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临床管理优化项目(SHDC2011622)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卢洪洲郑毓芳张仁芳刘莉沈银忠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临床管理优化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艾滋病
  • 3篇艾滋病患者
  • 3篇病患
  • 1篇队列研究
  • 1篇药物
  • 1篇首次住院
  • 1篇缺陷综合征
  • 1篇住院
  • 1篇住院病人
  • 1篇自愿检测
  • 1篇综合征
  • 1篇相关疾病
  • 1篇临床流行病学
  • 1篇临床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研究
  • 1篇免疫缺陷
  • 1篇免疫缺陷综合...
  • 1篇抗反转录病毒...
  • 1篇抗体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复旦大学上海...
  • 2篇上海市公共卫...

作者

  • 4篇刘莉
  • 4篇张仁芳
  • 4篇郑毓芳
  • 4篇卢洪洲
  • 3篇沈银忠
  • 3篇王江蓉
  • 3篇齐唐凯
  • 1篇潘承恩

传媒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上海地区艾滋病患者初始一线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药物更换原因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对上海地区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初始治疗艾滋病患者各种治疗药物更换的时间、原因及例次频率进行研究,从而比较各种药物的耐受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 154例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艾滋病患者初始治疗方案中每种药物在开始使用后的不同时间段内被更换的最常见原因以及发生更换的例次频率。结果启动ART后的3个月内更换治疗药物的原因以奈韦拉平(NVP)导致的严重皮疹、依非韦伦(EFV)导致的严重皮疹和齐多夫定(AZT)导致的中性粒细胞(ANC)<0.75×109/L为主。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因AZT导致的严重贫血、NVP导致的肝毒性更换药物的患者增多。治疗超过1年后患者更换药物的原因多集中于司他夫定(d4T)所致的外周神经损害、脂肪萎缩、血脂异常以及发生治疗失败。因各种原因更换药物共352例次,其中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为302例次(26.17%),治疗失败为50例次(4.33%)。d4T治疗满1年后因血脂异常、脂肪萎缩及治疗失败发生更换药物的例次频率逐渐增加;AZT的更换原因主要为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开始ART后的6个月内;EFV更换的例次较少;NVP更换主要原因为严重皮疹和3级以上肝毒性,在开始治疗后的1个月内发生频率较高。结论在ART过程中,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长短不同,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也不相同。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范围较大。不良反应仍是影响患者依从性、抗病毒疗效的主要原因。
郑毓芳刘莉张仁芳沈银忠齐唐凯王江蓉卢洪洲
关键词: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上海地区1153例初治艾滋病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艾滋病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前各种机会感染的发生概率,为早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提供参考。方法 ART前收集初治艾滋病患者年龄、婚姻状况、配偶是否感染、确诊日期、既往是否接受过ART、体重等基本信息,以及确诊机会感染和机会肿瘤、曾出现的免疫低下的临床表现以及现患机会感染和机会肿瘤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153例初治艾滋病患者中男性955例,女性198例,开始ART时平均年龄(39.7±12.5)岁。自述配偶也为感染者的共124例,其中45对为夫妻均在接受ART。1 153例患者平均CD4+细胞计数为(139.7±109.0)个/μl。共计1 238例次发生AIDS相关性疾病或临床表现,以消瘦最为常见358例次(31.05%),其次为持续发热252例次(21.86%)、带状疱疹208例(18.04%)。457例因各种机会感染或肿瘤住院治疗并开始ART,CD4+细胞计数为(77.8±94.3)个/μl,发生AIDS相关性疾病为1 133例次(91.52%)。696例在门诊开始ART的患者,CD4+细胞计数为(180.9±98.0)个/μl,发生过AIDS相关性疾病的例次仅为105(8.48%)。结论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确诊前已经出现了免疫功能低下的表现。AIDS晚期患者(尤其是CD4+细胞计数<100个/μl)在开始ART前更可能发生各种较严重的多重机会性感染。
郑毓芳刘莉张仁芳沈银忠齐唐凯王江蓉卢洪洲
关键词:初治患者艾滋病流行病学
首次住院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特点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了解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感染部位、临床特征,为制定科学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AIDS定点医院6年收治的603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3例AIDS患者中,327例(54.2%)合并耶氏肺孢子菌感染,251例(41.6%)合并真菌感染,210例(34.8%)合并分枝杆菌感染。367例(60.9%)患者为单种病原体感染,236例(39.1%)患者同时合并2种及以上病原体感染。390例(64.7%)患者单一部位感染,其中呼吸道最常见(271例,69.5%);213例(35.3%)患者存在2个及以上部位的感染,其中最多见为口咽+呼吸道同时感染(111例,52.1%)。结论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多为多部位、多病原体重叠感染,早期发现、及时有效治疗可以治愈大部分机会性感染,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刘莉张仁芳沈银忠郑毓芳卢洪洲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住院病人
上海地区2640例自愿检测HIV抗体者队列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通过对2 640例在我院自愿检测HIV抗体者进行分析,了解上海地区HIV高危行为发生的人群特点及各种高危行为的HIV初筛阳性构成比。方法:快速检测2 640例自愿检测者的HIV抗体,取得初筛结果,并留取每位被检者的相关信息。结果:统计发现,2 640例受检者进行免费检测的原因中前3位分别是异性性行为(1 524例,57.73%)、男男同性性行为(434例,16.44%)及其他(272例,10.30%)。初筛HIV阳性率较高的高危行为依次为注射毒品(50.00%)、母亲HIV阳性(21.43%)、输血(16.22%)、男男同性性行为(10.14%)和配偶HIV阳性(7.81%)。HIV初筛结果为阳性者共154例(5.83%),平均年龄为37岁。男性120例,最主要的高危行为是异性性行为(45.00%)和男男同性性行为(36.67%);女性34例,最主要的高危行为是为配偶HIV阳性(38.24%)和异性性行为(35.29%)。结论:HIV传播的高危行为中男男同性性行为的比例近些年上升较快,且年龄层次呈现年轻化、受教育程度呈现高学历状态。不同的高危行为其传播HIV的风险有所差异,部分高危人群中的疫情尤其严重。女性HIV初筛阳性人群中配偶HIV阳性成了最主要的高危行为之一,提示HIV在配偶间的传播也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郑毓芳潘承恩刘莉张仁芳齐唐凯王江蓉卢洪洲
关键词:自愿检测HIV抗体初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