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D2004-17)
-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3
- 相关作者:姚猛姜永庆董大明王岩松董大明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神经保护机制的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过去一直被认为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糖蛋白,主要产生于胎儿肝脏和成人的肾脏,刺激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向红细胞分化.但最近研究表明,EPO是一种多功能营养因子及神经保护因子,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神经营养及神经保护作用,能保护大脑在缺血、缺氧和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神经元损伤,是一个新的有发展前景的神经保护剂[1].近来几项研究发现[2-4],EPO对脊髓损伤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研究采用急性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给予外源性EPO,研究脊髓损伤后EPO的内源性保护机制,为探索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也为EPO应用于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 王岩松姚猛刘庆鹏董大明孙崇毅姜永庆孙超
-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神经保护机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神经保护因子红细胞分化
- 脊髓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对bcl-2的影响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脊髓损伤后伤区脊髓细胞凋亡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21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加重组人EPO治疗组、脊髓损伤加生理盐水治疗组。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TUNEL标记法)检测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凋亡,Westernblot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l-2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对白质内神经纤维(NF-200染色)的保护作用,通过感觉诱发电位(S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和大鼠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观察损伤脊髓传导功能的恢复。结果EPO保护组bcl-2在各时相点的表达明显增高,8h和7d时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的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在7d时白质中NF-200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增多;SSEP和MEP的平均潜伏期和波幅以及BBB功能评分明显提高,与损伤组和生理盐水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PO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在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的凋亡中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 王岩松姚猛刘斌董大明姜永庆
- 关键词:脊髓损伤凋亡促红细胞生成素BCL-2
- 急性脊髓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在脊髓内的表达。方法Wistar大鼠69只,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5只,不手术,作为后两组的对照)、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和脊髓损伤组。根据术后时间点不同后两组又分为1h、6h、12h、24h、3d、7d、14d和28d八个亚组(每组4只)。采用RT-PCR、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EPO及EPO-R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在各时相点均未发现有EPO表达。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未发现EPO-R的表达,脊髓损伤组在伤后1h未见EPO-R mRNA和蛋白的表达,6h开始有表达,12h有明显的表达,至24h达到高峰,3d和7d时仍维持在高表达水平,未见减弱,14d开始下降,至28d时仍有EPO-R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显示EPO-R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脊髓中央管内室管膜细胞。结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内大量表达EPO-R,这是外源性EPO与EPO-R结合产生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基础。
- 王岩松姚猛刘斌董大明姜永庆孙崇毅
- 关键词:脊髓损伤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神经保护
-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神经保护作用被引量:15
- 2005年
- 王岩松姚猛董大明孙宗毅
- 关键词:神经保护作用信号传导途径红细胞分化EPO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