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EP001002)

作品数:20 被引量:148H指数:8
相关作者:郑波刘玉村齐心李耘薛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耐药
  • 3篇耐药性
  • 3篇病原学
  • 2篇葡萄球菌
  • 2篇球菌
  • 2篇基因
  • 1篇修饰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药敏
  • 1篇药物敏感
  • 1篇药物敏感试验
  • 1篇抑菌浓度
  • 1篇元件
  • 1篇手术
  • 1篇手术部
  • 1篇手术部位
  • 1篇手术部位感染
  • 1篇术后
  • 1篇体外
  • 1篇体外联合药敏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4篇郑波
  • 3篇李湘燕
  • 3篇齐心
  • 2篇何睿
  • 2篇李荷楠
  • 2篇赵春江
  • 2篇陈宏斌
  • 2篇刘玉村
  • 2篇温冰
  • 2篇王辉
  • 2篇谢昆
  • 1篇薛峰
  • 1篇刘健
  • 1篇朱赛楠
  • 1篇李会娟
  • 1篇杨瑞馥
  • 1篇马序竹
  • 1篇曲贞
  • 1篇张佳
  • 1篇陈旭岩

传媒

  • 3篇中国感染控制...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ST239-spa t037 MRSA 与 ST239-spa t030MRSA的比较基因组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寻找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进化相关的关键基因。方法利用含有2457个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的比较基因组芯片对23株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离的ST239-spat037和ST239-spat030的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eillin-resistant S.aureus,MRSA)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鉴定差异区段,并利用PCR验证差异基因。结果通过对北京地区MRSA早期克隆(ST239-spat037,1994-1998年)和晚期克隆(ST239-spa t030,2000-2006年)的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4个基因簇仅存在于晚期克隆,主要定位于3个已知的基因组岛(vSa4,前噬菌体ФSal和ФSa3)。不同地区的ST239-spa t030MRSA的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在不同地区的菌株中有8个基因存在差异。结论北京地区MRSA从t037进化到t030的过程中获得3个基因组岛(vSa4、前噬菌体ФSal和ФSa3),从而增强了ST239-spat030MRSA的毒力和适应性,对其取代ST239-spa t037MRSA发挥关键作用。
李荷楠赵春江陈宏斌张菲菲刘亚丽杨瑞馥周冬生王辉
关键词:比较基因组杂交进化
成人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分析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06-2015年确诊为血流感染的544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血液标本进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细菌培养阳性标本进行菌株鉴定,药敏测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或稀释法。结果 544例血流感染患者平均(59.6±19.9)岁,男性患者286例占52.6%;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279例占51.3%,院内获得性感染265例占48.7%,总病死率26.5%;继发血流感染最常见的原发感染部位分别为肺部、泌尿系统、肝胆系统;血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54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28株占60.3%,革兰阳性菌153株占28.1%,真菌51株占9.4%,其他菌12株占2.2%,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85株,占全部大肠埃希菌50.9%,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24株,占4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34株,占61.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37株,占92.5%;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以及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90.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革兰阳性菌;利福平对葡萄球菌属较敏感,链球菌属对苯唑西林及头孢噻肟100.0%敏感。结论成人血流感染病原菌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多药耐药菌检出率较高,定期开展医疗机构内的血流感染监测工作,对于指导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医院感染管理十分重要。
马序竹郑波李湘燕陈旭岩崔洪
关键词:血流感染败血症耐药性
基于腹膜炎拔管的腹透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治疗及转归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总结因腹膜炎而拔除腹透管后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病例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结合文献分享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12月因腹膜炎而拔除腹透管后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的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125例拔管患者,其中7例出现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5.6%;平均发生时间为拔管后第11天,感染均局限于皮下脂肪层,经清创换药治疗,所有患者伤口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1.7±20.3)d;通过平均6.4个月的随访,1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6例患者伤口均无复发。结论拔管术中注意组织保护,术后密切观察伤口,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早进行手术干预。
齐心何睿李会娟温冰刘玉村曲贞董捷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手术部位感染
