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4Z352)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李志宏王玮刘广峰董方田王任鑫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植入
  • 2篇兔眼
  • 2篇脉络膜
  • 2篇脉络膜上腔
  • 1篇诱发电位
  • 1篇植入后
  • 1篇植入术
  • 1篇视觉假体
  • 1篇微电极阵列
  • 1篇氯代
  • 1篇聚体
  • 1篇假体
  • 1篇二聚体

机构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2篇于伟泓
  • 2篇杨志坤
  • 2篇王任鑫
  • 2篇董方田
  • 2篇刘广峰
  • 2篇王玮
  • 2篇李志宏
  • 1篇郑霖

传媒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眼科新进展

年份

  • 2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二氯代环二聚体的微电极阵列芯片兔眼脉络膜上腔植入术的实验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基于二氯代环二聚体的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rray,MEA)芯片兔眼脉络膜上腔植入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和该芯片的组织相容性。方法12只健康成年青紫兰兔,左眼为术眼,右眼为对照眼,于鼻下方角膜缘后6.0mm处切开巩膜,暴露脉络膜,将MEA芯片放置于兔眼脉络膜上腔,术后3d、14d、1个月时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前节情况,用间接检眼镜观察玻璃体、视网膜及芯片情况,用OCT进行眼底扫描及眼底照相。结果12眼均成功植入MEA芯片,其中1眼发生脉络膜、视网膜破裂,缝合切口后在另一眼植入芯片;5眼在术中发生脉络膜出血,待出血停止后再切除血块继续手术;2眼发生芯片前端折叠,取出芯片展平后重新植入。术后眼底检查、OCT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芯片位置稳定,未见明显的视网膜、脉络膜损伤。结论兔眼脉络膜上腔MEA芯片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MEA芯片植入方式,二氯代环二聚体MEA芯片组织相容性良好。
刘广峰于伟泓杨志坤董方田王任鑫王玮李志宏
兔眼脉络膜上腔多通道微电极阵列植入后视网膜电刺激阈值的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兔眼脉络膜上腔多通道微电极阵列芯片植入术后,电刺激视网膜诱发的中枢电诱发电位(EEP)的阈值。方法将多通道刺激电极(二氯代环二聚体为基底,铂电极)植入9只青紫蓝兔左眼后极部的脉络膜上腔,将铂丝制成的参比电极置于玻璃体腔,硬膜外放置记录电极。刺激电极采用双向刺激的方式发出电刺激,在中枢记录EEP。测量产生EEP的阈值,连续记录30次取其平均值。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出眼球行组织学检查。应用检眼镜和OCT检查评价多通道微电极阵列芯片植入和清除后对兔眼组织的安全性。结果多通道微电极阵列芯片成功植入9只实验兔眼的脉络膜上腔。当脉络膜上腔刺激电极发出电刺激后,可以在硬脑膜外的记录电极处记录到EEP,阈值为(107.14±17.14)nC,(68.20±10.91)μC/cm。光学显微镜下显示视网膜结构完整,刺激电极附近无明显的组织结构的破坏。检眼镜及OCT检查显示相应的脉络膜组织与邻近组织间连接紧密。结论置于脉络膜上腔的电极发出的电刺激可以有效地诱发出EEP,且其阈值较低;脉络膜上腔是较理想的视网膜假体放置部位。
刘广峰于伟泓郑霖杨志坤董方田王任鑫王玮李志宏
关键词:视觉假体微电极阵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