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60453) 作品数:20 被引量:284 H指数:13 相关作者: 陈日新 谢丁一 熊俊 张波 付勇 更多>> 相关机构: 江西中医药大学 台州市中医院 北京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评价国内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探讨提高针灸试验方法学质量的途径。方法利用计算机全面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等数据库,辅以手工检索相关期刊及参考文献,筛选出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采用Jadad量表及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合格RCT试验448篇。其中402篇(89.73%)随机序列产生方法未具体描述,423篇(94.42%)分配隐藏执行不充分,421篇(93.97%)试验未提及盲法实施,404篇(90.18%)无退出与失访记录,而34篇(7.59%)结果数据不完整,4篇(0.9089%)存在报告结局不全。结论目前针灸治疗CSR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质量有待于提高。建议加强临床研究者与实施者的方法学培训,深入贯彻科学的临床试验原则与标准。 黄仙保 熊俊 张波 付勇 陈日新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灸 艾灸治疗不同灸感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6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6 2015年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不同灸感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艾灸探查1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大肠俞、阿是穴、委中的灸感,根据患者灸感的不同,分为热敏灸感(6种特殊的热敏灸感)与温热灸感(仅有局部温热感)。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不同灸感患者进行匹配,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共30对,热敏灸感患者为试验组,温热灸感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艾灸治疗,前4天每日2次,第5天开始每日1次再治疗10天,共18次,疗程共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后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量表(M-JOA)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2周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M-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治疗2周试验组M-JOA(8.63±2.57)分,对照组(11.12±3.21)分,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M-JOA(12.65±2.97)分,对照组(14.87±3.08)分;治疗2周试验组VAS(2.56±0.62)分,对照组(3.94±0.95)分,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VAS(4.02±0.80)分,对照组(5.06±1.02)分,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产生热敏灸感者临床疗效优于温热灸感者,且热敏灸感患者疗效更为稳定。 熊俊 耿乐乐 迟振海 张波 付勇 谢丁一 陈日新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艾灸 队列研究 热敏灸感条目德尔菲法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筛查基于热敏灸理论及其技术的热敏灸感条目,为进一步建立热敏灸得气灸感量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访谈法,对灸感词汇进行收集,建立备选条目池;通过德尔菲法对来自6个省的25名专家进行2轮问卷调查,根据积极程度、权威程度、集中程度、协调程度进行统计、评价和筛选热敏灸感条目。结果通过文献检索纳入条目39项,访谈法纳入35项,删除重复的6项,共40项热敏灸感条目进入调查。第一轮发放问卷25份,回收20份,回收率80%;第二轮发放问卷20份,回收18份,回收率90%。删除重要性得分在3分及以下者,第1轮14项,第2轮1项,最终筛查出热敏灸感条目为透热、表面不热(或微热)深部热、传热、扩热、局部不热(或微热)远部热、酸感、胀感、痛感(非施灸局部灼痛感)、风吹感、流水感等25项。其变异系数均<0. 25,专家权威程度平均为(0. 772±0. 067)分。结论本次调查分析专家积极度高、权威度高,所获透热、传热、扩热、肢端热、身烘热、喜热等25项灸感可作为热敏灸临床诊疗评估的热敏灸感条目。 陈日新 吕志迈 谢丁一 陈明人关键词:热敏灸 灸感 德尔菲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热敏腧穴温度觉特征研究 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热敏态腧穴温度觉阈值特征,为临床温控激发优化参数的选择、辨敏选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采用温度觉定量测定技术,分别检测患者腰阳关穴、腰俞穴、关元俞穴的热觉阈、热痛阈、热耐痛阈值,根据每个腧穴是否出现热敏灸感分为热敏组和非热敏组,比较其温度觉阈值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热敏态关元俞穴给予42℃进行温控激发,观察热敏灸感的差异。结果:腰阳关穴、腰俞穴、关元俞穴热敏组热觉阈值、热痛阈值和热耐痛阈值分别显著高于同一穴位非热敏组(P<0.01)。与热敏态关元俞穴激发温度为40℃时比较,42℃时灸感强度更强、效应期时间更长、潜伏期时间更短(P<0.01,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热敏态腧穴与非热敏态腧穴具有不同温度觉阈值特征,热敏态腧穴热觉阈、热痛阈、热耐痛阈值均高于非热敏态腧穴;不同的激发温度,热敏灸感出现的灸感强度、潜伏期、效应期时间不同,42℃为临床较佳激发温度。 谢丁一 李原浩 陈日新 焦琳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基于现代文献的灸法治疗感冒的临床证据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评价灸法治疗感冒的临床研究,总结与灸法临床实践高度相关的高质量证据,为临床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灸法临床实践中常见的重要问题为中心,全面检索目前可获得的临床研究文献,按照循证医学5级标准从高到低选用能够回答相关临床问题的证据,采用RevMan5·0·20统计结局指标。结果有25篇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B级证据证实灸法治疗感冒的有效性,化脓灸可以达到;相对常规抗感冒药,灸法可能有治疗优势或相当的疗效,如感冒清、先锋Ⅳ(C级证据)、荆防达表汤(C级证据)、维C银翘片(C级证据)等;仅有2项不同刺法灸法之间比较,1项为B级证据显示化脓灸比单纯针刺效果好,并在提高机体免疫较优;1项为C级证据表明温和灸比针刺效果好:4项C级证据表明灸法配合其他对比药物其效果要好或者效果相当,如雷火灸配合小青龙汤治疗感冒疗效优于西药等。