分子检测与常规培养在中重度皮肤软组织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比较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分子检测方法在中重度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病原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6年1—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中重度SSTI病例,符合入组标准共50例,留取伤口深部组织,分别行常规培养及细菌涂片检查;提取各标本DNA,以9种常见细菌基因组保守区为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行PCR-膜杂交法检测细菌结果;将分子检测、常规培养及涂片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常规培养38份阳性,分子检测结果28份阳性,细菌涂片仅8份阳性,培养结果在检测的9种细菌范围内,分子检测与常规培养检查结果的完全符合率为82.1%(32/39),分子检测结果为多种细菌,而培养结果为单一细菌者占7.7%(3/39);分子检测结果为阳性而培养结果为阴性者占5.1%(2/39)。结论分子检测技术可以对中重度SSTI常见致病菌进行检测及鉴定,并在复合细菌混合感染的病原检测中更具优势。
谢昆李湘燕朱赛楠齐心郑波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感染分子检测病原学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限制修饰系统的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随着编码毒素和耐药基因的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水平转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和耐药性变得越来越强。而限制一修饰系统(restriction—modificationsys.tem,R·M系统)在调控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水平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李荷楠贺文强赵春江陈宏斌王占伟王辉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修饰耐药基因耐药性TEM元件
骨关节感染病原学及其临床特征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分析骨关节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分布、药敏结果及相关临床特征,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9—2016年经病原学和病理明确诊断骨关节感染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原学结果,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9例细菌性骨关节感染病例,分离骨关节感染病原菌100株,革兰阳性细菌占67.00%,其中葡萄球菌占49.00%,31株革兰阴性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占67.7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为16.13%,葡萄球菌属细菌对氟喹诺酮类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均低于30%。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尿路感染、肠道感染、血流感染)是骨关节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7,OR=10.536,95%CI:1.300~85.417)。结论葡萄球菌属细菌仍然是骨关节感染的主要病原体,MRSA比例较低。有尿路和肠道感染,植入物时间较长的患者出现骨关节感染时需考虑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可能。
李湘燕施学东郑波
关键词:骨关节感染葡萄球菌耐药性抗药性
磷霉素钠体外联合药敏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评价磷霉素钠体外单药及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对我国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方法联合药敏测定采用棋盘法,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来自全国18所医院近3年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13株)、肺炎克雷伯菌(108株)和铜绿假单胞菌(110株)进行单药及联合药敏测定。结果对所测菌株,不论其对其他抗菌药物是否耐药,磷霉素钠单药的MIC_(50)值均≤32 mg/L。与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苯唑西林、克林霉素联合均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有较好协同作用,协同率>43%。对于亚胺培南不敏感铜绿假单胞菌,磷霉素钠与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的协同率>35%,对于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磷霉素钠与所测药物协同率均>35%。结论磷霉素钠对临床常见耐药菌,如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等仍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与多种其他类抗菌药物可产生协同作用,提示针对耐药菌所致感染,在有限的治疗手段中,含磷霉素的联合用药不失为一种选择。
李耘薛峰刘健杨维维张佳郑波
关键词:磷霉素钠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最低抑菌浓度
Fournier坏疽临床分析12例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总结Fournier坏疽(FG)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整形烧伤外科的FG患者。结果共12例FG患者入组本研究,其中男性11例,女性1例,中位年龄54岁(21~78岁)。10例(83%,10/12)患者有明确病因,其中7例为肛周疾病,1例为阴囊皮肤擦伤,1例为腹膜后脓肿,1例为巴氏腺脓肿。6例(50%,6/12)患者合并糖尿病。除1号患者因呼吸、循环衰竭于入院第8天死亡而未予手术清创外,余1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清创。中位手术次数7次(3~18次),7例患者接受创面负压吸引治疗(NPWT),中位治疗周期3次(3~7次)。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52.7±17.7)d,6例创面植皮修复,5例直接缝合。6例(50%,6/12)患者存在多重细菌感染,6例(50%,6/12)患者为单一细菌感染,肠杆菌科、肠球菌属和溶血葡萄球菌为常见致病菌。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11例患者均存活,且伤口愈合良好。结论坏死性筋膜炎的实验室危险性指标评分是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辅助工具。积极手术清创、经验性广谱抗生素和全身支持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创面负压吸引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游离植皮可作为阴茎、阴囊重建的推荐方案。
何睿齐心李学松刘玉村翟伟谢昆李强周常青温冰
关键词:FOURNIER坏疽坏死性筋膜炎清创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