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304130)
- 作品数:28 被引量:223H指数:11
- 相关作者:王成国王延相朱波季保华陈娟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青州市热处理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腈纶中残留DMSO含量的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采用HPLC法对腈纶中的DMSO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ODS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45nm,灵敏度0.1AUFS。测定结果表明:标准曲线在0.02 ̄0.64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回收率为99.82%,相对标准误差(RSD)为1.53%。
- 王传芬刘勃蒋文强李敬龙
- 关键词:腈纶HPLCDMSO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中的二甲基亚砜残留被引量:12
- 2007年
- 建立了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原丝中二甲基亚砜(DMSO)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采用的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三氟乙酸-水(体积比为29∶1∶70)混合溶液,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205nm,柱温为常温。研究结果表明,在DMSO的质量浓度为1.00-100.00mg/L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8 9,最低检出限为0.3mg/L,平均回收率为98.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另外,利用建立的HPLC方法,对原丝中残留的DMSO在水中的溶出规律也进行了研究。
- 刘建军王成国陈娟尹玉勇
- 关键词:FIBER
-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热稳定化研究进展被引量:21
- 2006年
- 综述了近年来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热稳定化过程的研究进展,结合自己的研究结果系统地评述了热稳定化反应机理、预氧丝的微观组织结构以及工艺参数对热稳定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聚丙烯腈纤维热稳定化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 于美杰王成国朱波徐勇
- 关键词:聚丙烯腈碳纤维热稳定化
- 湿法纺聚丙烯腈纤维的截面形貌与皮芯结构的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利用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研究了聚丙烯腈在湿法纺丝工艺中的横截面形貌与皮芯结构。结果表明凝固浴温度会影响初生纤维的横截面形貌与芯部结构。在较高的凝固浴浓度下,较高的凝固浴温度可使双扩散速率增加,扩散比较充分,纤维横截面形状趋于圆形,芯部空洞减少,密度提高,其原丝具有较优的物理机械性能。原丝扫描电镜分析证实,原丝为皮芯多层结构组织。
- 葛曷一王成国陈娟刘建军
- 关键词:PAN皮芯结构
- 湿法纺聚丙烯腈原丝凝固过程的研究被引量:16
- 2005年
- 为了研究丙烯腈湿法纺丝中,温度、浓度和负牵伸等凝固条件对原丝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元素分析仪等对初生原丝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凝固浴浓度、适当降低凝固负牵伸、升高凝固浴温度,有利于获得圆形截面的纤维;升高凝固浴温度,增加凝固牵伸有利于纤维结晶度的增加。
- 王延相季保华刘焕章
- 关键词:聚丙烯腈原丝凝固浴温度
- 过硫酸铵引发丙烯腈/衣康酸铵共聚合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为了合成高分子量的聚丙烯腈(PAN),选择衣康酸铵[(NH4)2IA]作为共聚单体,以过硫酸铵[(NH4)2S2O8]作为引发剂,采用水相沉淀聚合工艺,研究了单体配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利用元素分析、热分析和红外光谱研究了不同单体配比条件下共聚物的氧摩尔分数、热性能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水相沉淀聚合反应速率较快,且制得了粘均分子量高达58.46×104,(NH4)2IA的摩尔分数高达11.925%的聚丙烯腈共聚物;单体配比对共聚物的热性能有较大影响;红外光谱中有N—H键和羰基C=O的伸缩振动,表明聚合物链中有(NH4)2IA存在。
- 赵亚奇王成国崔传生王延相
- 关键词:丙烯腈衣康酸铵水相沉淀聚合
- 聚丙烯腈原丝在预氧化过程中的HRTEM组织演变被引量:4
- 2006年
- 采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研究了聚丙烯腈原丝和预氧丝横截面超薄切片的微观组织,揭示了预氧化过程中原丝组织结构的演变机理。结果表明,晶区的非晶化转变是原丝在预氧化过程中组织结构演变的主要形式;而晶面间距的逐渐变宽则是导致非晶化转变的直接原因。
- 王成国白玉俊于美杰朱波
- 关键词:聚丙烯腈碳纤维预氧化HRTEM
-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组织结构演变过程研究被引量:10
- 2003年
- 用丙烯腈(AN)、衣糠酸(IA)、丙烯酸甲酯(MA)进行三元自由基溶液共聚合,经湿法纺丝制得聚丙烯腈(PAN)原丝,然后进行预氧化和炭化处理,并用SEM和TEM等分析方法跟踪过程中纤维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碳纤维的微观组织结构与原丝的微观组织结构密切相关,高强度、高取向度、结构均匀和弥散性好的原丝是获得高强度和高模量碳纤维的前提。
- 王延相王成国马勇董雪梅何东新刘玉先
- 关键词:聚丙烯腈原丝预氧化碳化
- 湿法纺丝凝固负牵伸的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采用膨口胀大比的测量、沸水收缩率、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孔隙率及机械性能的测试等分析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凝固负牵伸对聚丙烯腈(PAN)纺丝液的膨胀效应、初生纤维聚集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初步揭示了膨胀效应和凝固取向的产生机理及其对初生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凝固负牵伸的降低,PAN纺丝液的膨口胀大比减小,初生纤维的凝固取向、结晶度和晶粒尺寸均增加,其截面形状趋于规整,内部结构变得均匀致密、内部缺陷减少。
- 季保华王成国王凯王延相朱波白玉俊
- 关键词:初生纤维
- PAN基碳纤维的微观结构研究被引量:16
- 2006年
- 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研究了碳纤维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造成碳纤维力学性能低的直接原因可以归结为严重的皮芯结构、芯部组织疏松或有孔洞出现、晶相少且无明显取向、石墨层排列紊乱。提高碳元素的含量,提高结晶度,减少甚至消除皮芯结构,减少孔洞,从微观上提高石墨层的取向和堆叠程度是获得高性能碳纤维的必要条件。
- 陈娟王成国丁海燕葛曷一蔡相军
- 关键词:PAN基碳纤维微观结构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电子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