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0612000900)

作品数:22 被引量:48H指数:4
相关作者:宋永平房佰俊林全德魏旭东李宁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9篇干细胞
  • 16篇细胞
  • 12篇间充质干细胞
  • 12篇充质干细胞
  • 9篇造血
  • 9篇脂肪源间充质...
  • 7篇造血干
  • 7篇造血干细胞
  • 6篇再生障碍性贫...
  • 6篇障碍性贫血
  • 6篇贫血
  • 6篇间充质
  • 5篇移植物抗宿主
  • 5篇移植物抗宿主...
  • 5篇造血干细胞移...
  • 5篇植物抗宿主病
  • 5篇顽固
  • 5篇抗宿主病
  • 5篇干细胞移植
  • 4篇顽固性

机构

  • 21篇河南省肿瘤医...
  • 4篇郑州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河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1篇房佰俊
  • 21篇宋永平
  • 14篇林全德
  • 12篇魏旭东
  • 8篇李宁
  • 7篇曹莹
  • 3篇买玲
  • 3篇董子明
  • 3篇张伟
  • 2篇韩钦
  • 2篇汪萍
  • 2篇马慧珍
  • 2篇王萍
  • 1篇张力
  • 1篇赵慧芳
  • 1篇刘真真
  • 1篇张莉
  • 1篇李玉富
  • 1篇罗素霞
  • 1篇张艳莉

