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0949)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费舟张磊王凯惠浩陈涛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脑损伤
  • 2篇基质
  • 2篇出血
  • 1篇蛋白酶
  • 1篇凋亡
  • 1篇冻存
  • 1篇医学教育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抵抗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早期脑损伤
  • 1篇人脑
  • 1篇人脑胶质瘤
  • 1篇人脑胶质瘤细...
  • 1篇伤患者
  • 1篇神经外科
  • 1篇神经外科学

机构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费舟
  • 3篇张磊
  • 2篇王凯
  • 2篇惠浩
  • 1篇彭程
  • 1篇王西玲
  • 1篇明磊国
  • 1篇王利
  • 1篇苏宁
  • 1篇赵建辉
  • 1篇饶维
  • 1篇张磊
  • 1篇闫旭
  • 1篇孙冬冬
  • 1篇胡菁梦
  • 1篇蒋晓帆
  • 1篇罗鹏
  • 1篇陈向波
  • 1篇陈延
  • 1篇贺晓生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MMP-3和MMP-9的表达及对术后脑积水发生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MMP-9的表达及与术后脑积水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后是否发生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42例和无脑积水组41例。比较2组脑脊液中MMP-3、MMP-9表达水平,分析影响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颅脑损伤后3 d,脑积水组MMP-3水平高于无脑积水组(P<0.01)。伤后3、5、7 d时,脑积水组MMP-9水平高于无脑积水组(P<0.05,P<0.01)。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GCS评分、脑脊液MMP-3和MMP-9水平、去骨瓣减压是影响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MMP-3、MMP-9水平较高是术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
王毓张茜张磊
关键词:颅脑损伤基质金属蛋白酶-3脑积水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结合冻存自体骨瓣修复兔颅骨极限缺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构建成的细胞膜片结合低温保存的自体骨瓣修复兔颅骨极限缺损的效果. 方法 采集兔新鲜骨髓进行BMSCs的分离培养,并应用维生素C培养液诱导其生长成细胞膜片,同时对颅骨缺损模型取下的自体骨瓣进行无菌-80℃低温保存.将12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其中实验组将细胞膜片结合冻存自体骨瓣回植于原缺损部位,对照组单纯植入冻存自体骨瓣.术后12周时对2组兔进行活体颅骨CT扫描,并颅骨取材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以评价骨修复效果. 结果 实验组兔骨缝边缘愈合良好,形成致密骨质,质地较硬,回植骨瓣活动度极差,CT见颅骨全层高密度影;对照组兔骨缝愈合较差,可见明显软组织及未愈合缺口,质地较弱,回植骨瓣活动度较好,CT见骨缝处有明显低密度影.HE染色见实验组断端局部愈合,形成新的骨层结构,并可见其中分散的骨细胞及滋养血管;对照组未形成完整骨层. 结论 BMSCs膜片能更有效地促进冻存自体骨瓣与缺损边缘的愈合,修复颅骨缺损.
闫旭明磊国罗鹏陈涛王凯张磊刘梦栋赵建辉刘藻滨费舟
关键词:颅骨缺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组织工程
抑制NKCC1减轻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
2015年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NKCC1,又名钠-钾-氯共转运体1)抑制剂布美他尼(BT)处理对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神经保护作用和可能的分子信号机制。方法成年雄性巴比赛(BALB/c)小鼠10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空白对照组(SAH+生理盐水,SAH组)和低剂量组(SAH+布美他尼5 mg/kg,LBT组)、高剂量组(SAH+布美他尼10 mg/kg,HBT组),采用通过血管内穿孔的方法来制作SAH模型采用;利用神经功能学评分(NSS)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法测血脑屏障受损程度;同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KCC1的表达。结果高低剂量组NKCC1的蛋白表达均降低,但只有高剂量(10 mg/kg)组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水肿。结论 NKCC1的激活可能在SAH后的早期继发性脑损伤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NKCC1抑制剂布美他尼可以有效减轻SAH后的早期继发性脑损伤,发挥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
陈向波惠浩陈延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布美他尼脑水肿
藏红花素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U87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藏红花素促进人脑胶质瘤细胞U87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U87细胞系,随机分为二甲基亚砜对照组(对照组)和藏红花素治疗组(藏红花素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剂量藏红花素(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对人胶质瘤细胞U87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ERK1/2,p-ERK1/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藏红花素组U87细胞的生存率明显降低;随着藏红花素浓度增加,U87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上升(18.92%→51.68%→70.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02,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藏红花素组的p-ERK1/2表达降低,而高浓度藏红花素组p-ERK1/2表达降低最显著,不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红花素可能呈剂量依赖性的通过抑制p-ERK1/2促进U87细胞凋亡,发挥重要的抗肿瘤作用。
边寰张磊王蓉校鑫李娟王西玲费舟
关键词:藏红花素凋亡
血浆Cor NSE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浆皮质醇(Cor)、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0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88例和死亡组18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组70例、中度组26例和重度组10例。选取50例中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确诊后24h内检验血浆Cor、NSE、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脑出血组患者的Cor、NSE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的Cor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的NSE水平高于轻度组与中度组(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轻度组(P<0.05)。Cor、NSE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325,r=0.530,r=0.336,P<0.05)。死亡组的Cor、NSE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存活组(P<0.05)。Cor水平升高(β=0.853,OR=2.347,95%CI=1.286~4.283)、NSE水平升高(β=0.469,OR=1.598,95%CI=1.258~2.030)、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β=0.543,OR=1.721,95%CI=1.112~2.665)与预后不良有正的关联。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浆Cor、NSE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情况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王毓张茜张磊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皮质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胰岛素抵抗
现代即时通讯服务工具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微信、QQ等现代即时通讯服务工具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度学习《外科学》神经外科学的100名学生,随机分为应用微信群和QQ群课后辅导的试验组和传统课堂辅导的对照组,每组均50名。随后统计其考试分数和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问卷效果评价均得到提高(P<0.05或P<0.01)。结论将现代即时通讯服务工具,如微信群、QQ群等应用于本科生教学中,不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加强自主复习的能力,而且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能力和进程,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初步解决了我国目前高等医学教育理论课教学缺乏师生讨论和交流的平台问题。
张磊孙冬冬王成果胡菁梦雷伟蒋晓帆贺晓生费舟
关键词:高等医学教育QQ群神经外科学
HT2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钙池操纵钙通道蛋白中STIM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钙池操纵钙通道蛋白组成成分——基质相互作用因子(STIM)在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方法 将HT22细胞系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3、6、12、24h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缺血再灌注各组细胞通过无糖培养基和氮气箱内培养6h建模.利用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STIM1和STIM2的空间表达情况;利用实时定量PCR(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TIM1和STIM2的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变化. 结果 (1)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特别是损伤后12 h,STIM1染色呈阳性,阳性染色呈颗粒状,分布在胞膜、胞浆和部分胞核上.而STIM2的阳性颗粒则主要表达在细胞核上;(2)RT-PCR检测发现,STIM1在正常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各组HT22细胞中高表达,但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TIM2则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h、6h和24 h有3个表达高峰,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STIM1持续稳定高表达,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IM2蛋白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各组中均明显升高,其中1h、3h、6h及12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缺血性损伤后,STIM1和STIM2均在HT22细胞上表达,但其空间和时间表达变化规律不同,可能通过影响钙库调控的钙内流等机制在脑缺血性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张磊饶维苏宁王凯惠浩王利彭程郝野陆费舟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