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3012)

作品数:20 被引量:139H指数:8
相关作者:门兴元于毅柏立新肖留斌周洪旭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盲蝽
  • 18篇绿盲蝽
  • 6篇棉花
  • 4篇蛋白
  • 4篇寄主
  • 4篇表达谱
  • 4篇表达谱分析
  • 3篇蛋白酶
  • 3篇蛋白酶基因
  • 3篇叶片
  • 3篇植物
  • 3篇丝氨酸
  • 3篇丝氨酸蛋白酶
  • 3篇丝氨酸蛋白酶...
  • 3篇酶基因
  • 3篇寄主植物
  • 3篇氨酸
  • 2篇蛋白质
  • 2篇形态发育
  • 2篇滞育

机构

  • 10篇山东省农业科...
  • 6篇江苏省农业科...
  • 5篇青岛农业大学
  • 3篇聊城大学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大丰市植保植...

作者

  • 10篇门兴元
  • 7篇于毅
  • 6篇肖留斌
  • 6篇柏立新
  • 5篇周洪旭
  • 5篇谭永安
  • 4篇孙洋
  • 3篇张安盛
  • 3篇张思聪
  • 3篇卓德干
  • 3篇戴明勋
  • 3篇马广民
  • 3篇杜学林
  • 3篇李照会
  • 3篇高勇
  • 3篇李丽莉
  • 3篇盛洋
  • 2篇李耀发
  • 2篇潘文亮
  • 2篇谭秀梅

