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76167)

作品数:17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黄伟王晓东栾春晖喻仕瑞高志华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理工大学贵州大学沈阳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理学
  • 10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液相
  • 8篇液相法
  • 8篇完全液相法
  • 8篇催化
  • 7篇催化剂
  • 4篇甲醇
  • 4篇甲醚
  • 4篇二甲醚
  • 4篇CUZNAL
  • 3篇加氢
  • 2篇氧化铝
  • 2篇水热
  • 2篇水热合成
  • 2篇水热合成法
  • 2篇热合成
  • 2篇甲醇脱水
  • 2篇浆态床
  • 2篇固定床
  • 2篇合成法
  • 2篇分子

机构

  • 16篇太原理工大学
  • 4篇贵州大学
  • 1篇沈阳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山...
  • 1篇晋中职业技术...
  • 1篇茅台学院

作者

  • 13篇黄伟
  • 5篇王晓东
  • 4篇喻仕瑞
  • 4篇栾春晖
  • 2篇阴丽华
  • 2篇庞先勇
  • 2篇黄伟
  • 2篇高志华
  • 1篇唐钰
  • 1篇任春凤
  • 1篇王晓东
  • 1篇贾兆昌
  • 1篇孙凯
  • 1篇杨博
  • 1篇王秀红
  • 1篇高珊珊
  • 1篇刘源
  • 1篇张小雨
  • 1篇张强
  • 1篇邓旋

