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7003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70035)
-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夏维奇更多>>
- 相关机构:淮南师范学院复旦大学安徽博物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晚清电报业的社会化进程及其国有化
- 2014年
- 电报业是晚清社会的新生行业。晚清社会引入电报后,清政府按照近代中国的社会条件建设发展电报业。电报业诞生后,形成官方主导的运行机制。在官方的推动下,晚清电报业逐步进入民间社会,开始其社会化进程。随着电报业的发展及其优势的体现,民间社会开始接受、认同,并开展建设民族电报业的讨论与思考。电报业本身的特殊性及其发展的社会需要,决定了晚清电报业国有化的最终归向。在晚清电报业的社会化进程中,官方高度重视、全程参与、顺势引导,这一特殊现象表明了清廷对电报业的民族性"改造"。晚清电报业的国有化过程,亦是电报业民族性改造的过程。
- 冯超夏维奇
- 关键词:晚清社会化进程国有化
- “政治之利器”:通电与近代中国政治生态的变迁被引量:4
- 2014年
- 电报引入中国后,渐向政治生活领域延伸,于是衍生出通电这种新型社会行为。近代中国的通电,大抵经历了发端、发展与深入三个演进阶段。通电的渐次发展与日益繁兴,不仅提高了政府及社会组织的行政理事效率,尤为重要的是扩充了国人的参政议政机会,有利于国人政治参与意识的培育与增进。这一切对近代中国政治生态的变迁,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并在一定范围内提示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
- 夏维奇
- 关键词:政治生态社会变迁
- 近代福州电报学堂探略被引量:3
- 2013年
- 清朝政府在引入电报时,曾创建了一系列电报学堂,其中以福州电报学堂为滥觞。该学堂在近代中国的教育转型中所具有的示范意义不容忽视。从办学动机看,福州电报学堂是清朝疆臣"权自我操"理念之产物,透视出的是近代国人的强烈主权意识。从教学运行看,该学堂属临时性质,无论是教学内容抑或教学手段,皆具有较强的近代性,与中国传统教育大有区别。从教学效果看,该学堂培养出的中国首批电报技术人员,为日后中国电报建设尤其是台湾地区的电报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从而成为近代中国成功移植西式近代工程技术学校的先驱之一。
- 夏维奇
- 关键词:近代教育
- 近代交际电报的演进与国人生活方式的转型被引量:2
- 2014年
- 电报引入中国后逐渐进入社会生活领域,贺电、唁电等交际电报由此而生,人们的交际方式出现新的变化。这类电报在近代中国大抵经历了萌芽、发端、发展与成熟四个发展阶段。而其渐次发展与日益繁兴,不仅促进了同一社会阶层人士之间的交往,从而使得层际内各群体的关系得到加强与密切;且亦有助于不同社会阶层人士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使得层际间的社会流动更加畅通与便捷。这一切有利于近代国人的生活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并在一定范围内促动着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以及向着现代社会的转型。
- 夏维奇
- 关键词: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