传媒

  • 4篇棉花学报
  • 3篇昆虫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中国棉花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棉花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绿盲蝽热激蛋白AlHSP90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绿盲蝽热激蛋白90基因AlHSP90是绿盲蝽体内重要的抗逆基因,参与绿盲蝽耐受高温、杀虫剂等胁迫反应。为了明晰绿盲蝽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其体内抗逆基因的表达特征,本试验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杂交技术,重点分析AlHSP90基因及其蛋白在绿盲蝽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的表达谱。结果表明:绿盲蝽雌、雄成虫取食Bt棉、常规棉后,AlHSP90表达量显著高于取食其他寄主植物(P<0.01);与对照四季豆相比,取食茼蒿之后AlHSP90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雌成虫取食Bt棉、常规棉后,AlHSP90表达量分别比对照上升了1.77、1.74倍;而雄成虫取食Bt棉、常规棉后,AlHSP90表达量则分别比对照上升了1.98、1.94倍。取食不同寄主植物之后,AlHSP90蛋白的表达谱结果与其基因的表达谱结果高度相似。绿盲蝽雌、雄成虫取食Bt棉、常规棉后,AlHSP90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取食其他寄主植物(P<0.01);而取食茼蒿之后,AlHSP90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见,AlHSP90基因是绿盲蝽适应棉花取食过程中重要的抗逆基因,并在绿盲蝽寄主转换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孙洋盛洋柏立新赵静肖留斌谭永安
关键词:绿盲蝽热激蛋白90表达谱分析寄主
苜蓿盲蝽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效果
2021年
在河北省黄骅市开展苜蓿盲蝽农业防治、性诱剂诱杀、天敌昆虫保护利用和应用高效生物源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和体系构建。绿色防控技术综合应用对苜蓿盲蝽的综合防治效果为85.25%~88.60%,与农民自防的效果(88.74%~94.28%)接近。从产量来看,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全年4茬苜蓿总增产率为16.34%,与农民自防田总增产率(17.95%)也无明显差异。在保障产量的同时,示范区减少用药2次,化学农药用量减少83%,减药控害效果明显。
党志红安静杰刘浩升张涛高占林潘文亮李耀发
关键词:苜蓿盲蝽绿色防控技术性诱剂
绿盲蝽危害后枣、桃、樱桃、葡萄叶片生理代谢指标的变化被引量:34
2012年
【目的】探讨北方果树(枣、桃、樱桃、葡萄)叶片内生理代谢指标变化与绿盲蝽对其偏好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各种果树在虫害胁迫下自身生理防卫机制及耐害补偿机制的差异,为绿盲蝽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调查受绿盲蝽危害的不同果树的被害指数并确定偏好度,生物化学方法研究受绿盲蝽危害后果树叶片内生理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受害后除桃树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下降外,其它果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以枣树叶片增加最显著,增加率达87.83%;各果树叶片内蛋白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除偏好程度较高的桃树叶片内蛋白质显著下降外,其它果树受害叶片内蛋白质含量与对照间均无显著差异;受绿盲蝽危害后,4种果树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增加,增加率与绿盲蝽危害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受害后4种果树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有增加趋势,其中枣树叶片增加最显著,增加率达112.9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仅樱桃树叶片内有所下降,其它果树叶片受害后SOD活性均有增加,枣树叶片增加最显著,增加率达40.95%;4种果树受害叶片内CAT活性均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受绿盲蝽危害后4种果树叶片内不同生理代谢指标变化规律存在差异。4种果树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POD和SOD活性变化率与绿盲蝽偏好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蛋白质含量和CAT活性与绿盲蝽对其偏好程度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高勇门兴元于毅周洪旭
关键词:绿盲蝽生理指标樱桃葡萄
河北省牧草—棉花混作区盲椿象发生情况研究初报
盲椿象是河北省牧草和棉花混作区的主要害虫。本研究初步调查了河北省牧草棉花混作区苜蓿上盲椿象发生种类、数量及其年内的发生动态,和苜蓿收割对周围其他作物上盲椿象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区苜蓿田内盲椿象的种类以苜蓿盲蝽和绿盲...
李耀发党志红高占林郭志刚许桂明代丽华马云华潘文亮
关键词:绿盲蝽苜蓿盲蝽棉花苜蓿
文献传递
山东聊城麦套棉田盲蝽种群结构及消长动态被引量:2
2011年
山东聊城麦套棉田的盲蝽由绿盲蝽、中黑盲蝽、苜蓿盲蝽3个种群构成,绿盲蝽为优势种群。9月上旬之前绿盲蝽在田间的数量逐步上升,8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绿盲蝽发生量最大的时期,百株虫量可达120头。中黑盲蝽、苜蓿盲蝽种群数量显著低于绿盲蝽,最高百株虫量分别为4.2头、2.5头,当年未对棉田构成危害。
马广民门兴元杜学林戴明勋
关键词:棉花小麦套种盲蝽种群