而部分措施疗效和西药相当,比如壮医药线点灸配合佩药疗法对照达菲胶囊,但是其对症状改善更优等。结论笔者认为灸法治疗感冒是有效的。灸法治疗感冒与西药相比很可能等效甚至更优,当然灸配合其他措施的效果也有一定优势,但是尚需要更高质量证据来证实。 罗小军 熊俊 陈日新关键词:灸法 感冒 循证医学 《内经》穴法的传承与创新——腧穴敏化论的诞生 被引量:14 2016年 "腧穴敏化"是基于《黄帝内经》腧穴本质认识的学术新观点。腧穴是敏化态的、动态的、与疾病状态密切相关的体表功能位点,而不是一个固定的、静止的、形态学位点。腧穴具有"静息"与"敏化"两种状态之别。腧穴敏化论是源于《内经》、基于临床、继承创新、提高疗效、升华理念、回到临床的理论创新成果。本文回顾了腧穴敏化论诞生走过的历程,以期对遵循中医自身规律的临床研究及理论创新研究提供思路,供同道参考。 谢丁一 陈日新关键词:热敏灸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热敏态腧穴温度觉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热敏态腧穴温度觉阈值特征,为腧穴热敏的客观显示与临床温控激发优化参数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例,应用温度觉定量测定技术,分别测定患者大椎穴、肩井穴、肩髃穴的热觉阈、热痛阈、热耐痛阈,根据每个腧穴是否出现热敏灸感分为热敏组和非热敏组,比较其温度觉阈值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热敏态肩井穴给予42℃热刺激进行温控激发,观察热敏灸感的差异。结果大椎穴、肩井穴、肩髃穴热敏组热觉阈值、热痛阈值和热耐痛阈值分别明显高于同一穴位非热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热敏态肩井穴激发温度为40℃时比较,42℃时灸感强度更强,潜伏期时间更短,效应期时间更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热敏态腧穴与非热敏态腧穴具有不同温度觉阈值特征,热敏态腧穴热觉阈、热痛阈、热耐痛阈值均高于非热敏态腧穴;不同的激发温度,热敏灸感出现的灸感强度、潜伏期、效应期时间不同,42℃为临床较佳激发温度。 谢丁一 谢秀俊 陈日新 迟振海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陈日新“辨敏取穴”施灸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2017年 陈日新教授继承《黄帝内经》穴法,回归腧穴本源、重视腧穴状态,临床施灸择优选取灸疗特异性腧穴——热敏腧穴为施灸部位,形成了独特的"辨敏取穴"施灸学术思想,凸显了临床灸疗疗效潜力。文章从源于经典、基于临床、继承创新、提高疗效4个方面对"辨敏取穴"施灸学术思想的形成及其临床应用进行总结,旨在为针灸临床选穴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黄仙保 陈日新关键词:学术思想 温和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肿胀型)不同灸感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2013年 目的:比较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不同灸感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辨敏施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6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艾灸患侧内膝眼、外膝眼二穴治疗过程中有无热感透至膝关节腔内为标准,将患者分为热敏灸感组27例和普通灸感组34例,每次温和灸时间为40min,每日施灸1次,共治疗30d。治疗结束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热敏灸感组总有效率为85.19%,明显优于普通灸感组的58.82%(P<0.05),热敏灸感组治疗后3个月症状总积分及关节消肿程度亦明显优于普通灸感组(P<0.05)。结论: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艾灸治疗中出现热敏灸感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普通灸感,且远期疗效更稳定。 陈日新 张波 蔡加关键词:热敏灸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灸感 疗效 Curative effect of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on chronic persistent asthma: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被引量:21 2013年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with conventional drugs on chronic persistent asthma and seek a valuable therapy to replaceWestern Medicine.METHODS:The participants in this multi-center,randomized,and controlled stud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group A(n=144),treated with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50 sessions)and group B(n=144),treated with Seretide(salmeterol50μg/fluticasone 250μg,twice a day).The scores of asthma control test(ACT),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peak expiratory flow(PEF),and attack frequency were measured after 15,30,60,and 90 days of treatment.Patients followed up3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RESULTS: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002)in the ACT score and lung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and(P=0.000 03)during the follow-up visits.In addition,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reduced attack frequency in the period from inclusion to the6-month follow-up visit.CONCLUSION:This study shows that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may have a comparable curative effect toSeretide(salmeterol/fluticasone)on asthma. Rixin Chen Mingren Chen Jun Xiong Zhenhai Chi B0 Zhang Ning Tian Zhenhua Xu Tangfa Zhang Wanyao Li Wei Zhang Xiaofeng Rong Zhen Wang Gang Sun Baohe Ge Guoxiong Yu Nanchang S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