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0633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0633002)
- 作品数:31 被引量:336H指数:12
- 相关作者:彭少麟虞依娜叶有华徐润林刘蔚秋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学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露水对植物的作用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11年
- 概述了国内外露水对植物作用效应争议的两个方面,一是露水有利于促进植物生长,二是露水对植物生长具有负效应。前者主要包括干旱胁迫下植物生长重要的水资源、调节植物体内水分、改善土壤水分平衡、调节森林植物生长环境、有利于农作物管理及其病虫害防治等生态效益;后者包括导致植物发病、降低植物产量和质量等。指出了露水对植物作用效应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1)露水对植物作用效应的机理研究;(2)干扰条件下露水对植物作用效应研究包括酸露对植物作用效应研究和城市热岛条件下露水对植物作用效应研究;(3)露水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4)露水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 叶有华彭少麟
- 关键词:露水植物
- 珠江河口不同类型湿地底栖肉足虫群落的初步研究
- 2017年
- 为了积累和丰富河口湿地生态学研究,进而为湿地环境的生物监测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对采自珠江口淇澳岛3种类型湿地(狐尾藻湿地、芦苇湿地和秋茄湿地)的底泥,利用非淹没培养皿法对底栖肉足虫群落进行了分类研究,采用"3级10倍"法对肉足虫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按国家标准分析了底泥样品的理化指标;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了底栖肉足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底栖肉足虫丰度及其与底泥理化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全部样品中,共检到4纲、6目、54属肉足虫68种;变形目、表壳目和太阳虫目种类占全部种类的绝大部分(87.4%);各种类的功能营养类别显示,淇澳岛不同类型湿地底栖肉足虫的营养类型复杂,以B-食细菌与碎屑者的比例最高(占总数量的42.62%);底栖肉足虫的丰度为0.92×10~4~23.0×10~4个/g,平均丰度的最高值出现在秋茄湿地(7.1×10~4个/g);Margalef多样性指数为0.083~0.639,平均值以狐尾藻湿地最高;各类型湿地底栖肉足虫群落平均丰度间及不同季节间底栖肉足虫群落丰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湿地中底栖肉足虫丰度与底泥理化指标间均无显著相关;比较分析显示,淇澳岛湿地底栖肉足虫群落组成分布更符合Foissner的"生物地理模型(Biogeography model)"。
- 叶欣徐润林
- 关键词:肉足虫湿地类型珠江口
-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土壤原生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14
- 2008年
- 研究报道了海南东寨港三个不同生境红树林(裸滩、人工红树林和天然红树林)土壤原生动物的群落结构,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对它们的现存量、群落多样性、优势度以及区系相似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原生动物的现存量与土壤pH值、含水量和盐度均有相关关系,但含水量的意义最大,pH值其次,盐度最小。与土壤总氮、总磷、有机质和SO42-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钾呈显著负相关;5个因子中,总磷对原生动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SO42-和总氮,再次是有机质,总钾的影响最小。原生动物的群落多样性指数由低到高为裸滩<人工红树林<天然红树林。区系相似性系数最大为人工红树林与天然红树林,最小为裸滩与天然红树林。
- 廖庆玉章金鸿李玫卢彦魏鸿辉徐润林
- 关键词:东寨港红树林群落分布
- 低温胁迫后苔藓植物对模拟氮沉降条件的生理响应被引量:4
- 2011年
- 2008年初受强寒潮的影响,中国华南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的异常低温。该文研究了华南地区常见的3种苔藓植物--刺边小金发藓拟刺亚种(Pogonatum cirratum subsp.fuscatum)、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和石地钱(Reboulia hemisphaerica),在人工模拟氮(N)沉降两年并经历2008年初异常低温气候后的生理响应变化,并与2007年正常气候情况下人工加N一年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苔藓植物的生长与N沉降之间的关系,并探讨N沉降对低温胁迫后苔藓植物的补偿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2008年3种苔藓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和淀粉含量在加N量为0-60kg N·hm-2·a-1的范围内均随着N浓度的上升而下降,总N含量在加N量处于0-40kg N·hm-2·a-1的范围内随着N浓度的上升而上升,至60kg N·hm-2·a-1时不再上升,甚至有所下降。2008年,3种苔藓植物大多数碳氮代谢指标在对照及低N条件下与2007年加N1年且在正常气候时同种N处理时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上升幅度与加N浓度成反比,至中高N条件时两者常较接近,显示苔藓植物在经历低温胁迫后会出现超补偿效应,但是在N沉降升高的条件下,补偿生长能力下降。
- 刘滨扬刘蔚秋张以顺雷纯义
- 关键词:苔藓植物低温胁迫氮沉降
-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土壤风干前后肉足虫群落差异性分析
- 2014年
- 研究分析了海南东寨港三种不同生境红树林土壤风干前后肉足虫群落的变化情况,结合环境因子对风干前后肉足虫的现存量、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新鲜土样还是风干土样,肉足虫的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呈递增趋势(裸滩<人工红树林<天然红树林);此外,在裸滩、人工红树林和天然红树林中,新鲜土样和风干土样的第一优势类群都为变形目(Amoebina);第二优势类群都为表壳目(Arcellinida)。
- 廖庆玉章金鸿李玫徐润林
- 关键词:东寨港红树林肉足虫群落变化
- 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害植物现状分析被引量:13
- 2009年
