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04032)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李磊黄娅李亮徐荣栏金鑫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等离子体
  • 1篇等离子体层
  • 1篇等离子体密度
  • 1篇低能
  • 1篇地球同步
  • 1篇地球同步轨道
  • 1篇实验室
  • 1篇图像
  • 1篇图像重建
  • 1篇相关系数
  • 1篇密度分布
  • 1篇ART
  • 1篇ELECTR...
  • 1篇ENERGE...
  • 1篇INNER
  • 1篇MAGNET...
  • 1篇MIDDLE
  • 1篇MODEL
  • 1篇磁层
  • 1篇磁场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2篇李磊
  • 1篇芮磊
  • 1篇赵华
  • 1篇冯永勇
  • 1篇王劲东
  • 1篇程炳钧
  • 1篇金鑫
  • 1篇余鹏
  • 1篇徐荣栏
  • 1篇李亮
  • 1篇黄娅

传媒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学:技...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Energetic electron flux distribution model in the inner and middle magnetosphere被引量:5
2011年
Based on the magnetospheric kinetic theory, a model is developed to specify the flux of energetic electrons in the inner and middle magnetosphere.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adiabatic motion and isotropic particle distribution maintained by pitch-angle scattering, the model calculates the electron flux by following bounce-averaged electric field, gradient, and curvature drift in the time dependent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 meanwhile it counts the electron loss caused by pitch angle scattering. Using the model, the clectron flux distribution during a magnetic storm was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ation data from the geosynchronous orbit. It is shown that the model can successfully reproduce most of the major electron flux enhancements observed at the geosynchronous orbit and generally tracks the satellite data well. The rms errors of the modeled logarithm of flux are between 0.5-1.0.
LI LeiFENG YongYong
关键词:MAGNETOSPHERE
极紫外成像仪实验室仿真实验被引量:1
2010年
地球等离子体层中He+对太阳辐射中的30.4 nm波长的极紫外(EUV,extreme ultraviolet)辐射形成共振散射。由于等离子层中的He+的30.4 nm辐射近似满足光学薄假设,因而其强度反映了He+的柱密度。因此,对地球等离子体30.4 nm极紫外辐射成像可以直接对地球等离子层进行探测,是研究地球空间磁层空间暴的触发机制和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是进行精确磁暴预测、地球空间环境研究、空间天气预报、自然灾害预测等研究的重要途径。极紫外成像仪(EUVI)通过对30.4 nm的He+共振散射分布进行成像,实现对于地球等离子体层的冷等离子体分布进行研究的目的。首先对极紫外成像仪的工作原理以及成像机理进行了简要描述,对其成像过程进行了介绍。之后根据已研制完成的极紫外成像仪原理样机实验室仿真实验情况,对波形发生器仿真实验与实验室光源-探测器成像仿真实验两种实验方式的原理及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极紫外成像仪信号处理系统原理设计的可行性与正确性。同时,根据实验结果中出现的问题,也为对成像仪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方向。
程炳钧王劲东李磊
利用计算机断层成像方法由观测图像重建等离子体层全球密度分布——地球遮挡问题被引量:6
2009年
本文是利用计算机断层成像(CT)方法中的滤波反投影法(FBP)和代数迭代法(ART),根据等离子体层的仿真模型,重建其全球密度分布.在重建过程中,地球遮挡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可以使用,但ART比FBP重建的效果好.ART重建图像的相关系数可达0.98,而FBP重建图像的相关系数仅为0.86.FBP重建的偏差是由地球遮挡引起,向阳面靠近地球区域的密度会减小.从定量分析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地球遮挡所引起的偏差变化.
黄娅徐荣栏李亮金鑫
关键词:等离子体密度ART相关系数
基于同步轨道区磁场对相对论电子通量的预报
2011年
地球同步轨道区相对论电子通量的变化与该区域的磁场分量P(垂直轨道面指向北)有很好的相关性,后者的变化相对于前者有1~2天的时间提前量,这为相对论电子通量的预报提供了可能.通过对二者相关性物理机制的研究.结合GOES11(135°W)卫星数据分析,确定最佳时间提前量和最优相关系数,并提出了一个定量的预报模型.模型的输出参量为24 h之后的当地时子夜(23:31 LT—00:30 LT)、清晨(05:31 LT—06:30 LT)、正午(11:31 LT—12:30 LT)、傍晚(17:31 LT—18:30 LT)4个特征时间段相对论电子通量1 h平均值,预报的相对论电子通量有>0 6 MeV和>2MeV明个谱段,预报精度0.7左右.这种预报模式对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自主安全运行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芮磊余鹏赵华
关键词:地球同步轨道
中内磁层低能电子通量分布模式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根据磁层粒子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假定中内磁层的带电粒子为绝热运动,并通过波-粒相互作用,投掷角为各向同性分布,在随时间变化的电磁场中跟踪粒子弹跳平均的对流运动,包括电场漂移、磁场梯度和曲率漂移,同时考虑电子沉降造成的损失,建立了中内磁层低能电子通量分布模式.利用该模式,本文模拟了磁暴期间中内磁层低能电子通量的变化过程,并与卫星观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式计算结果与卫星观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吻合,对数通量相对于卫星观测结果的均方根(rsm)误差在0.5~1.0.
李磊冯永勇
关键词:磁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