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09RG003-4)

作品数:5 被引量:59H指数:4
相关作者:陈惠哲朱德峰徐一成刘晓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水稻
  • 5篇机插
  • 4篇机插秧
  • 4篇插秧
  • 1篇多效唑
  • 1篇秧苗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稻
  • 1篇水稻免耕
  • 1篇土壤
  • 1篇土壤肥力
  • 1篇株高
  • 1篇紫云英
  • 1篇免耕
  • 1篇控高
  • 1篇还田
  • 1篇机插秧苗
  • 1篇肥力
  • 1篇北方水稻
  • 1篇播种

机构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研究...

作者

  • 5篇朱德峰
  • 5篇陈惠哲
  • 3篇徐一成
  • 2篇刘晓娜
  • 1篇林贤青
  • 1篇张玉屏
  • 1篇向镜

传媒

  • 2篇中国稻米
  • 1篇杂交水稻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北方水稻

年份

  • 3篇2011
  • 3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多效唑对我国水稻主导品种机插秧苗控高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以我国104个主导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多效唑拌土壤育秧对水稻秧苗株高的调控效果,并根据秧苗对多效唑敏感程度划分钝感(S1)、中感(S2)、敏感(S3)和极敏感(S4)4个等级。结果表明,多效唑对水稻秧苗均有较好控高效果,且随着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不同品种对多效唑的敏感性有差异,相对杂交籼稻,多效唑对常规粳稻和常规籼稻株高的调控效果明显,参试品种中钝感、中感、敏感、极敏感的比例为1∶45∶47∶11;多效唑对秧苗不同部位均有控长效果,对株高、叶挺长、叶鞘高的控长率均在20%~35%之间;对第1叶耳距、第2叶耳距及不同叶位叶片的控长率在10%~30%之间;对第3叶耳距的控长效果更明显。
刘晓娜朱德峰陈惠哲
关键词:水稻多效唑机插秧苗株高
紫云英结荚翻耕还田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紫云英翻耕作绿肥能培肥土壤,减少化肥投入,促进绿色稻米产业发展。于2009年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紫云英盛花后不同时期翻耕的干物质量和植株含氮量的关系,及比较结荚期不同翻耕量对稻田土壤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盛花期至结荚成熟期紫云英氮素含量逐渐降低,盛花期后鲜产量也逐渐降低,而对应单位面积干物重在盛花期后则呈现上升趋势。采用紫云英结荚成熟期翻耕技术,氮素虽与盛花期还田相比有一定损失,但与单季稻茬口衔接,可减少翻耕成本、节省播种种子及用工成本;结荚期紫云英翻耕能提高稻田有机质含量,实现增产效果。
吴增琪朱贵平张惠琴陈惠哲
关键词:紫云英土壤肥力水稻
杂交稻机插秧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杂交稻机插秧技术发展对中国现代化稻作技术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杂交稻和机插秧特点,开展不同种植模式、机插播种量和漏秧率等研究,研究表明:机插秧高产主要是保证机插密度,有效穗数充足,高产群体形成快,但成穗率低于手插秧;通过降低播种量,可提高机插秧苗素质,但播种量与每穴本数成正相关,和漏秧率呈反比,播种量降低,漏秧率增加,杂交稻合理的播种量应该在50~70 g/盘;不同品种间机插漏秧率对杂交稻产量影响差异较大,漏秧对产量的损失分蘖力差的杂交稻品种要比分蘖力强的品种影响大,随着种植密度增加,漏秧对产量影响呈减小趋势,机插漏秧率低于5%对杂交稻产量影响相对较少,基本上可不需要补种。
陈惠哲朱德峰徐一成刘晓娜
关键词:杂交稻机插秧播种量
北方水稻机插秧技术发展被引量:15
2011年
水稻机械化种植是我国现代化稻作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我国北方水稻的生产特点,介绍了北方稻区的机插秧育秧技术、机插技术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探讨并提出北方稻区机插秧技术的对策及发展趋势,以促进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水平提升。
陈惠哲朱德峰徐一成
关键词:北方水稻机插秧
水稻免耕机插效果及配套技术研究
水稻免耕栽培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和推广的一项新型耕作制度,在南方稻区已经大面积推广,但由于免耕土壤硬实,人工栽种困难,目前免耕主要采用手工直播和抛秧栽培,易造成水稻倒伏,且产量不稳定。水稻机械化种植是我国现代稻作技术的发展...
陈惠哲朱德峰徐一成林贤青张玉屏向镜
关键词:水稻免耕机插
文献传递
连作早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应用效果及品种比较被引量:13
2010年
以中嘉早32为材料,在浙江省乐清市开展钵形毯状秧苗培育及机插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机插秧盘相比,在相同播种量下,钵形毯状秧盘吸水性好,秧苗成苗率高、素质好;机插后秧苗伤秧轻、返青快、分蘖发生早,每丛分蘖多,有效穗足,平均增产7.1%。另据不同早稻品种机插比较试验结果,桂996和中嘉早32生育期适中、产量高,可作为乐清市双季稻机插早稻品种。
王铁忠陈惠哲朱德峰贾仁叨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