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61201)

作品数:21 被引量:393H指数:12
相关作者:周启星唐景春李德生王敏王如刚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天津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5篇污染
  • 10篇污染土
  • 10篇污染土壤
  • 7篇油污染
  • 7篇石油污染
  • 7篇石油污染土壤
  • 6篇土壤
  • 5篇土壤修复
  • 3篇生态修复
  • 3篇石油
  • 3篇石油污染土壤...
  • 3篇污染土壤修复
  • 2篇堆肥
  • 2篇植被
  • 2篇植被类型
  • 2篇沙区
  • 2篇生态毒性
  • 2篇石油烃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机构

  • 18篇南开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天津理工大学
  • 2篇山东省科学院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山东省应用微...

作者

  • 10篇周启星
  • 9篇唐景春
  • 5篇李德生
  • 3篇王如刚
  • 3篇王敏
  • 3篇张清敏
  • 3篇秦晓
  • 3篇高晶
  • 2篇李晓晶
  • 2篇孙青
  • 2篇安鑫龙
  • 2篇胥九兵
  • 2篇王加宁
  • 2篇白晓瑞
  • 2篇高为霞
  • 2篇李荣花
  • 2篇褚洪蕊
  • 2篇牛晓伟
  • 2篇迟建国
  • 2篇蒲括