传媒

  • 7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中原医刊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年份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
2007年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向胰岛样细胞分化。方法首先将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培养在含适当浓度的B27、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培养基中诱导,接着更换诱导培养基,用含适当浓度的β细胞调节素、尼克酰胺等高糖无血清培养基诱导细胞向胰岛样细胞分化。用RT-PCR法检测诱导前后nestin、ngn3、胰岛素启动子因子1(IPF-1)、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基因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诱导前后nestin、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的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诱导前后细胞分泌胰岛素情况。结果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经第一阶段的诱导后可分化成nestin阳性的祖细胞,继续诱导6 d后变圆的细胞逐渐增多,并最终聚集成团。免疫荧光实验证明经诱导后的细胞表达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等内分泌激素;放免分析结果表明,诱导的胰岛样细胞团可以分泌胰岛素。结论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具有胰腺干祖细胞的固有特征,极有可能作为种子细胞用糖尿病的细胞治疗。
房佰俊宋永平曹莹林全德买玲
关键词:干细胞胰岛脂肪
成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顽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英文)
2008年
背景:目前为止,医学界仍然没有一种有效的策略治疗对糖皮质激素耐药的、严重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很多药物包括抗胸腺细胞球蛋白、霉酚酸酯、喷司他丁及单克隆抗体等均已经临床尝试,但疗效均不尽人意。目的:进一步评价成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挽救方案用于治疗对糖皮质激素耐药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设计:临床实验。单位: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血液科。对象:实验于2002-09/2005-08在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完成,经河南省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共有8例出现Ⅲ~Ⅳ度对糖皮质激素耐药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患者入选本实验,患者及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供者对治疗及实验均知情同意。方法:8例对糖皮质激素耐药的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患者均经静脉输入成人脂肪源干细胞(剂量为1.0×106/kg),其中1例患者接受两次成人脂肪源干细胞输注,其余7例患者均接受一次成人脂肪源干细胞治疗。在这8例患者中,4例患者接受的成人脂肪源干细胞来源于HLA配型完全相合的家庭供者,其余4例患者接受的成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无血缘关系的无关供者。主要观察指标:成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治疗对糖皮质激素耐药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疗效。结果:所有接受成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8例患者均无明显副作用出现;在接受成人脂肪源干细胞治疗的8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对治疗无反应外,另7例患者的病情(对糖皮质激素耐药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很快得以缓解;在对成人脂肪源干细胞治疗反应良好的7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存活11~90个月,中位时间30个月,其中4例患者目前仍处于血液学完全缓解状态且生存状况良好,另1人在接受成人脂肪源干细胞治疗后13月后死于白血病复发。结论:成人脂�
房佰俊李宁宋永平张龚莉林全德魏旭东
关键词: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抗宿主病
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髓外造血的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诱导髓外造血以拯救骨髓造血衰竭的作用。方法:采用60Co-γ+氯霉素(CH)+环磷酰胺(CY)的方法诱导小鼠致死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实验组于诱导再障前6d肌肉内植入重组人-BMP-4(rh-BMP-4),对照组小鼠肌肉内植入琼脂。观察血象、病理形态等变化以及两组再障小鼠的死亡率。同时,给正常小鼠大腿肌肉内植入rh-BMP-4,动态观察植入后局部的形态变化、形成骨及骨髓的形态特点,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以及基质细胞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的表达。结果:正常小鼠在BMP肌肉内植入1周内,在BMP周围有大量间质细胞增殖,2周后才出现软骨化骨和骨小结形成,其骨髓基质细胞的SCF表达明显高于自体骨髓;BMP植入组的再障小鼠,不仅血象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而且死亡率也明显下降,有46.7%存活超过3个月,其血象完全恢复正常,骨髓和脾脏的组织形态学改变也恢复正常。对照小鼠除1只存活超过3个月外(占6.7%),其余均死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结论:肌肉内植入BMP-4可诱导髓外造血,其机制可能与BMP-4诱导成年自体肌肉内存在的干细胞向造血分化有关,这一结果将为干细胞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王萍房佰俊宋永平董子明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间质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痛的初步研究
2007年
目的 评价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MSC)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骨痛的疗效。方法 经确诊为MM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例MM患者,在接受M2方案化疗结束后48 h,以每公斤体重2×105个细胞剂量静脉输注无关供者AMSC;对照组给予M2方案化疗;以骨痛的缓解程度和血钙下降度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前均有骨痛,治疗两周期后,治疗组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3例,有效率100%;对照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例,有效率40%,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钙升高8例,治疗后均降至正常范围,下降率为100%;对照组血钙升高9例,治疗后4例降至正常范围,下降率44.4%。毒副作用方面:治疗组病人在使用AMSC过程中均未见有明显不良反应,病人耐受性良好。结论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化疗可显著缓解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的骨痛。
罗长庚房佰俊宋永平魏旭东张龚莉吕璐璐曹莹韩钦林全德黄琛刘真真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多发性骨髓瘤疼痛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aGVHD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初步探讨成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ultadiposetissue-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AMSC)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graft-versus-hostdisease,aGVHD)的分子机制。方法3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aGVHD患者,以每公斤体质量2×106个细胞剂量静脉输注AMSC;应用RT-PCR扩增患者AMSC使用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CRVβ24个亚家族的CDR3,了解患者TCRVβT细胞的分布情况;应用尼龙毛柱分离外周血T淋巴细胞再经CD8磁珠分选出CD8+T淋巴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生aGVHD患者使用AMSC前后外周血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患者发生aGVHD时,有TCRVβ3及其他亚家族基因表达,输注AMSC后,GVHD得以有效控制,Vβ不表达;当患者GVHD复发时,Vβ3基因又表达,治疗后不表达;与输注AMSC前相比,输注AMSC后,CD8+T细胞中的CD8+CD28-亚群显著上调(P<0.05),同时,患者的aGVHD得以有效控制。结论AMSC治疗aGVHD的分子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CRVβ亚家族基因表达有关,TCRVβ3可能是AMSC作用的靶基因;同时,AMSC治疗aGVH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CD8+CD28-T细胞亚群有关,CD8+T细胞可能是AMSC作用的靶细胞。
