey丝检测机械刺激缩足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进行前列腺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前列腺与脊髓L5-S2节段c-fos、TRPV1的表达变化和相关性。结果造模后大鼠PWT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呈现炎症反应,在病变范围、淋巴细胞浸润方面都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前列腺与脊髓背角L5-S2中c-fos、TRPV1阳性表达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中与脊髓中的c-fos表达无相关关系(r =0.027,P =0.454);并且两者的TRPV1表达也无相关关系(r =0.000,P=0.5)。结论 c-fos、TRPV1可能通过脊髓L5-S2节段的表达上调参与了CNP大鼠疼痛的形成和维持。
- 刘迎嘉张晨宋国宏
- 关键词:TRPV1神经痛前列腺炎
- P物质与香草酸瞬时受体亚型1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神经痛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自身免疫法建立CNP大鼠模型;Von Frey丝检测机械刺激缩足阈(PWT);进行前列腺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前列腺与脊髓L5-S2节段P物质(SP)、香草酸瞬时受体亚型1(TRPV1)表达变化和相关性。结果:造模后大鼠PWT[(48.83±11.55)g]下降,与对照组[(67.98±5.44)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呈现显著炎症反应,病变范围、间质淋巴细胞浸润都较对照组反应程度有所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前列腺与脊髓背角L5-S2中SP、TRPV1阳性表达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与脊髓中SP蛋白表达无相关关系(r=0.099,P=0.338);TRPV1蛋白表达亦无相关关系(r=0.000,P=0.5)。结论:SP、TRPV1可能通过脊髓L5-S2节段的表达上调参与了CNP大鼠疼痛的形成和维持。
- 刘迎嘉宋国宏张晨
- 关键词:P物质疼痛脊髓背角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 COX2在慢性前列腺炎导致大鼠神经痛中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BP)导致的大鼠神经痛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0周、2周、4周、6周、8周、12周和12周对照组,采用免疫法建立CNBP神经痛模型。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变化、前列腺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大鼠前列腺和脊髓后角COX2表达变化。结果与0周组相比,2、4、6、8、12周组前列腺和脊髓后角COX2均呈阳性表达(P〈0.05)。0周组和12周对照组前列腺和脊髓COX2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2周组相比,8和12周组前列腺COX2阳性例数增多(P〈0.05),6、8、12周组脊髓COX2阳性例数增多,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4周组比,8、12周组前列腺COX2阳性例数增多,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6周组比,8、12周组前列腺COX2阳性例数增多,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用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2、4、6、8、12周前列腺和脊髓与0周组比(COX2阳性表达增加(P〈0.05)。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2在前列腺和脊髓后角中呈正相关。结论提示COX2可能参与了CNBP炎导致的大鼠神经痛的形成和维持。
- 刘迎嘉张晨宋国宏杨波姜涛李文玉
- 关键词:环氧化酶2前列腺炎神经痛
- 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用动物实验方法研究活血化瘀验方中药水煎剂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模型大鼠的疗效。方法:利用雄性Wistar大鼠,建立CAP模型,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分高、中、低3个剂量进行干预,给药4周后处死,检测前列腺组织及血清当中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高、中剂量组前列腺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减轻(P<0.05);高剂量组前列腺组织病变范围缩小(P<0.05);高、中剂量组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低于模型组(P<0.05);中剂量组前列腺组织当中NO浓度低于模型组(P<0.05);前列腺组织当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3组均较模型组升高,其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药物高、中剂量组效果较好,可以减轻CAP模型大鼠前列腺的炎症程度,减轻炎症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对前列腺组织有保护作用。
- 宋国宏艾斯卡尔.吐拉洪耿芳李文玉李上封张晨刘军
- 关键词:活血化瘀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一氧化氮总抗氧化能力
- 活血化瘀药物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PGE2的影响
- 有关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发病机制的假说众多且侧重点各不相同,但近年来免疫反应在前列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欲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Prostatit...
- 宋国宏李文玉何丽娟
- 文献传递
- P物质、c-fos在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大鼠脊髓中的表达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探讨P物质(P物质(substance P,SP)、c-fos参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自身免疫法建立CP/CPPS大鼠模型;Von Frey丝检测机械刺激缩足阈(PWT);免疫组化检测前列腺与脊髓L5~S2节段背角SP、c-fos的表达变化和相关性。结果:造模后大鼠PWT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83±1.55)g vs(67.98±5.44)g,(P〈0.05)]。前列腺呈现显著炎症反应,在病变范围、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方面都较对照组反应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前列腺与脊髓L5~S2背角中SP、c-fos阳性表达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与脊髓中SP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099,P=0.338);c-fos蛋白表达亦无相关性(r=0.027,P=0.454)。结论:SP、c-fos可能通过脊髓L5~S2节段的表达上调参与了疼痛的形成和维持。CP/CPPS疼痛的发生过程中脊髓L5~S2节段背角的病理变化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刘迎嘉宋国宏张晨
- 关键词:P物质C-FOS疼痛脊髓背角
- 枸橼酸西地那非对大鼠性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灌胃不同剂量枸橼酸西地那非(sildenafil ciltrate,Sn;商品名Viagra)后对大鼠性行为的影响,为ED药物治疗后性行为的变化提供动物实验数据。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蒸馏水)、Sn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灌胃Sn后与发情雌鼠1:1配对,观察记录60min内雄鼠的捕捉潜伏期、乘骑潜伏期、捕捉次数及乘骑次数等性行为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n中、高剂量组均能缩短捕捉及爬高潜伏期,增加捕捉及爬高次数(P<0.01);且有量效关系(P<0.01)。结论 Sn在增加勃起功能的同时,能够显著增强雄鼠的捕捉潜伏期、乘骑潜伏期、捕捉次数及乘骑次数等性行为,可用于评价勃起功能药物的治疗效果。
- 宋国宏何丽娟张晨耿芳李文玉李上封
- 关键词:西地那非性行为
- 不同月龄大鼠勃起功能状况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不同月龄组大鼠勃起功能的变化规律,为建立增龄性大鼠ED模型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6、12和18月龄组,分别灌胃枸橼酸西地那非进行阴茎勃起功能实验;20只3月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建立发情雌鼠模型,观察不同月龄雄鼠的勃起状况与勃起次数。结果:3、6、12和18月龄组Wistar大鼠勃起率及勃起次数分别为85%、75%、40%、30%及(2.27±0.80)、(2.00±0.61)、(1.40±0.51)、(1.29±0.49)次,不同月龄勃起率与勃起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月龄的增加,各组大鼠勃起功能有降低的趋势。分别将6、12、18月龄组的勃起率及勃起次数与3月龄组大鼠做两两比较,发现6月龄组与12月龄组较3月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月龄组较3月龄组有明显降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衰老是大鼠发生ED的主要危险因素,18月龄大鼠已具备建立增龄性大鼠ED模型的条件。
- 何丽娟张晨李文玉宋国宏江涛耿芳
- 关键词:勃起功能障碍衰老大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