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F04B01)
- 作品数:44 被引量:187H指数:8
- 相关作者:袁国王国栋康永林李振垒康健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首钢集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 热轧带钢轧后冷却控制系统优化被引量:3
- 2015年
- 为提高热轧带钢超快冷出口温度和卷取温度控制精度,针对超快冷生产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轧后冷却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针对超快冷出口纵向温度偏差较大的问题,提出超快冷换热系数多点自学习方法;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分析带钢超快速冷却后的返红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超快冷出口返红补偿方法;提出了对进入冷却区的带钢样本段进行温度再计算的方法,来消除速度波动对轧后冷却温度控制精度的影响.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优化后超快冷出口温度和卷取温度控制精度均明显提高.
- 李海军江潇李旭东王国栋
- 关键词:热轧带钢超快冷卷取温度自学习
- 热轧带钢超快冷模型及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被引量:5
- 2013年
- 超快冷技术是用新一代TMCP工艺理念开发低成本高性能钢铁材料的核心。热轧板带钢轧后工艺控制点温度的控制精度是保证带钢性能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基于前期开发的装备和工艺建立了超快冷自适应控制系统模型,并对模型的自适应功能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轧后工艺控制点温度的控制精度。通过对模型结构的优化设计、模型自学习控制策略的研究及模型自学习系数加权平滑的处理,增强了模型自适应功能。该控制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热轧板带钢生产线。现场实践表明,该系统轧后工艺温度控制达到了较高的精度,为产品质量的提高及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 李振垒胡啸李海军袁国王昭东王国栋
- 关键词:超快冷控制策略自适应热轧带钢
- CSP超快冷带钢头尾冷却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应用被引量:5
- 2015年
- 基于某厂CSP冷却线后段超快速冷却系统改造项目,为了保护卷取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并保证生产的连续和稳定,采用基础自动化程序设计,优化了带钢位置跟踪控制功能,开发了后段超快速冷却过程带钢干头和干尾冷却工艺的控制方法。现场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很好地满足CSP后段超快速冷却过程中带钢头尾部冷却的工艺控制要求,控制精度较高,误差范围控制在±1m。
- 石建辉袁国江连运李振垒赵昆王国栋
- 关键词:CSP超快冷
- 含Mo低合金钢复合碳氮化物的析出热力学计算模型及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以规则溶液亚点阵模型为基础,针对Fe-Nb-V-Ti-Mo-C-N合金系,基于多元复合析出相的固溶析出理论建立了复合碳氮化物在含钼低合金钢奥氏体中的析出热力学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在高温阶段的析出相主要是TiN,而在低温阶段,析出相以富V复合碳化物为主;Mo元素几乎不从奥氏体中析出,Mo能够提高微合金元素(Nb、V、Ti)在奥氏体中的固溶度积,降低微合金元素和间隙元素的活度,大大延迟其析出过程。
- 陈泓业李胜利刘爽李激光刘正东雍岐龙唐广波
- 关键词:钼低合金钢碳氮化物热力学
- 热处理工艺对Q&P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3年
- 淬火配分(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Q&P)热处理工艺处理的钢种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塑性配合。该热处理工艺涉及奥氏体化、淬火时马氏体形成、配分阶段的碳扩散和贝氏体相变。本文通过对实验室设计新型成分钢种进行Q&P热处理试验,分析了淬火配分过程的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相区奥氏体化处理可以得到一定的铁素体组织,有利于钢的塑性提高,在完全奥氏体化后采用250℃的淬火配分温度进行一步Q&P热处理,其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1655 MPa和16.7%,采用250℃等温淬火和400℃×2 min的配分条件进行两步Q&P热处理得到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118 MPa和19.1%,强度的变化主要受到马氏体基体脱碳软化和贝氏体组织形成的影响,伸长率随着组织中残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增加而提高。
- 朱帅邝霜姜英花康永林
- 关键词:奥氏体化残留奥氏体
- 分段冷却模式下热轧双相钢的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被引量:11
- 2013年
- 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了分段冷却模式下变形温度、保温温度及保温时间对Nb-Ti微合金热轧双相钢组织演变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变形温度可促进铁素体的转变,使马氏体形态由大块状过渡到岛状;保温温度从740℃逐渐降至580℃时,铁素体转变量先增加后减少,保温温度为660℃时铁素体转变量达到峰值;随保温时间延长铁素体转变量增加,且铁素体转变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呈"S"型.采用超快冷+空冷+层流冷的冷却模式并通过调整终轧温度及空冷时间获得了630~710MPa的热轧双相钢,屈强比≤0.61,相应的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或铁素体+马氏体+少量的贝氏体.
