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地震局重点基金

作品数:114 被引量:462H指数:13
相关作者:张炳夏仕安刘泽民沈小七郁建芳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地震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安徽省地震局科研合同制课题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6篇天文地球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建筑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63篇地震
  • 12篇应力场
  • 12篇震源
  • 9篇台网
  • 7篇地震活动
  • 7篇震源机制
  • 6篇地震台
  • 6篇断裂带
  • 6篇震源机制解
  • 6篇数据库
  • 6篇郯庐断裂
  • 6篇郯庐断裂带
  • 6篇裂带
  • 6篇烈度
  • 6篇抗震
  • 6篇发震
  • 5篇形变
  • 5篇减灾
  • 5篇防震
  • 5篇防震减灾

机构

  • 108篇安徽省地震局
  • 8篇中国科学技术...
  • 6篇中国地震局
  • 5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中国地震台网...
  • 3篇合肥地震台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蒙城地震台
  • 2篇安徽省地理信...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 1篇安徽省大气探...

作者

  • 19篇张炳
  • 15篇夏仕安
  • 15篇刘泽民
  • 15篇沈小七
  • 13篇刘东旺
  • 13篇韩成成
  • 13篇郁建芳
  • 12篇戚浩
  • 10篇王琐琛
  • 10篇程鑫
  • 10篇郑海刚
  • 10篇黄显良
  • 10篇于书媛
  • 9篇翟洪涛
  • 7篇骆佳骥
  • 7篇李军辉
  • 7篇倪红玉
  • 7篇闫素萍
  • 7篇陈宇卫
  • 7篇谢石文

