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0895)
- 作品数:11 被引量:25H指数:4
- 相关作者:邓雪飞朱友余张禹朱友志张子轩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8例临床、病理、MRI特征及文献复习
- 2014年
- 目的:提高对脑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临床、病理及MRI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PXA的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8例脑PXA均经病理证实,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2例行多体素磁共振波谱(TE135ms)和灌注加权成像检查。结果:8例PXA年龄14-56岁,25岁以下者6例。伴间变特征者2例。7例单发,1例伴间变特征者为单发肿块伴周围子灶。5例发生或累及颞叶,6例位于皮层及皮层下。MRI表现5例呈囊实性,3例呈实性,1例伴局部软脑膜受侵,1例伴出血及室管膜受侵(伴间变特征),1例伴侧脑室播散(伴间变特征)。肿瘤实性区均呈明显强化的稍长T1稍长T2信号,扩散加权成像呈等或稍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值与正常皮层下脑白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囊实性者囊壁强化。所有肿瘤周围均有轻到中度水肿。2例肿瘤实性区呈高灌注,胆碱峰明显升高,N-乙酰天门冬氨酸峰明显下降,多见乳酸峰。结论:PXA好发于青少年,多发生于幕上脑浅部,多位于颞叶,其病理学及遗传学特征有别于其他星形细胞瘤,肿瘤全切是预后的主要保证。PXA的常规MRI、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和磁共振波谱具有一定特点。
- 张应战张禹秦添王星星徐茂林冯雨婷邓雪飞
- 关键词:脑肿瘤星形细胞瘤
- MRI识别正常下丘脑部分神经核团
- 2013年
- 目的采用MRI识别正常成人下丘脑神经核团。方法对20名成年健康志愿者行冠状位T1W和T2W扫描;将3个成人头颅标本制成冠状面断层标本,辨认下丘脑神经核团;对比观察下丘脑神经核团解剖学和影像学特征。结果断层标本中,根据下丘脑白质如前连合、穹窿、视束和乳头丘脑束,可辨认主要神经核团。MRI中,与正常脑皮质相比,上述白质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根据前连合和3脑室可定位视前核,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根据前连合和视束可定位视上核,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根据3脑室和穹窿可定位室旁核、漏斗核,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根据乳头丘脑束可辨认乳头体核,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结论以白质和脑室为定位标志,MRI可清晰显示各具特征的下丘脑主要神经核团。
- 朱友志张禹莫子骆祥伟张锐邓雪飞
- 关键词:下丘脑神经核磁共振成像解剖学和组织学
- 腰椎微创脊柱外科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7年
- 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腰椎退行性变越来越常见,患者不仅遭受慢性腰痛的折磨,还可能因腰痛而致残。外科手术的目的在于减压或增加脊柱稳定性。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微创器械的进步推动了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较,微创脊柱外科的切口小,减少了医源性肌肉挤压伤,避免了棘突旁肌腱的断裂,通过降低外科通道的宽度减少了对侧软组织损伤。本文综述了几种常用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进展情况,为临床相关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
- 朱友余邓雪飞
- 关键词:微创外科脊柱手术入路手术效果
- 胸腰移行部椎旁肌间隙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通过对胸腰移行部椎旁肌间隙( Wiltse间隙)的解剖学研究,为该区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开展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9具(18侧)成人尸体湿性标本,局部解剖观察胸腰移行部的Wiltse间隙及其毗邻结构;选取4例(8侧)成人尸体湿性标本,模拟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果Wiltse间隙表面由最长肌肌腱构成的竖脊肌腱膜覆盖,钝性分离最长肌内侧第1根肌腱和胸半棘肌肌腱(83%,15侧)或同时分离最长肌第1、2根肌腱(17%,3侧)即可清晰暴露胸腰移行部全部节段的Wiltse间隙。通过肌间隙可显露多裂肌、T11~T12横突和L1~L2关节突等结构,定位进钉点,模拟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将螺钉顺利置入椎弓根及椎体,术后CT示螺钉位置良好,多裂肌保持完整。结论对胸腰移行部Wiltse间隙解剖的深入认识有助于该区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开展。
- 王静雅邓雪飞廖文斌朱友志朱友余王峰王世栋韩卉
- 关键词: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 计算机体层摄影静脉造影评价大脑内静脉的分型
- 2022年
- 目的利用计算机体层摄影静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venography,CTV)对大脑内静脉进行分型。方法对36例(72侧)脑深静脉未有明显异常患者的CTV图像进行分析,利用最大密度投影和多平面重建技术,观察大脑内静脉3大属支(透明隔静脉、丘纹静脉和外直静脉)的组成情况,进行相应的分型并分析性别和侧别差异。结果根据透明隔静脉汇入方式将大脑内静脉分为三型:注入静脉角附近(Ⅰ型,81.94%)、注入静脉角后方(Ⅱ型,12.50%)、透明隔静脉缺乏(Ⅲ型,5.56%);根据丘纹静脉的变异情况将大脑内静脉分为三型:正常丘纹静脉(1型,77.78%),丘脑上外直静脉(2型,15.28%),丘脑后外直静脉(3型,6.94%)。其中右侧Ⅲ型大脑内静脉的出现率显著高于左侧,余无性别和侧别差异。结论大脑内静脉属支的不同汇合模式变异大,术前CTV能够准确评价其分型,从而有利于神经外科经侧脑室和第三脑室手术入路的开展。
