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5ABA124)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江洪朱丽华王朗陈静张元元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内皮
  • 4篇细胞
  • 3篇血管
  • 3篇祖细胞
  • 3篇内皮细胞
  • 3篇内皮祖细胞
  • 2篇动脉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血管内皮
  • 2篇再狭窄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2篇骨髓
  • 2篇骨髓来源
  • 2篇大鼠急性心肌...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再狭窄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机构

  • 5篇武汉大学

作者

  • 5篇朱丽华
  • 5篇江洪
  • 3篇王朗
  • 3篇陈静
  • 2篇张元元
  • 2篇简小丽
  • 2篇赵冬冬
  • 1篇陈思思
  • 1篇崔博
  • 1篇温华知

传媒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预处理的内皮祖细胞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预处理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培养大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检测SDF-1在体外对EPCs迁移和存活能力的影响。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SDF-1+EPCs组、EPCs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心梗后24h,将SDF-1预处理或未处理的EPCs经尾静脉注入动物体内,对照组注射不含细胞的培养基。细胞输注后的14d和28d,分别检测血管密度、心功能及心肌梗死面积等指标。结果细胞输注后14d,SDF-1+EPCs组血管密度高于EPCs组及对照组。细胞输注后28d,SDF-1+EPCs组大部分心功能指标优于EPCs组和对照组,心梗面积低于EPCs组和对照组。结论SDF-1预处理能促进EPCs的迁移和存活,促进体内EPCs介导的新血管生成,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促进心功能的恢复。
王朗江洪陈思思张元元朱丽华
关键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内皮祖细胞急性心肌梗死预处理
静脉输注内皮祖细胞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体外培养扩增的内皮祖细胞(EPC)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血管新生、心肌梗死面积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EBM-2+Single Quots培养基培养,鉴定EPC表面标志,EGFP-Ad标记。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在心梗后24 h,将体外培养的EPC经尾静脉缓慢注入动物体内。分别在细胞输注后7,14,28 d,检测输注细胞在心肌梗死周边区的分布、新生血管密度、心梗面积以及心功能等多项指标。结果:细胞输注后第7天,EPC治疗组心梗面积(25.08±1.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3±1.16)%;细胞输注后第14天时,EPC治疗组梗死周边区可见大量EGFP阳性细胞,并形成管腔样结构,EPC治疗组血管密度为(14.36±1.48)/m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0.69)/mm2;细胞输注第28天,EPC治疗组大鼠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输注的EPC能有效的向心肌梗死周边区募集,形成新生血管,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促进心功能的恢复。
王朗江洪张元元朱丽华陈静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心肌梗死血管新生
自体移植骨髓来源的内皮细胞促进兔颈动脉内皮损伤修复
2007年
目的将骨髓来源的内皮细胞自体移植于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内皮修复及管壁组织结构的变化,以探讨骨髓来源的内皮细胞对内皮损伤的作用。方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并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以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细胞建立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实验组移植2ml密度为10^6/ml的骨髓来源的内皮细胞,对照组输注2ml磷酸盐缓冲溶液。Evan’s蓝染色检测各组内皮覆盖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移植细胞在内膜的分布,HE染色检测血管组织学变化。结果实验组内皮覆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第7天为(54.1%±8.2%)和(30.0%±5.5%),移植后第14天为(81.8%±6.0%)和(63.6%±8.4%)。移植的细胞参与内膜修复,术后第7天荧光面积比值为(2.3%±0.5%),第14天为(4.2%±1.7%),实验组内膜及中膜增生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骨髓来源的内皮细胞移植是促进内皮损伤的有效方法。
朱丽华江洪陈静崔博赵冬冬简小丽
关键词:骨髓细胞细胞移植内皮
基因转染兔骨髓来源的内皮细胞对球囊损伤后颈动脉再狭窄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经静脉输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兔骨髓来源的内皮细胞对球囊损伤后的颈动脉再狭窄的影响。方法体外诱导兔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 pcDNA3.1-VEGT165重组质粒转染细胞,检测VEGF的表达,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后备用。建立兔预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并在损伤后即刻经耳源静脉进行细胞移植,分为基因转染组、未转染组和缓冲液PBS对照组;24 h后重复输注相应的细胞或PBS。HE染色检测颈动脉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BrdU标记的细胞。结果体外培养的细胞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细胞经质粒转染后能够持续表达VEGF;基因转染组和未转染组比较,平均内膜厚度[(46.8±15.9)μm和(84.9±9.5)μm, P<0.01)]、中膜厚度[(144.1±30.2)μm和(162.2±21.5)μm,P<0.05)]、管腔狭窄率[(7.2±2.6)%和(30.1±10.6)%,P<0.01]均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平均内膜厚度(183.7±22.9)μm、中膜厚度(206.4±29.7)μm、管腔狭窄率(59.4±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静脉输注VEGF基因转染骨髓来源的内皮细胞能有效抑制球囊损伤后颈动脉再狭窄。
朱丽华江洪陈静赵冬冬简小丽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骨髓颈动脉狭窄内皮细胞
动脉内注入内皮祖细胞促进血管内皮快速修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自体内皮祖细胞(EPC)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皮修复以及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分离兔骨髓单个核细胞,EBM-2+SingleQuots 培养基培养,鉴定 EPC 表面标志,并标记。建立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在动脉球囊损伤的即刻,将体外培养的自体 EPC 经损伤动脉缓慢注入动物体内。分别在手术后7、14天处死动物。检测损伤部位的内皮修复以及内膜增生情况,计算内膜中膜比值(I/M 比值)并检测注入的细胞在血管损伤局部的分布。结果 EPC 治疗组在7、14天的内皮覆盖率分别为(50.923±2.476)%和(82.609±2.6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C 治疗组14天的 I/M 比值为0.378±0.029,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 EPC 治疗组损伤血管局部有标记的 EPC 分布。结论内皮球囊损伤后动脉内注入EPC 能有效促进内皮修复,减少内膜增生,预防再狭窄的发生。
王朗江洪朱丽华温华知
关键词:干细胞内皮细胞再狭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