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1-2-9)
- 作品数:4 被引量:42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惠霞滕月鹏王莎莎丁丽缪苗苗更多>>
- 相关机构: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实践与效果分析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与具体参与方式。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临床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调取干预前、第1阶段干预后、第2阶段干预后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合理性评价,并对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药学干预,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7.96%下降至41.94%,总体降幅为57.19%;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合理率由干预前的41.91%上升至82.26%,总体升幅为96.28%;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由干预前的47.06%降至7.78%,总体降幅为83.47%。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管理,可有效规范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提高用药合理性。
- 王惠霞滕月鹏
- 关键词:临床药师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药学干预
- 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中的实践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中的参与方式与积极作用。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调取某院2009年6-12月(干预前)和2011年6-12月(第1阶段干预后)、2012年6-12月(第2阶段干预后)的抗菌药物应用基础数据和病历资料,统计分析住院患者人均应用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量占抗菌药物总用量的比例、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围术期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等7项指标。结果:与干预前比较,第2阶段干预后住院患者人均应用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AUD、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量占抗菌药物总用量的比例、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改善明显,变化幅度分别为-68.09%、-63.82%、-46.89%、-36.18%、-77.73%、73.86%;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变化幅度为-57.19%、-37.93%。结论:有效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对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效果显著,其中临床药师的技术干预可发挥重要作用。
- 王惠霞缪苗苗滕月鹏丁丽王莎莎薛玉君
- 关键词:临床药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术期预防用药纳入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管理。方法:将LC预防用抗菌药物为专项点评项目,采用临床药师技术干预与医院行政干预相结合,以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干预,对我院2009年7-12月(干预前)、2011年7-12月(第一阶段干预后)、2012年7-12月(第二阶段干预后)普外科病历资料中单纯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型LC患者315例,进行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合理性评价,并对干预前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干预前比较,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干预后LC预防用抗菌药物分别由100%降至62.96%、52.68%,总体降幅达70.21%(P<0.05);LC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分别由35.39%降至12.89%、1.40%,总体降幅达96.04%(P<0.05);LC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率由0分别升至43.75%、74.17%(P<0.05);LC抗菌药物使用品种分别由七大类13个品种减少至四大类8个品种、三大类5个品种;LC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分别由9.55 d降至8.23、7.50d。干预前后,LC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结论:将LC预防用药纳入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管理,可有效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临床药师的技术干预与医院行政干预后,可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
- 王惠霞滕月鹏古殿杰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抗菌药物围术期预防用药
- 实施专项整治前后某院抗菌药物消耗情况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评价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的效果。方法:调取某院2010年9-12月(整治前)、2011年9-12月(整治第1阶段)及2012年9-12月(整治第2阶段)的抗菌药物消耗数据,汇总分析抗菌药物消耗金额占全院药品消耗金额的比例、不同给药途径抗菌药物消耗金额及用药频度(DDDs)、各类抗菌药物DDDs、DDDs排名前15位的抗菌药物品种分布等4项指标。结果:与整治前比较,整治后上述指标改善明显。抗菌药物消耗金额占全院药品消耗金额的比例由整治前的21.67%下降至整治第1阶段的16.32%、整治第2阶段的10.16%;经注射途径给药的抗菌药物DDDs由整治前的64 190下降至整治第1阶段的50 230、整治第2阶段的35 670,降幅分别为21.75%、28.99%;经口服途径给药的抗菌药物DDDs由整治前的29 780下降至整治第1阶段的22 310、整治第2阶段的19 820,降幅分别为25.08%、11.16%;各类抗菌药物的DDDs在整治后有降也有升,其中第1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DDDs在整治第1阶段、第2阶段均有所上升;排名前15位抗菌药物的平均DDDs总体呈下降趋势,大部分品种的DDDs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实施专项整治对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效果显著。
- 王惠霞王莉郝黎霞滕月鹏
- 关键词:抗菌药物专项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