房佰俊宋永平李宁张伟林全德曹莹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TCRVΒ基因CD8^+CD28^-T细胞移植物抗宿主病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aGVHD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初步探讨成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ult 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cells ,AMSC)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GVHD)的分子机制。方法:3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aGVHD患者,以每公斤体重2×106个细胞剂量静脉输注AMSC;应用RT-PCR扩增患者AMSC使用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CR Vβ24个亚家族的CDR3 ,了解患者TCR VβT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患者发生aGVHD时,有TCR Vβ3及其他亚家族基因表达,输注AMSC后,GVHD得以有效控制,Vβ3不表达;当患者GVHD复发时,Vβ3基因又表达,治疗后不表达。结论:AMSC治疗aGVHD的分子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CR Vβ亚家族基因表达有关,TCR Vβ3可能是AMSC作用的靶基因。
房佰俊宋永平林全德曹莹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TCR移植物抗宿主病
肿瘤干细胞在伊马替尼耐药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征(英文)被引量:2
2007年
背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因为伊马替尼的应用出现了重大转机。但由于伊马替尼的耐药性,应用该药治疗的白血病患者预后较差,特别是对于急变期白血病患者。目的:观察肿瘤干细胞在伊马替尼ST1571耐药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的表征,阐明白血病细胞系对伊马替尼ST1571耐药的机制。设计:观察性对比实验。单位: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材料:选用5周龄BALB/c-nu/nu小鼠30只,雌性,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ST1571由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提供。足叶乙甙(Vp16)购自德国Bristol-Myers Squibb;抗P-gp购自美国Santa Cruz公司。抗ab1购自美国BD Biosciences公司。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方法:实验于2003-09/2005-11在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完成。经过对K562细胞系长期的足叶乙甙(Vp16)诱导和克隆筛选,建立了一株耐药细胞系K562Np16;利用于细胞高效能将Hoechst 33342荧光染料泵出细胞的特性,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方法从K562/Vp16细胞系中分选出一小群细胞,即边缘细胞(SP),称为K562/Vp16 SP细胞,余下部分为K562/Vp16非SP细胞。为了分析白血病细胞对伊马替尼ST1571耐药的机制,分别检测K562,K562/Vp16非SP细胞或K562/Vp16 SP细胞中MDR1,Bcr-Abl和P-gp的表达。另外,按每只BALB/c-nu/nu小鼠1000个K562、K562/Vp16非SP细胞或K562/Vp16 SP细胞的数量分别对其进行腹腔注射。主要观察指标:K562/Vp16非SP细胞或K562/Vp16 SP细胞对ST1571的耐药性和致瘤性。结果:Bcr/Abl和Abl蛋白在K562细胞、K562/Vp16 SP细胞及K562/Vp16非SP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gp在K562细胞中不表达,在K562/Vp16 SP及K562Np16非SP细胞中均高表达且表达水平一致(P>0.05);与K562/Vp16非SP细胞比较,K562/Vp16 SP细胞对伊马替尼的耐药性更强,并且这种抗性几乎不能被多种多药耐药逆转剂逆转;另外,体内外实验显示,K562/Vp16细胞的�
房佰俊李宁宋永平张龚莉林全德魏旭东
关键词:伊马替尼K562肿瘤干细胞多药边缘细胞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抗伊马替尼机制的初步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了解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体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原始及定向白血病干/祖细胞分化及增殖的影响,从而更深入阐明部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在经历一段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完全缓解后复发及对伊马替尼耐药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6在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完成。①对象:选取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患者对治疗及实验知情同意。实验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过程中应用的伊马替尼为Novartis公司产品,批号B-1701-0001-000005;氟波酯为淅川制药公司产品,批号030321495。②实验方法:抽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10mL,分离得到具有血液血管干细胞特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Flk1+CD31-CD34-细胞。以诱导造血集落的前48h,96h,120h内培养体系中含5μmol/L伊马替尼分别作为伊马替尼1,2,3组,设立空白对照,均体外培养18d,检测伊马替尼对造血集落培养基中的未分化及处于分化阶段的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lk1+CD31-CD3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将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lk1+CD31-CD34-细胞分为3个亚群,即G0期、G1期及S/G2+M期,分别评估氟波酯、伊马替尼、氟波酯联合伊马替尼对3个亚群细胞的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①伊马替尼对处于分化阶段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lk1+CD31-CD34-细胞增殖及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伊马替尼1组每1000个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lk1+CD31-CD34-细胞产生的粒-单系祖细胞集落数、红系爆式集落数无明显变化(P>0.05),伊马替尼2,3组两种造血集落数均显著降低(P<0.05)。在内皮诱导体系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伊马替尼3组CD31+/vWF+细胞出现率明显降低(P<0.05),且分化形成血管样结构的时间延迟。②伊马替尼诱导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lk1+CD31-CD34-细胞及其分化细胞凋亡的比较:5μmol/L伊马替尼作用4
房佰俊宋永平林全德张艳莉魏旭东
关键词:干细胞融合基因伊马替尼
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顽固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半相合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联合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共移植治疗2例顽固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的疗效。方法分别对2例首次或2次移植后复发的顽固性SAA患儿行半相合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MSC)联合同胞HLA全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共移植。结果 2例患儿均移植成功。两年来患儿状态良好,未给予其他任何治疗,无输血依赖性。结论 MSC与HSC共移植可能会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顽固性SAA的移植成功率。
马慧珍李宁宋永平魏旭东房佰俊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间充质干细胞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aGVHD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yh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ultadiposetissue?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AMSC)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graft-versus-hostdisease,aGVHD)的机制。方法:3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aGVHD患者,以每公斤体重2×106个细胞剂量静脉输注AMSC;首先应用尼龙毛柱分离外周血T淋巴细胞,再经CD4或CD8免疫磁珠分选出CD8+或CD4+T淋巴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生aGVHD患者使用AMSC前后外周血CD8+及CD4+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与输注AMSC前相比,输注AMSC后,CD8+T细胞中的CD8+CD28CD25--亚群显著上调,CD4+T细胞中的CD4+CD25+亚群并无明显变化,同时,患者的aGVHD得以有效控制。结论:AMSC治疗aGVH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CD8+CD28-T细胞亚群有关,而与CD4+CD25+亚群可能并无直接关联。
房佰俊宋永平魏旭东张伟曹莹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物抗宿主病CD4^+CD25^+T淋巴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