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0728159)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陶赞英周冬生梁志清唐灵吴健林更多>>
相关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慢性
  • 2篇病毒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标志
  • 1篇血清学标志物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 1篇乙肝病毒血清
  • 1篇乙肝病毒血清...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临床分型
  • 1篇慢性肝
  • 1篇慢性肝病
  • 1篇慢性肝病患者
  • 1篇慢性乙型
  • 1篇慢性乙型肝炎

机构

  • 2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吴继周
  • 2篇吴健林
  • 2篇唐灵
  • 2篇梁志清
  • 2篇周冬生
  • 2篇陶赞英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广西医学

年份

  • 2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HBsAg和HBV DNA水平比较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对HBsAg和HBV DNA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91例慢性乙肝患者的HBsAg和HBV DNA,并对HBV DNA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数转换;对不同临床类型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HBsAg、HBV DN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慢重肝组与肝硬化组HBsAg和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334、-85.05~29.20和0.510、0.59~1.17;慢重肝组HBsAg水平低于慢乙肝组,HBV DNA水平高于慢乙肝组,P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00、163.21~-56.40和0.020、-1.81~-0.16;肝硬化组HbsAg水平低于慢乙肝组,HBV DNA水平高于慢乙肝组,P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06、-139.76~-24.00和-0.005、-2.17~-0.39。结论从HBsAg和HBV DNA水平看,HBsAg和HBV DNA的水平在慢乙肝组的均值显著高于肝硬化组,而肝硬化组又高于慢重肝组;提示慢性乙肝不同临床类型对HBsAg和HBV DNA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
梁志清吴健林吴继周周冬生唐灵陶赞英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V
慢性肝病患者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转换规律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的转换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肝病患者包括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183例,采用ELISA方法对HBVM(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进行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酶链反应法进行HBV DNA检测,将HBV DNA检测值进行对数转换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肝病患者的HBVM共有3种模式:大三阳(L3PP:HB-sAg、HBeAg和HBcAb)、小三阳(S3PP:HBsAg、HBeAb和HBcAb)和小二阳(S2PP:HBsAg和HBcAb)。L3PP HBVDNA水平高于S3PP和S2PP(P<0.01)。随着慢性肝病病情发展,L3PP阳性率呈下降趋势,S3PP和S2PP阳性率呈上升趋势(P均<0.01);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肝病患者3种HBVM模式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L3PP慢性肝病患者HBV DNA复制水平高于S3PP或S2PP模式。随着慢性肝病病情的进展,HBVM的模式可发生转换,HBeAg阴转,L2PP转为S3PP或S2PP。
梁志清吴继周吴健林周冬生唐灵陶赞英
关键词:肝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