盲椿象在白三叶草田的发生动态及卵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近年来,盲椿象在北方不同植物上危害日益严重,而三叶草是我国重要的绿化植物。本试验于2010年6月至9月在青岛地区采用不同颜色色板粘缚法、网捕法以及染色方法,研究了盲椿象在白三叶草田发生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白三叶草田绿盲蝽的发生量较少;中黑盲蝽为优势种群,在调查时期内有3个发生高峰期,分别在7月7日、7月27日和9月7日左右,每10复网捕捉量分别为3.20头、4.92头、1.88头;绿盲蝽产卵主要产在白三叶草的3个叶柄交接处和3个叶柄上,这与植物组织的硬度、含水量以及营养均有一定关系。在三叶草田应用网捕法调查盲椿象发生数量比色板粘缚法更简单易行,且网捕数量较多,可起到测报兼防治作用。
周洪旭门兴元于毅
关键词:盲椿象绿盲蝽中黑盲蝽白三叶草
温度和光周期对绿盲蝽滞育诱导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为了阐明环境因子对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卵滞育诱导作用,测定了3个温度和6个光周期组合处理对绿盲蝽的滞育诱导和绿盲蝽光周期感应的敏感虫态,系统调查了绿盲蝽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组合下所产卵的孵化率。结果表明:绿盲蝽的敏感虫态为1龄若虫;在17℃,20℃和23℃3个不同温度下,光照时间小于14h能够促进滞育诱导,光照时间大于14h则有利于个体的发育而抑制滞育产生。短光照对滞育的诱导作用具有累积效应。光照时间在10~14h范围内,滞育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光照时间大于14h,温度不再对滞育诱导起作用。在17℃,20℃和23℃条件下,绿盲蝽的临界光周期分别为13h10min:10h50min(L:D),12h58min:11h2min(L:D)和12h51min:11h9min(L:D),随着温度的升高,临界光照长度缩短。结果说明,绿盲蝽属于长日照型昆虫,光照周期是其滞育的主要诱导因子,温度对于滞育诱导起辅助作用,秋季低温能够促进其滞育诱导。
卓德干李照会门兴元于毅张安盛李丽莉张思聪
关键词:绿盲蝽滞育滞育诱导光周期温度
绿盲蝽丝氨酸蛋白酶基因AlSP3的鉴定及表达谱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从绿盲蝽成虫体内克隆了1个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命名为AlSP3(GenBank序列号JQ609681)。经序列分析,该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 041 bp,编码346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872×104,理论等电点为9.35,N-末端疏水区包含有19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蛋白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翻译后的蛋白质具有丝氨酸蛋白酶的典型特征。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绿盲蝽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AlSP3基因的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寄主植物,雌成虫取食转Bt基因棉花后AlSP3基因的表达量最高,比对照上升了11.62倍,并显著高于取食常规棉(P<0.01);雌成虫取食常规棉后,AlSP3基因的表达量上升了6.42倍,仅次于取食Bt棉和豇豆,并显著高于取食其他寄主植物(P<0.01)。雄成虫取食常规棉后,AlSP3基因的表达水平仅次于取食蚕豆,上升了9.37倍,并显著高于取食Bt棉(P<0.01)。由此可见,AlSP3基因是绿盲蝽成虫取食常规棉后的重要消化酶基因,并对雌成虫适应取食Bt棉具有重要作用。
孙洋柏立新张永军肖留斌谭永安盛洋
关键词:绿盲蝽丝氨酸蛋白酶表达谱分析寄主BT棉
绿盲蝽分龄与其形态发育指标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3年
昆虫龄数和龄期的确定是害虫预测预报以及制定其科学治理策略的重要依据,为了掌握绿盲蝽虫龄与其生长发育的关系,通过测微尺对绿盲蝽3项形态指标进行了测量,以期探明其形态发育特征,选择最佳的分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依据形态指标的增长规律,绿盲蝽形态发育过程划分为速增期、缓慢期和停滞期3个时期;相邻龄期间头宽变幅的重叠度最低,变异系数小于体长和体宽;绿盲蝽形态发育特征不符合Dyar和Crosby法则。对所测3项形态指标和龄数进行线性和指数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指数模型决定系数均较小,拟合程度较差;3项指标与龄数间的线性拟合的决定系数均较大,其中以绿盲蝽头壳宽值与龄数的二次、三次线性决定系数最大(R2=0.961),直线决定系数为R2=0.942,体长和体宽的直线决定系数均为R2=0.940。因此,可以根据绿盲蝽头宽来识别其龄数,为准确识别绿盲蝽虫龄提供依据。
高勇谭秀梅周洪旭门兴元于毅
关键词:绿盲蝽形态发育体长头宽
不同植食性昆虫危害棉花后棉株5种防御基因表达变化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了解棉花体内5种防御蛋白基因在棉花防御植食性害虫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定量PCR分别测定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危害和机械损伤0(未处理的对照)、6、12、24、48、60 h后,多酚氧化酶(PPO)、叶绿体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ATP合酶β亚基、捕光蛋白复合物Ⅱ、热激蛋白(Hsp70)等5种棉花防御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4种危害处理试验中,多酚氧化酶、热激蛋白和叶绿体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昆虫的取食危害应答较强,捕光蛋白复合物Ⅱ对机械损伤的应答较强,ATP合酶β亚基对昆虫的取食危害和机械损伤应答都较强。PPO对棉铃虫危害应答较快,对甜菜夜蛾危害的应答反应较为迟钝,对斜纹夜蛾的危害没有特异的应答。经过上述4种处理,棉花体内Hsp70表达量都有明显的反应,对棉铃虫和甜菜夜蛾危害反应上调较大。ATP合酶β亚基在受到对机械损伤和斜纹夜蛾危害后表达量下调,而在受到棉铃虫和甜菜夜蛾危害后表达量上调。捕光蛋白复合物Ⅱ在受到对机械损伤、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危害后表达量下调,而在受到棉铃虫危害后表达量上调。叶绿体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受到对机械损伤和斜纹夜蛾危害后表达量下调,而在受到棉铃虫和甜菜夜蛾危害后表达量上调,该基因对斜纹夜蛾危害的应答较强,对甜菜夜蛾危害特异性应答较弱。【结论】棉花对于不同昆虫的危害所产生的应答响应不同,具有一定的专一性。
李静张帅崔金杰
关键词:棉花荧光定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