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2JAZJD880011)

作品数:6 被引量:145H指数:5
相关作者:高德胜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道德
  • 4篇道德教育
  • 4篇德教
  • 4篇教育
  • 2篇德育
  • 2篇辨析
  • 1篇道德学习
  • 1篇德育课
  • 1篇德育课程
  • 1篇德育意义
  • 1篇人类学
  • 1篇生命
  • 1篇生命和谐
  • 1篇同质化
  • 1篇问题辨析
  • 1篇课程
  • 1篇本能

机构

  • 6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高德胜

传媒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课程.教材....
  • 1篇思想.理论....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回归生活的德育课程被引量:50
2004年
以往的德育课程脱离学生生活,要摆脱这一困境,必须将儿童的整体社会生活纳入课程,为儿童反思、整理自己的生活提供专门的时机与引导。目前课程标准制订和教材编写的改革已经有了一定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高德胜
关键词:德育课程
生活中的恶及其德育意义被引量:5
2004年
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通过“有道德的生活”来学习道德。但这并不是主张过纯粹的道德生活,也不主张通过净化学校生活,使之纯而又纯、没有一星半点恶或不道德现象。正如赵汀阳所说,不是因为有坏人坏事所以生活不完美,而是生活注定有坏人坏事,这是由生活本身决定的,因此“永远也别指望能够把那些坏的或苦的事情从生活中消除掉之后还有生活”。纯粹善的生活是不存在的,恶在生活中永远不可能完全清除,不但是因为恶的种子已经深深埋在了人的遗传素质里了,还因为没有恶和不道德的反衬,善和道德也失去了比照和依据,也就无所谓善或道德了。
高德胜
关键词:道德教育人类学
学校时间观念的反思与批判被引量:12
2007年
学校教育既有自己的时间观念,又要向学生传递时间观念。那么,就有必要分析当今学校教育所持的时间观念及这种观念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后现代时间哲学为理论基础,从时间的功利化、为时间而牺牲人、时间对人的宰制、遗忘休闲等几个方面对当今学校教育所持的时间观进行了反思与批判。
高德胜
道德学习在生活中是如何发生的被引量:33
2004年
任何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范式都必须建构在道德学习发生机制之上。道德学习的发生机制是:以我们拥有的道德本能为基础,通过接受暗示、非反思性选择和自主性选择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接受暗示、非反思性选择和自主选择不是孤立发挥作用的,而是交互在一起,综合地发挥着作用,共同实现道德的学习。
高德胜
关键词:道德学习本能道德教育
走向生命和谐——道德教育与生命的摩擦辨析被引量:24
2006年
和谐是一种境界。道德教育指向人的生命,达到与人的生命的和谐是道德教育至高的境界。审照现实,我们发现道德教育与生命的磨擦依然清晰可闻:或用道德排斥生命,或用生命排斥道德。两种摩擦方向虽然南辕北辙,但根源却是相同的:对生命与道德关系的曲解。道德与生命并不矛盾,因为道德是生命的花朵、是生命的自觉,能够赋予生命以意义。虽然道德与生命之间“和谐之中有磨擦”,但道德教育中的摩擦则多源于错误观念。道德教育要走向内在的和谐,即与生命的和谐,就必须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由排斥生命走向对生命的呵护与激发。
高德胜
关键词:道德教育生命道德
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基本问题辨析被引量:22
2005年
厘定道德与生活的关系是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基础性课题。道德是生活中的道德,道德离不开生活。道德是生活的构成性因素,道德不能“同质化”为生活的一个独立领域,道德挺立是建构生活意义的方式之一,生活的过程也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不能有与生活过程不同的道德学习过程。
高德胜
关键词:道德同质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