- 结合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公司提供的植被及道路图,运用面上调查和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有害植物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调查,对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有害植物危害现状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害植物共有25种,录属19科25属,包括本地种20种,外来种5种,达到严重危害的有19种。本地植物成灾面积达56万m2,外来植物成灾面积14万m2,本地植物与外来植物的成灾比例是4∶1。针对主要的15种有害植物,对其分布、危害面积与危害特点进行了逐一分析与描述。根据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害植物的危害现状的分析,本地植物的危害程度和范围都比外来植物大得多,并分析了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害植物的发展趋势。
- 虞依娜彭少麟黎建力黄景波林海佳叶有华黎建勇
- 关键词:有害植物
- 生态恢复经济学被引量:9
- 2009年
- 在总结国内外关于生态恢复经济理论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恢复经济学的学科含义、地位、特点和研究对象。生态恢复经济学是研究退化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中的经济损失、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期间的成本效益以及恢复过程中的经济价值动态变化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它以人类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研究生态系统退化、恢复和重建过程中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客观运动规律及其机理的一门科学。生态恢复经济学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它是生态经济学和恢复生态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在生态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 虞依娜彭少麟
- 关键词:学科地位学科特点学科内容
- 石地钱Reboulia hemisphaerica光系统Ⅱ对氮沉降的响应特征
- 2010年
- 对石地钱Reboulia hemisphaerica在不同模拟氮沉降条件下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加氮对石地钱的光系统Ⅱ产生明显影响,40和60 kg.hm-2.a-1(以N质量计)处理对其光系统Ⅱ产生严重破坏。加氮导致植物单位面积捕获的光能降低,并导致PSⅡ反应中心电子受体侧的氧化还原状态及异质性发生变化,破坏电子传递链,叶片吸收的光能无法在电子传递链中消耗,迫使其大幅提高荧光和热耗散的比率以消耗掉电子传递链中的能量,从而使光系统Ⅱ的性能指数大幅下降。对推动力指数的分析显示,QA-后面的电子传递对加氮最为敏感。
- 雷纯义刘蔚秋刘滨扬张以顺
- 关键词:氮沉降
- 珠海淇澳岛红树林蟹类区系被引量:13
- 2011年
- 2008年7月—2010年9月,对珠海淇澳岛红树林不同生境和不同植被群落的蟹类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蟹类8科24种,其中相手蟹科Sesarmidae种类最多,为9种;弓蟹科Varunidae次之,为5种,沙蟹科Ocypodidae 4种。Jaccard区系相似性指数表明,林内泥滩与林外硬质泥滩蟹类区系为中等相似(J=0.523),林外硬质泥滩与高潮区光滩蟹类区系(J=0.071)及林内泥滩与高潮区光滩蟹类区系(J=0)都极不相似。林内泥滩蟹类中,谭氏泥蟹(Ilyoplax deschampsi)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中华中相手蟹(Sesarmops sinensis)和弧边招潮蟹(Uca arcuata)等在红树林外道路两侧和堤坝较硬质泥滩数量较多,而林外高潮区光滩的蟹类都是耐干旱和奔跑能力较强的种类。天然秋茄(Kandelia candel)群落蟹类种类数和平均密度较人工引种的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群落的少,但平均生物量较无瓣海桑群落高。秋茄群落蟹类密度和生物量与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等理化因子都呈不显著相关;无瓣海桑群落土壤速效磷与蟹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蟹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全磷与蟹类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红树林土壤类型和新生蟹类补充进种群是影响珠海淇澳岛红树林蟹类密度和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 黄建荣刘启智赵一臣窦碧霞李连春刘蔚秋林继球
- 关键词:红树林
- 江西三清山台湾松+白豆杉-猴头杜鹃植物群落研究被引量:11
- 2007年
- 对三清山台湾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Cheng)Cheng)-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 Hance)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从群落组成、外貌、结构分析看该群落是保存较好的典型中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地理成分构成以热带属占52.60%,温带属占46.08%;按重要值计算,群落优势种组成以杜鹃花科(24.38%)、松科(22.93%)、山茶科(19.45%)、壳斗科(10.27%)占优势,而建群种、优势种主要为猴头杜鹃(64.53%)、台湾松(56.11%)、白豆杉(29.36%)、荷木(19.68%)、黑柃(15.99%)、细叶青冈(15.82%)和厚叶红淡比(15.79%)。(2)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00,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为3.66,频度值分析为A〉B〉CE,同Raunkiaer标准频度定律有一定差异。(3)群落组成以多优势种为特征,从年龄结构图看均为衰退种群,衰退程度为:台湾松〉猴头杜鹃〉荷木〉白豆杉〉黑柃〉细叶青冈〉厚叶红淡比,且前三种衰退程度很高。(4)群落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70.21%),地上芽植物次之(25.32%),地面芽植物(2.13%)和隐芽植物(2.13%)较少。(5)群落的乔木层明显分为2层,高度在10-18m,以台湾松、荷木、细叶青冈优势,7-10m以白豆杉、黑柃、猴头杜鹃占优势。猴头杜鹃优势度极大,覆盖度达0.6-0.98,较大的荫闭环境对其它优势种如台湾松、白豆杉等幼苗的更新造成极大的影响。(6)从总体上看,该台湾松、白豆杉群落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均匀度较高,在演替上实际上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况。
- 林石狮沈如江郭微廖文波彭少麟吴金火陈晖方绍文
- 关键词:植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