传媒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生物加工过程
  • 1篇天津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污泥在堆肥及油污土壤修复中重金属形态的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污泥堆肥工艺是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重要手段。文章考察了污泥在堆肥前后四类重金属(铜、锌、铅和镉)形态的变化。结果显示,铜、锌、铅和镉在堆肥前后的总量变化不大,Cu、Zn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形式存在,而Pb、Cd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堆肥处理过程中可交换态重金属都呈下降趋势,但各种重金属的可交换态变化幅度不同,以Zn和Cd下降幅度最大,Zn的可交换态由堆肥前的10.5%下降到堆肥后的4.8%;Cd的可交换态从堆肥前的3.2%下降到堆肥后的1.8%,下降比例超过和接近50%。随着向土壤中添加污泥及堆肥量的增加,小麦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分重金属含量也相应增加,且地下部分含量高于地上部分,小麦中重金属含量在地下部与地上部之间的比值恒定,特别是Pd,Cd的地上和地下部分浓度比可分别达到130和15~20,经堆肥处理的污泥可以降低小麦对其中重金属的吸收。将污泥及堆肥腐熟品添加至石油污染土壤中,与对照相比土壤中的石油烃含量有一定幅度的下降,最大下降幅度为19.6%。处理一个月后重金属含量及其形态变化不大,Zn具有向铁锰氧化态转化的趋势。
唐景春张冠辉王如刚孙青牛晓伟
关键词:污泥堆肥重金属石油污染土壤
2株真菌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及对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从石油污染的盐碱土壤中分离出具有降解石油性能的两株真菌,将其制成混合菌剂.通过掺混一定比例的石油污染原状土盆栽实验,以石油烃降解率、土壤脱氢酶活性和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等为指标,测定了不同培养时间内各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受试土壤的总石油烃含量为21 000 mg/kg的情况下,加入5%菌剂后第56 d,真菌降解石油的效率达33.13%.在水培条件下,设置两类处理,即单独种植植物(分别为紫花苜蓿、燕麦)、微生物分别与两种植物组合,以表征植物根系活力的根脱氢酶活性和表征叶片脂质过氧化的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研究了真菌促进植物的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添加5%菌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植物的根系活力,明显促进了植物生长.
李德生高晶秦晓李勇正唐景春张清敏
关键词:丙二醛紫花苜蓿燕麦
石油降解菌剂的研制及其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30
2009年
用液态和固态相结合的方式对包含2种细菌的石油降解菌剂进行培养,牛肉膏、蛋白胨作为液态培养基培养初级种子,然后接种到草炭和麸皮的固态培养基中培养。分析温度、接种量、料水比、草炭与麸皮的比例、培养时间对固态培养的影响。制备的BC-E和BC-I 2种菌剂的活菌量分别达到2.47×1011个/g和3.6×1010个/g。采用研制的菌剂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实验,1个月污染土壤中的石油降解率可达到45%。
胥九兵迟建国邱维忠陈贯虹王加宁高永超
关键词:石油降解菌石油污染土壤修复
BTEX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09年
苯系物(BTEX)系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的统称,由于其具有高毒性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BTEX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有助于准确了解其在环境中的归宿以及评价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风险性。本文从吸附-解吸、挥发、淋溶和降解等4个方面,对BTEX在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特别对影响BTEX在土壤环境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的不同因素进行了详细概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任文杰周启星王美娥
关键词:BTEX降解作用环境行为土壤
超声-索氏萃取-重量法测定土壤中总石油烃含量被引量:86
2010年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分别对超声萃取法(UE)和超声-索氏萃取法(USE)测定土壤中总石油烃(TPH)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获得优化条件。采用以上两种方法及传统的索氏萃取法(SE)对新鲜石油污染土、微生物修复土和老化植物修复土进行提取。结果表明:超声萃取法的优化条件为选用15mL三氯甲烷,萃取4次;超声-索氏萃取法的优化条件为60W超声萃取10min,萃取剂用量125mL,萃取6h;超声-索氏萃取法平均回收率最高,为102.98%,且数据稳定可靠;其次是超声萃取法,为99.69%;而传统的索氏萃取法最低,为97.31%。研究证明超声-索氏分析法在缩短测定时间的同时提高了回收率,可作为不同土壤中总石油烃(TPH)含量测定的新方法。
王如刚王敏牛晓伟唐景春
关键词:土壤总石油烃正交实验设计
BTEX污染环境的修复机理与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9年
BTEX(苯系物)广泛存在于地表水、土壤和沉积物、地下水以及大气等环境介质中,并对相应的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产生日益严重的危害,修复被BTEX污染的环境势在必行。本文从地表水、土壤和沉积物、地下水和大气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BTEX污染环境的修复进展情况,概述了所采用的各种修复技术,探讨了今后BTEX污染环境修复的研究重点。
王萍周启星
关键词:BTEX优先污染物污染环境生态修复
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菌剂修复场地研究
在油田周围普遍存在着土壤盐渍化和石油污染双重问题。为了修复胜利油田周围的污染土壤,采取了淡水压盐、土壤翻耕、添加菌剂和营养盐等措施,测定了在修复过程中的水溶性盐、微生物、脱氢酶、石油含量等变化。结果表明,在修复过程中微生...
胥九兵王加宁迟建国邱维忠高永超张强
关键词:微生物菌剂石油污染土壤修复脱氢酶
文献传递
持久性有机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37
2008年
随着人类对化学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环境的有机污染状况也越来越严重。有机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是指利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降解、钝化有机污染物的一种原位处理污染土壤的方法,具有应用成本低、生态风险小、对环境副作用小等特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机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农药和硝基芳香化合物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阐述了有机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关键机制,并分析了该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局限性及应考虑的因素。最后,指出了今后该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彭胜巍周启星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污染植物修复生态修复
不同植被类型对青龙湾沙区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通过研究土壤的物理性状变化,来了解不同植被类型对沙区土壤的改良效果。[方法]采用分层取样法,对青龙湾沙区7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及总孔隙度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青龙湾沙区土壤容重在1.010-1.621 g/cm3,总孔隙度在42.48%~63.66%,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呈反比。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的防护和改良作用存在差异,除农田外,果园改良效果最好,毛白杨与刺槐混交林次之,小叶杨林最差。[结论]经过生态林改良后的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明显改善。
刘路阳李德生高为霞李晓晶李荣花蒲括鲁丹妮
关键词:植被类型沙区土壤物理性状
大型真菌重金属污染生态学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22
2008年
大型真菌是生物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生态资源,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维持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环境重金属污染对大型真菌的生态毒性效应、大型真菌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作用、大型真菌对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适应机制、大型真菌对重金属污染的指示和生态修复作用等方面,较为全面地总结、评述了大型真菌重金属污染生态学的研究进展.随着重金属污染的加剧,加强研究大型真菌重金属污染生态学,对于大型真菌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启星安鑫龙魏树和
关键词:大型真菌重金属毒理效应生态修复污染生态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