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573091)

作品数:5 被引量:215H指数:4
相关作者:赵连阁王学渊胡从枢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用水效率
  • 1篇中国农业
  • 1篇数据包络
  • 1篇数据包络分析
  • 1篇水价
  • 1篇水权
  • 1篇水权交易
  • 1篇随机前沿生产...
  • 1篇条件价值评估
  • 1篇条件价值评估...
  • 1篇农户
  • 1篇农户调查
  • 1篇农业
  • 1篇农业用
  • 1篇农业用水
  • 1篇农业用水效率
  • 1篇前沿生产函数
  • 1篇线性规划
  • 1篇面板数据
  • 1篇户调

机构

  • 4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4篇赵连阁
  • 2篇王学渊
  • 1篇胡从枢

传媒

  • 3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中国农村经济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农户灌溉用水的效率差异——基于甘肃、内蒙古两个典型灌区实地调查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5
2010年
本文根据甘肃省张掖市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典型灌区2007年的农户调查数据,基于单一投入要素技术效率测定理论,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客观评价被调查农户灌溉用水效率,并对两个典型灌区农户在灌溉用水方面存在的效率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农户的生产目的、收入水平及来源、种植业能力等家庭特征,配水、输水设施条件与灌溉方式等生产条件与价格水平、水权安排等用水管理制度因素是导致农户灌溉用水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发展农户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优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扩大市场在农业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灵活便捷的灌溉供水系统是微观层面农业用水效率提高的关键。
赵连阁王学渊
关键词:灌溉用水农户调查数据包络分析
东阳—义乌水权交易的经济影响分析被引量:42
2007年
浙江省东阳—义乌水权交易开创了中国水权交易的先河,但交易的实际效果到底如何?本文从水权交易对东阳横锦灌区的影响、义乌居民用水满意度和居民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角度作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东阳地区,水权交易有利于东阳经济的整体发展,但横锦灌区农民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对义乌居民来说,水权交易使居民的用水满意度由“部分满意”提升到“接近满意”,平均意愿支付由1.69元/立方米提高到2.37元/立方米,提高了40.2%。水权交易不仅大大改善了义乌居民的用水满意度,而且提高了居民的支付意愿。对居民的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则表明,居民的支付意愿主要受到支付能力的影响,而对政府提高供水服务的信心和用水满意度对支付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赵连阁胡从枢
关键词:水权交易条件价值评估法
中国农业用水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1997-2006年省区面板数据的SFA分析被引量:151
2008年
本文利用1997—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方法测算了中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与灌溉用水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对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用水效率远低于生产技术效率,平均农业用水效率仅为0.49,这意味着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达到目前的产量可减少一半的用水量;而且农业用水效率与生产技术效率相比地区间差异更大;西北地区是全国最具节水潜力的区域。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减少水密集型作物的种植、新建和改造农田水利设施、调整农业用水供给系统、加强农业水资源需求管理、采取有利于增加农民节水积极性的经济措施,对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均有积极作用。
王学渊赵连阁
关键词:农业用水效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TOBIT模型
灌区水价提升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果——基于辽宁省的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本文利用线性规划方法,基于对辽宁省典型灌区的实地调查数据,对水价政策可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水价提升直接引致农户减少水稻种植面积,而农户种植结构变化的间接效果是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灌区农业水费收入的下降、农业就业的下降;同时,水价提升具有正负两方面的环境效果。
赵连阁
关键词:灌区水价线性规划
The Impact of Water Pricing Policy on Local Environment-An Analysis of Three Irrigation Districts in China被引量:1
2007年
As a high priority in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 of water scarcity, the effect of water pricing policy remains a controversial issue, especially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 Using household-level panel data of three irrigation districts (IDs) in the northern China, this paper probes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water price rising on local environment. The examination shows that farmers will reduce the rice area as a response to the rising surface water prices. The changing cropping pattern will exert three-fold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cluding the dropping groundwater level resulting from the reduction of seepage and percolation of irrigated water and over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the negative effect of non-point pollution from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application, and the loss of field irrigation facilities. Water pricing is not a valid means of significantly reducing agricultural water consumption due to the substitution of groundwater for surface water, it will lead to negative environmental effect. It is an imperative task for Chinese government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at IDs.
HAN Hong-yunZHAO Lian-ge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