- 利成宁袁国周晓光王国栋
- 关键词:热轧双相钢热模拟铁素体相变超快冷
- 超快冷下X70管线钢热轧工艺及显微组织被引量:6
- 2015年
- 研究了14.2 mm X70管线钢轧后经超快冷+层流冷却、层流冷却两种冷却制度后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讨论了超快冷+层流冷却下实验钢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两种冷却制度下实验钢力学性能均满足API SPEC 5L X70要求,超快冷+层流冷却下实验钢强度、塑性及韧性较高,综合力学性能良好;不同冷却制度下显微组织均为贝氏体铁素体+针状铁素体+M-A岛混合组织,其中超快冷+层流冷却下针状铁素体、M-A岛组织更加细化;超快冷+层流冷却下实验钢主要强韧化机制为细晶强化与纳米析出强化;实验钢理想轧后冷却工艺为:820~840℃终轧+超快冷至450~500℃+层流冷却至350~400℃+卷取.
- 康健赵金华王学强邸洪双
- 关键词:超快冷X70管线钢针状铁素体M-A岛热轧工艺
- 热连轧线超快速冷却系统供水压力和集管流量控制方法研究
- 热连轧线超快速冷却(超快冷)系统采用高压水实现带钢的超快速冷却,为了实现冷却温度的精准控制,需要控制系统完成超快冷供水压力和每一个超快冷集管流量的精准控制。由于水压和流量的强耦合性,同时实现供水压力和集管流量的精准控制是...
- 江连运李振垒袁国王学强吴迪王国栋
- 关键词:热连轧超快冷水压
- 文献传递
- 三种局部平衡模式下Fe-∑X_i-C合金系相变的超组元模型
- 2013年
- 将正平衡(Ortho-equilibrium,OE)、准平衡(Para-equilibrium,PE)和忽略分离的局部平衡模型(Negligible/No partition localequilibrium,NPLE)引入超组元模型的计算中,计算了Fe-0.1C-1.5Mn-0.5Si和Fe-0.21C-0.51Mn-0.2Si钢在γ→α+γ'、γ→α+cem转变过程中的相界面浓度、相变驱动力和相变平衡开始温度。3种局部平衡模式下计算得到的Ae3、Ae1与Thermo-Calc计算值和文献实测值吻合较好,误差在4%以内。
- 王亚楠赵昆渝唐广波
- 关键词:准平衡
- 低成本钛微合金化Q345B钢组织性能的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通过采用低锰(w(Mn)=0.6%-0.8%)钛微合金化(w(Ti)=0.045%-0.060%)的成分体系以及控轧控冷工艺,成功试制出低成本钛微合金化Q345B带钢。结果表明:不同厚度规格带钢的屈服强度为413-468 MPa,抗拉强度为571-595 MPa,伸长率为25.3%-27.9%,常温冲击功为105-134J,冷弯性能合格,均满足国标要求。Ti的析出物有尺寸大小为50-100nm的方形TiN粒子和尺寸小于10nm的球形纳米TiC粒子,充分发挥了Ti的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效果。
- 罗许杨财水康永林李俊洪
- 关键词:钛微合金化Q345B钢力学性能析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