- 张子轩张子轩王峰王峰朱友余
- 关键词:大脑内静脉术前评价
- 血管内支架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髂股静脉PTS病人的病例资料,静脉再通后置入支架,随访半年,采用Villalta评分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问卷(CIVIQ-20)评价治疗前后PTS的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全部病人术后即刻静脉均成功再通;随访半年后,一期通畅率、辅助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分别为66.7%(18/27)、77.8%(21/27)和88.9%(24/27)。Villalta评分从术前的(17.44±5.49)分,在随访半年后降到(5.78±3.31)分(P<0.01),CIVIQ-20评分从(37.26±10.89)分升至(58.93±12.91)分(P<0.01),术后半年随访严重程度明显低于术前(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Villalta和CIVIQ-20评分、年龄是Villalta增益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术前Villalta评分是CIVIQ-20增益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对髂股静脉PTS的治疗有效,能降低PTS的严重程度,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 张应战赵群蔡超蒋礼邓雪飞
- 关键词: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血管内支架髂股静脉疗效
- 原发性脑淋巴瘤与继发性脑淋巴瘤的MRI对比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33例原发性脑淋巴瘤(PCNSL)和16例继发性脑淋巴瘤(SCNSL)的MRI表现,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所有PCNSL得到病理证实,所有SCNSL经过临床证实。所有病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33例PCNSL共有脑内病灶71枚,16例SCNSL共有脑内病灶52枚。PCNSL和SCNSL在脑内病灶>3枚者、脑膜受累者、颅神经受侵者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T1WI信号、T2WI信号、DWI信号、强化方式、水肿程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PCNSL的脑浅部病灶与脑深部无统计学差异(P>0.05),SCNSL的脑浅部病灶多于脑深部(P<0.05)。结论 PCNSL和SCNSL具有相似的MRI信号表现,与PCNSL相比,SCNSL易出现脑膜和颅神经受累、好发于浅部脑组织、更倾向于多发(病灶>3枚)。
- 张继张禹骆祥伟莫子秦添冯雨婷邓雪飞
- 关键词:淋巴瘤磁共振成像
- 颅中窝脑静脉的显微解剖与影像学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通过颅中窝脑静脉的显微解剖、影像学观察及其对照研究,为经翼点和经眶颧手术人路中脑静脉的保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分别对30例(60侧)颈内静脉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尸头湿标本、36例(60侧)DSA静脉相、25例(50侧)CT静脉造影(CTV)和25例(50侧)MR静脉造影(MRV)图像进行观测。结果以显微解剖观测结果作为评价标准,DSA、CTV和MRV分别能够观察到70%、52%和42%的颅中窝脑静脉;根据颅中窝静脉注入硬脑膜窦处位置的不同,其分为海绵窦型、蝶顶窦型、蝶岩窦型和岩上窦型,各型脑静脉能被影像学手段区分;影像学观测到的大脑中浅静脉数目和分型与显微解剖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经翼点和经眶颧手术入路的设计和术中脑静脉的保护。
- 邓雪飞陶伟朱友余刘斌赵红王峰韩卉
- 关键词:脑静脉颅中窝显微解剖影像学
- 经鼻蝶入路行斜坡区手术蝶窦斜坡隐窝的CT评价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经鼻蝶人路行斜坡区手术斜坡隐窝的CT评价,为术前手术入路的设计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93例患者行头颅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后,在正中矢状面上,根据蝶窦、斜坡和垂体的位置关系,评价斜坡隐窝并对其进行分型,比较不同分型患者斜坡不同位置厚度的差异。结果:本组斜坡隐窝出现率为65%(60/93)。该隐窝位于蝶鞍下方(鞍下型)、伸入鞍后(鞍后型)或枕骨基底部(枕型)者分别占13%(12/93)、29%(27/93)和23%(21/93)。无斜坡隐窝型蝶窦共33例(35%),其斜坡各部分均较其它类型蝶窦厚;枕型和鞍后型斜坡隐窝的斜坡上部、中部较其它类型蝶窦薄,枕型蝶窦的斜坡下部较其它类型蝶窦薄。结论:术前利用螺旋CT对斜坡隐窝进行评价有助于经鼻蝶入路行斜坡区手术人路的设计。
- 朱友余方琼陶冶杨见明刘斌张子轩邓雪飞
- 关键词:经鼻蝶入路蝶窦螺旋CT
- 壁面剪切力与颈动脉分叉角度的计算流体力学评价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定量评价壁面剪切力与颈动脉分叉角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健康人和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不同颈动脉分叉角度的三维模型,利用ANSYS流体力学软件模拟血液流动情况。结果:颈动脉窦外侧壁的剪切力较其它位置低,其内存在局部高剪切力区。随着颈动脉分叉角度的增加,高剪切力区的面积逐渐下降,其中在正常人群中下降更加明显。当颈动脉分叉角度在40°和50°时,剪切力下降的趋势最明显。结论:颈动脉分叉角度影响血管壁面剪切力,从而可能影响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
- 朱友余王峰邓雪飞
- 关键词:颈动脉分叉颈动脉狭窄计算流体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