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攀登计划(95--19-312)
- 作品数:5 被引量:111H指数:5
- 相关作者:胡翔龙吴宝华许小洋许金森高凌云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攀登计划福建省科技厅资助项目福建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部疾病患者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观察被引量:20
- 2005年
- 选择在肺部疾患,尤其是一侧肺部疾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观察双侧肺经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以及双侧肺俞穴皮温之间的差异,探讨肺部疾患与肺经IRRTM及肺俞穴皮温间的内在联系。结果:①15例患者中背部肺俞穴都不同程度出现温度升高,而且左右温度不对称。肺部病变严重的肺俞穴的温度也较高。②15例肺部疾病患者双侧上肢几乎均可以观察到不同长度肺经的IRRTM,其长度与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肺部病变严重者,沿该侧肺经的IRRTM也较长。结论:当肺部发生病变时,在相应的体表如肺俞穴、肺经的IRRTM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左右侧肺经IRRTM的长短,左右侧肺俞穴温度的差异与左右侧肺部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体现了经脉与脏腑的相关性。
- 许金森胡翔龙杨广印
- 关键词:肺部疾病肺经肺俞皮肤温度
- 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氧分压的实验观察被引量:17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理。方法 :利用改进型的氧传感针 ,对 2 8名志愿者沿督脉线及其两侧旁开约 2 .5cm的非经对照点共五个水平组织中的氧分压进行了检测 ;并在自然状态下对志愿者背部进行了红外摄像观察。结果 :沿督脉红外辐射轨迹的部位 ,其深部组织的氧分压也较其两侧的非经对照点高 (P <0 .0 5)。结论 :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中的能量代谢旺盛 ,可能是产生沿该经脉的红外辐射轨迹的一个重要原因。提示经脉可能是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换和传递相关的某种通道。
- 许小洋胡翔龙吴宝华
- 关键词:督脉氧分压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 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形成机理的初步探讨被引量:61
- 2003年
- 论述了皮肤的微循环状态和经脉线下深部组织中的传热通道 ,是形成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IRRTM)的两个主要因素 ,尤以后者更为重要 .该通道由深及浅 ,由多种已知的组织组成 ,可能还有一些未知的因素参与 .该处氧分压和组织温度较高 ,微循环旺盛 ,能量代谢活跃 ,为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换和传递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
- 胡翔龙许金森汪培清许小洋高凌云吴宝华
- 关键词:红外热像图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经络皮肤微循环热传导
- 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温度的检测被引量:17
- 2006年
- 目的:探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理。方法:利用针型温度传感针,对32名志愿者沿督脉线及其两侧旁开约2cm的非经对照点共5个水平的皮肤及深部组织的温度进行了检测,并在自然状态下对志愿者背部进行了红外摄像观察。结果:沿督脉红外辐射轨迹的部位,其皮肤及深部组织的温度较其两侧的非经对照点高(P<0·05)。结论:沿督脉循行线皮肤及深部组织的温度都较高,说明该部位的能量代谢可能较为旺盛,这可能是产生沿督脉红外辐射轨迹的一个重要原因。提示经脉可能是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换和传递相关的某种通道。
- 高凌云胡翔龙许小洋吴宝华陈凌
- 关键词:督脉组织温度皮肤温度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 外加刺激对针刺穴位时大脑皮层体觉区诱发电位地形图的影响
- 目的:应用脑诱发电位地形图技术,观察外加刺激对针刺穴位时大脑皮层第一体觉区(SI)功能活动的变化,探讨外加刺激与皮层体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的内在联系。方法:观察对象为36名健康成年无感传志愿者,以脑电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自颅外记...
- 许金森潘晓华胡翔龙萨喆燕吴宝华
- 关键词:经络脑电地形图电针
- 文献传递
- 红外辐射成像技术中等温显示与全温显示在中医经络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04年
- 对 2 5 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中医经络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 IRRTM)的观察。结果显示 :1全温显示能无选择地反映出体表红外辐射的最真实图像 ,包括体表红外辐射的全部信息 ;它的不足之处是在所观察的IRRTM的皮温与其周围部位的皮温比较接近时 ,IRRTM即被淹没在其中 ,无法辨认。2等温显示通过设置温标 ,将人体体表相同的温区连接起来 ,形成等温分布的图像 ,消除杂乱的背景 ,突出所要观察的内容 ,它能够比较直观、清晰地显示该区域的等温轨迹 ,但必须正确加以分析、识别。结论 :在应用红外成像技术观察人体体表的经络路线时 ,等温显示和全温显示各有其特点 ,只要应用得当 ,结果都是可靠的。
- 许金森汪培清胡翔龙吴宝华张福强
- 关键词:中医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