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206100)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万小云魏清钱学茜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肿瘤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内膜
  • 2篇子宫内膜癌
  • 2篇内膜
  • 2篇内膜癌
  • 2篇宫内
  • 2篇宫内膜
  • 2篇宫内膜癌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降解
  • 1篇肿瘤治疗
  • 1篇子宫内膜癌细...
  • 1篇子宫内膜肿瘤
  • 1篇自噬
  • 1篇自吞噬作用
  • 1篇组织蛋白
  • 1篇组织蛋白酶

机构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3篇万小云
  • 2篇魏清
  • 1篇钱学茜

传媒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国际病理科学...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应用RNA干扰技术研究AKT和ERK2基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自噬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自噬是真核细胞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途径,参与调控细胞的生长。研究发现,自噬活性的变化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自噬活性明显减弱。另有报道,在子宫内膜癌中存在AKT和ERK2基因的高表达。迄今,有关AKT和ERK2基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自噬活性是否具有调节作用仍然不清楚。本研究应用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技术分别沉默子宫内膜癌细胞AKT和ERK2基因的表达,观察AKT和ERK2基因表达下调后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自噬活性(以LC3蛋白的表达量表示)的影响,以阐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自噬活性的改变及其调节机制,为通过于预相关信号蛋白以调节自噬活性进而治疗子宫内膜癌奠定理论基础。
魏清万小云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细胞RNA干扰技术ERK2AKT蛋白质降解
自噬的诱导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0
2008年
自噬是发生在细胞中由初级溶酶体处理内源性底物的重要过程。自噬的分子诱导机制非常复杂且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其可能与PI3-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RAS-RAF-1-MEK-ERK1/2信号转导通路等有关。近年研究表明,自噬活性的变化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通过调节自噬活性治疗肿瘤可能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一个新靶点。
魏清万小云
关键词:自噬肿瘤治疗
子宫内膜癌发生过程中自噬活性改变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以及子宫内膜腺癌中自噬活性的变化。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行子宫切除或诊断性刮宫的组织标本135例,其中正常子宫内膜43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及复合性增生27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6例,子宫内膜腺癌39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全部组织中的Cathepsin-D和Rab7的表达。结果:(1)Cathepsin-D表达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期明显高于分泌期(0.244±0.091 vs 0.141±0.071,P<0.05);Rab7表达呈同一趋势(0.197±0.084 vs 0.114±0.060,P<0.05);(2)子宫内膜单纯性、复合性增生组的Cathepsin-D表达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子宫内膜腺癌细胞中Cathepsin-D表达则明显减弱(0.561±0.168 vs0.311±0.089 vs 0.055±0.044,P<0.001);Rab7的表达呈现与Cathepsin-D同一趋势(0.508±0.152 vs 0.281±0.076 vs 0.026±0.019,P<0.001)。结论: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细胞的自噬活性比分泌期子宫内膜细胞明显增强,子宫内膜增生的自噬活性比正常子宫内膜强,而子宫内膜腺癌细胞自噬活性明显减弱,提示自噬活性的改变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
钱学茜万小云
关键词:子宫内膜子宫内膜肿瘤自吞噬作用组织蛋白酶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