传媒

  • 6篇太原理工大学...
  • 3篇应用化工
  • 3篇天然气化工—...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煤化工
  • 1篇中北大学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aA分子筛的制备及粒度调控
2017年
以硅酸钠为硅源,偏铝酸钠为铝源,在无模板剂情况下采用常规水热合成法制备NaA分子筛,通过改变合成液水含量、晶化温度、晶化时间及陈化时间等制备参数,调控分子筛的晶粒尺寸及粒度分布。利用XRD、SEM等分析手段对产物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液水含量降低,粒径先减小后增大;晶化温度升高,粒度分布先变窄后出现转晶;延长陈化时间,晶粒的尺寸分布更加集中;晶化不同时间合成的分子筛晶粒尺寸均比较均一,当n(H_2O)∶n(Na_2O)=70、晶化温度为90℃、晶化12h、陈化时间为3d时,晶粒尺寸最小,约为0.38μm.
王秀红王晓东黄伟
关键词:水热合成法晶粒尺寸粒度分布
合成条件对Silicalite-1沸石分子筛形貌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以TPAOH为模板剂,TEOS为硅源,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Silicalite-1沸石分子筛。通过改变晶化方式、晶化温度、晶化时间、模板剂用量及乙醇用量等合成参数,调变分子筛的形貌。SEM和XRD检测结果表明,采用油浴晶化所得的Silicalite-1沸石分子筛比采用烘箱晶化所得沸石分子筛中的孪晶含量少;合成液中较低的模板剂、乙醇含量,较高的晶化温度,较短的晶化时间都有利于合成含较少孪晶的Silicalite-1分子筛。
张晓晓王晓东任春凤黄伟
关键词:水热合成法孪晶
载体对Cu-Co催化剂催化CO_2加氢合成乙酸反应的影响
2012年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以TiO2、Al2O3、SiO2为载体的Cu-Co基双金属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其催化CO2加氢合成乙酸的性能,并用X射线衍射、NH3-TPD、H2-TPR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TiO2为载体的Cu-Co基催化剂有最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乙酸生成速率可达16.41 mg/(gcat.h),选择性为81.3%。研究认为,催化剂表面适量的中强酸性、金属良好的分散性以及CuCo2O4的生成是影响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
刘源黄伟喻仕瑞王晓东
关键词:CO2乙酸加氢合成
完全液相法Mo改性CuZnAl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考察了过渡金属钼作为助催化剂添加到完全液相法制备的CuZnAl浆态催化剂中,对催化剂结构和CO加氢液相反应的产品分布的影响。Mo改性CuZnAl催化剂在250℃,5.0 MPa,空速为360 mL/(g·h)和V(H2)/V(CO)=1条件下进行活性评价,在500 mL浆态床中CO加氢反应120 h;并运用XRD,H2-TPR,NH3-TPD和BET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完全液相法制备的Mo-CuZnAl催化剂对液相CO加氢反应有良好稳定性;Mo助剂能促进铜氧化物在较低温度还原,增强催化剂表面酸性,在温和条件下提高烃,特别是甲烷的选择性。
喻仕瑞高志华左志军施尚国黄伟
关键词:完全液相法CO加氢
FAU型沸石膜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介绍了FAU型沸石膜的合成方法和优缺点,评述了膜分离水混合物、有机混物和气体混合物的研究现状以及在催化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分析了当前要解决的问题和对FAU型沸石膜的工业化前景进行了展望。
王东超王晓东黄伟
关键词:催化
完全液相法CuZnAl浆态催化剂性能研究
2018年
用完全液相法制备CuZnAl浆态催化剂,并与溶胶、凝胶法催化剂进行了结构和浆态床CO加氢性能比较。在温度513 K、压力4.0 MPa、H_(2)/CO=1、空速为360 mL/(g cat.h)及没有碱金属促进下,完全液相法催化剂呈现较好C_(2+)OH选择性,达23%C_(2+)OH,总醇选择性为70%,CO转化率为28%;而凝胶溶胶法C_(2+)OH仅为2.2%,总醇选择性76%和CO转化率29%。运用XRD、H_(2)-TPR、XPS、NH_(3)-TPD对两类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完全液相法赋予催化剂新的酸性和组分Cu^(+),正是这些新变化促成碳链增长。作为催化剂制备方法之一的完全液相法为Cu基催化剂催化CO加氢催制C_(2+)OH,特别是乙醇,展示了良好的发展潜力。
喻仕瑞黄伟
关键词:完全液相法一氧化碳加氢
液相合成甲醇催化剂稳定性的改进被引量:3
2013年
CO加氢合成甲醇是强放热反应,液相合成甲醇因溶剂导热系数大能迅速移除热量有利于稳定操作,但因催化剂快速失活而未能工业化,催化剂稳定性成为液相合成甲醇的关键。本研究用完全液相法制备催化剂,比较了CuZnAlSi及MnCuZnAlSi的催化性能,并分析了改进的原因。结果表明:完全液相法制备Mn改性CuZnAlSi催化剂液相合成甲醇有良好稳定性,Mn-CuZnAlSi能提高甲醇选择性和催化活性,Mn-CuZnAlSi(CZAS-0.08Mn)浆状催化剂在250℃,5.0MPa下反应144h未见失活迹象。
喻仕瑞高志华栾春晖王晓东高珊珊黄伟
关键词:稳定性完全液相法甲醇液相合成
Pt表面形貌对乙二醇分解机理的影响
2014年
运用广义梯度近似(GGA)的密度泛函理论(DFT)结合平板模型,研究了乙二醇在不同形貌的Pt(111)表面(包括Pt(111),Pt(111)-step,Pt(111)-double-step)的分解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乙二醇及其分解中间体的吸附热与不同形貌表面配位数有关,配位数越低,吸附能力越强。乙二醇的脱氢反应机理也与表面形貌有关。在Pt(111)和Pt(111)-step上,先是O—H键断裂,形成HOCH2CH2O中间体,然后是C—H键断裂,形成HOCH2CHO中间体;而在Pt(111)-doublestep上先是O—H键断裂,形成HOCH2CH2O中间体,之后仍是O—H键断裂,形成OCH2CH2O中间体。
杨博庞先勇
关键词:反应机理PT表面形貌密度泛函计算
Ce改性对CuZnAl催化剂催化合成气制低碳醇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完全液相法制备了一系列Ce改性的CuZnAl催化剂,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氨气吸附-脱附(NH_3-TPD-MS)和N_2物理吸附-脱附法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并在浆态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其在合成气制低碳醇反应中的性能。结果显示:Ce的加入有助于Cu物种的分散,减小催化剂中Cu^0颗粒大小,同时也会改变Cu、Zn和Al物种之间的作用关系、减小催化剂表面的弱酸量及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CuZnAl催化剂加入Ce有助于抑制水煤气变换反应,减少CO_2的生成,但同时会降低高级醇(C_(2+)OH)的选择性。
邓旋邓旋刘勇军
关键词:CUZNAL合成气低碳醇完全液相法
Higher alcohols synthesis from syngas over lanthanum-promoted CuZnAl catalyst被引量:1
2018年
CuZnAl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La loadings were prepared by a complete liquid phase method and tested for higher alcohols(C_(2+)OH) synthesis from syngas at the conditions of 250–290 ℃, 4.5 MPa, feed low rate = 150 mL/min and H_2/CO = 2.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H_2-TPR, NH_3-TPD, N_2 adsorption, XPS, and TEM techniques.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La into CuZnAl catalysts resulted in the decrease of crystallite size of Cu^0 and a strong interaction among copper and zinc or aluminum oxides. Especially, the incorporation of La increased the amount of weak acid and the Cu content on catalyst surface, which was speculated to contribute the formation of higher alcohols. Among these La-promoted CuZnAl catalysts, the La0.1 catalyst exhibited the best catalytic performance and the selectivity to higher alcohols reached above 60% when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290 ℃.
Xuan DengYong-Jun LiuWei Huang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