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ZSQ10006)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4
相关作者:李涛冯菲徐振兴田晓红代欢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武汉工商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抑郁
  • 2篇自传记忆
  • 1篇大学生
  • 1篇学业自我
  • 1篇学业自我妨碍
  • 1篇研究范式
  • 1篇社会
  • 1篇社会适应
  • 1篇社交焦虑
  • 1篇自我妨碍
  • 1篇高中生
  • 1篇儿童
  • 1篇范式
  • 1篇干预
  • 1篇成就目标定向

机构

  • 5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工商学院

作者

  • 5篇李涛
  • 2篇冯菲
  • 1篇田晓红
  • 1篇徐振兴
  • 1篇代欢

传媒

  • 2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特殊教育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学生希望感、自传记忆具体性与抑郁的关系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大学生希望感、自传记忆具体性与抑郁的关系。方法使用成人一般希望感量表(ADHS)、自传记忆测验(AMT)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422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女大学生的自传记忆具体性明显高于男生(t=2.57,P<0.05);②大学生希望感和自传记忆具体性与抑郁存在负相关(P<0.01);③希望感的路径思维维度(t=-6.071,P<0.01)、动机思维维度(t=-7.358,P<0.01)和自传记忆具体性(t=-2.310,P<0.05)对抑郁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希望感和自传记忆具体性是抑郁的重要预测因素。
李涛田晓红
关键词:大学生自传记忆抑郁
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自我妨碍的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自我妨碍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的学习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320名高中生采用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业自我妨碍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业自我妨碍总分无显著差异,普通高中学生在成绩趋近维度上得分高于重点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业自我妨碍和成就目标定向上存在差异;掌握趋近目标可以负向预测学业自我妨碍,掌握回避、成绩趋近和成绩回避三个维度可以正向预测学业自我妨碍。结论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会影响学业自我妨碍。
李涛代欢
关键词:高中生学业自我妨碍
自传记忆具体性与抑郁关系:希望的调节作用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成人一般希望量表(ADHS)、自传记忆测验(AMT)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12名大学生进行施测,探讨希望、自传记忆具体性对抑郁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抑郁与积极自传记忆具体性、希望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希望在积极自传记忆具体性与抑郁的关系中有调节作用;与高希望水平的被试相比,低希望被试更容易受积极自传记忆具体性下降的影响,从而增加了抑郁风险。研究提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希望和积极具体自传记忆的作用。
李涛冯菲
关键词:抑郁
亲密伴侣暴力中儿童的社会适应及干预被引量:5
2016年
亲密伴侣暴力是指现在或曾经处于亲密关系中的伴侣之间发生的攻击或控制行为。亲密伴侣暴力不仅对妇女的身心造成伤害,对家庭中儿童的社会适应也有不利影响。亲密伴侣暴力与儿童外化行为、内化行为有紧密联系。作为保护因素,年龄、情绪调节能力、社会支持等可以减少亲密伴侣暴力环境中儿童的适应问题。认知-背景理论、情绪安全理论、外溢理论和发展心理病理学理论对亲密伴侣暴力影响儿童社会适应的机制进行了解释。为了促进亲密伴侣暴力中儿童的社会适应,实践工作者提出了不同的干预方案。未来研究应在区分亲密伴侣暴力的不同评估、控制共生风险因素、重视神经生物学研究、改进干预研究等方面做出努力。
李涛徐振兴冯菲
关键词:社会适应干预
社交焦虑解释偏差:研究范式、特征及矫正被引量:27
2013年
解释偏差是社交焦虑者认知偏差的重要表现,是个体以更消极或更有威胁性的方式对社交刺激进行错误解释的倾向。文章首先介绍了该领域研究中常采用的4种范式:同音异形异义词/同形异义词范式、模糊故事范式、反应时范式和词句联想范式。然后总结了社交焦虑解释偏差的特征,阐述了注意偏差、依恋关系、发展经历和人格的强化敏感性对社交焦虑解释偏差的影响。最后,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1)研究范式的研究适用性;(2)社交焦虑解释偏差的特异性;(3)社交焦虑解释偏差的神经生物学研究;(4)消极解释和积极解释在社交焦虑中作用;(5)社交焦虑解释偏差的矫正效果。
李涛冯菲
关键词:社交焦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