传媒

  • 25篇地震地磁观测...
  • 8篇中国地震
  • 7篇华南地震
  • 6篇电脑编程技巧...
  • 6篇防灾科技学院...
  • 5篇地震地质
  • 5篇华北地震科学
  • 5篇国际地震动态
  • 4篇地震研究
  • 4篇高原地震
  • 3篇地震
  • 3篇防灾减灾学报
  • 2篇地震学报
  • 2篇内陆地震
  • 2篇西部探矿工程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震灾防御技术
  • 2篇科技视界
  • 2篇科技创新与应...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9篇2019
  • 5篇2018
  • 8篇2017
  • 12篇2016
  • 17篇2015
  • 12篇2014
  • 2篇2013
  • 12篇2012
  • 1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淮河构造变形带及邻近块体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被引量:14
2004年
针对安徽省较特殊的构造环境及历史地震分布特点 ,利用直达波最大振幅比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在对安徽淮河中游区 1974年以来近百个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反演、聚类及空间合成的基础上 ,分析了华北断块南缘的安徽淮河构造变形带及邻近块体震源断层滑动方式、构造应力场分布及块体运动方式、应力场随时间变化等。结果显示 :淮河构造变形带及其邻近块体上震源断层总体上以近走滑型或斜滑型破裂为主 ,但倾滑型破裂也占一定比例 ;该地区构造应力以水平作用为主 ,但也存在一定的垂向作用。其中淮北和皖中块体仍可能分别向SWW和NEE方向运动 ,并在淮河构造变形带上产生左旋剪切作用 ,呈现一定的继承性活动特征 ;各块(带 )上主压应力P轴走向随时间的变化在总体上较为一致 ,而各时段之间P轴方位存在一定差异 ,显示安徽淮河中游区受华北和华南应力场的共同作用 ,但其地震活动可能主要受控于华北应力场。
刘东旺刘泽民沈小七夏瑞良李敏莉闫素萍凌学书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现代构造应力场块体运动
安徽防震减灾宣教工作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全面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抗震避险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时人员伤亡的有效途径^([1])。近年来,安徽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通过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宣教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希望通过对现阶段安徽防震减灾宣教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加强防震减灾宣教工作力度,引导社会公众共同参与防震减灾活动。
汪海涛
关键词:调研数据宣教工作
修定初定震源参数的非线性方法的论述
2017年
计算机进行地震定位获得震源参数的快速性和精确性是地震定位的关键性指标,震源参数的最佳值往往都是通过反复修定初定震源参数而获得。非线性算法在函数优化和搜索方面表现出快速的收敛速度和高精度的目标值的优势。基于非线性算法这两点的优势,研究了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等3种非线性算法在修定初定震源参数中的理论应用,以期望进一步提高获得震源参数的收敛速度和精度。
杨波隆爱军张炳谢石文韩成成
关键词:震源参数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粒子群算法
华东地区视应力场的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我们应用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记录到的地震资料,运用视应力的定义,对华东地区视应力大小进行了估计,并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发生5级以上12次地震进行了分析,总结震前视应力场的变化情况,为我们地震危险区的判定及地震趋势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黄显良刘东旺沈小七庆梅
关键词:视应力地震预测
基于JOPENS系统的地震速报模拟演练平台被引量:4
2015年
立足于测震台网实际工作需要和核心技术,基于JOPENS系统,研发一套地震速报模拟演练系统。该系统利用一体化技术,最大程度还原速报地震时的真实情况,实现地震波形回放与入库、地震事件触发报警、多用户数据库快速调取、速报结果自动评分等功能。
黄显良戚浩郁建芳王琐琛杨波夏仕安
关键词:波形回放
小波分析在前兆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5年
运用小波分析将不同频率成分组成的数据序列按尺度分解为低频和高频成分,并对低频和高频系数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小波系数的重构原理还原数据序列。本文以地下流体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小波方法可以较好地抑制流体数据中的随机噪声,并可有效地将数据的趋势变化和局部变化分开;②通过分析各频段小波系数,将降雨干扰的小波系数去掉后重构,从而达到消除降雨干扰的目的。
张军陈宇卫刘泽民庆梅张来平汪雪泉
关键词:小波噪声干扰
安徽地区震源参数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基于安徽数字地震台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记录到的ML2.5~5.0级地震,根据中小地震震源参数测定原理,利用多台多地震联合反演Atkinson方法和Moya方法分别计算了安徽地区地壳平均非弹性衰减因子Q值和安徽24个省属专业地震的台站场地。在此基础上,运用遗传算法求得安徽地区96个地震事件的震源谱参数,进而根据Brune中小地震圆盘模型计算其拐角频率、地震矩、应力降、矩震级、震源尺度等震源参数,并分析其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地区中小地震的ML震级与其他震源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相关关系,而地震矩M0与应力降Δσ、震源尺度r和拐角频率fc之间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
郁建芳谢石文张炳隆爱军韩成成杨波
关键词:震源参数
安徽中部地区上地壳二维Pg波速度成像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利用1976—2014年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省56个台站记录的近震数据,共提取4 922条Pg波震相走时数据,对安徽中部地区上地壳速度结构进行了二维层析成像反演。反演结果显示:安徽中部地区Pg波速度为6.50 km/s,其横向速度变化为-0.24~0.24 km/s,研究区速度异常分布范围较好地吻合于地表构造单元形态,速度分布特征还反映出不同构造单元在地质演化中存在构造机理和物质组成方面的耦合现象。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下方不存在大规模的高速体。"霍山窗"等几个地震高发区均位于高、低速度异常区的边界地带,说明地壳速度的转换带亦是构造上的不稳定带,易于发生应力的转换和能量集聚,造成该地区小震频发或引发中强地震。
陈昊洪德全李红星陈德兴吴从辉丁煜晖
关键词:层析成像上地壳
华东地区中强地震与太阳黑子数时间变化的呼应被引量:10
2003年
安徽地区、江苏—山东南部地区中等地震优势分布于太阳黑子数时间变化的“峰区”,亦即为5级以上地震易发时段。黄海地区中等地震优势分布于太阳黑子数的“谷区”。
刘长海陈宇卫刘义高
关键词:地震太阳黑子地震预报
安徽及邻区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选择安徽及邻区观测精度相对较高的地震资料作为样本,统计分析不同空间范围内的震源深度分布特征,初步讨论了震源深度与地质构造,地壳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及邻区平均震源深度10 km左右。中小地震震源深度在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大体上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逐渐增加,深度优势分布为5~15 km。其中霍山地区震源深度优势分布为5~10 km。总体上,安徽及邻区地震多发生在5~20 km地壳的中上部,为浅源地震。
李军辉刘东旺洪德全孙盼盼
关键词:震源深度浅源地震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