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08C330)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4
相关作者:吴海江卢锦堂杨飞英吕建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5篇镀锌
  • 4篇热镀
  • 4篇热镀锌
  • 3篇耐蚀
  • 3篇耐蚀性
  • 3篇硅烷膜
  • 2篇电化学
  • 2篇电化学行为
  • 2篇热浸
  • 2篇热浸镀
  • 2篇热浸镀锌
  • 2篇耐蚀性能
  • 2篇浸镀
  • 2篇钢板
  • 2篇钢表面
  • 1篇镀锌钢板
  • 1篇镀液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酸盐

机构

  • 5篇湖南科技大学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吴海江
  • 4篇卢锦堂
  • 1篇吕建
  • 1篇杨飞英

传媒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矿冶工程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中国表面工程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热镀锌钢表面硅烷膜的腐蚀电化学性能被引量:13
2009年
将热镀锌钢板在7%(体积比)、pH=4的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溶液中40℃下处理2 min,获得了硅烷膜试样。应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评价了硅烷膜在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采用俄歇电子能谱(AES)分析了膜层的成分和结构特性。结果表明,硅烷膜主要由C、O、Si等元素组成,硅烷分子并非是简单地以物理吸附的方式存在于热镀锌层上,而是通过Si–O–Zn键使得硅烷界面层与热镀锌层紧密结合在一起。硅烷膜能同时抑制Zn腐蚀过程中的阳极和阴极反应,其极化阻抗值Rp可达5.53 k?.cm2。硅烷膜的低频与高频容抗弧几乎合成一个弧,表明腐蚀过程中硅烷膜层已经很致密,界面电容很大,Cl﹣难以通过膜层间隙到达Zn基体表面。
吴海江杨飞英
关键词:热镀锌硅烷膜AES电化学行为耐蚀性能
热镀锌钢表面铈转化膜的表征与腐蚀电化学行为被引量:11
2011年
将热镀锌钢在20 g/L Ce(NO3)3.6H2O溶液(pH=4,25℃)中处理10 s^24 h,获得铈转化膜试样。应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研究铈转化膜试样和空白热镀锌试样在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转化膜的形貌和组分。结果表明:经硝酸铈溶液处理后的镀锌钢板,其腐蚀电流密度下降,极化电阻升高,同时,锌腐蚀过程中的阳极和阴极反应受到抑制,腐蚀保护效率显著提高;低频阻抗值随成膜时间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表明腐蚀电解质在转化膜层孔隙中扩散的难易程度先增加后下降;当成膜时间在30 min^1 h之间时,所得转化膜的阻抗值最大可达8~9 kΩ·cm2,耐蚀性最佳。铈转化膜随处理时间的增加首先在锌晶粒晶界附近发生开裂,逐渐形成"干涸的河床"样形貌。铈转化膜含铈、锌、氧等元素,主要由CeO2、Ce(OH)4(或CeO2.2H2O)、ZnO和少量Ce2O3、Ce(OH)3(或Ce2O3.2H2O)等混合组成。
吴海江卢锦堂
关键词:热镀锌铈转化膜XPS电化学行为
钼酸盐封闭后处理的热镀锌钢板硅烷膜的耐蚀性被引量:12
2009年
为进一步增强硅烷膜的耐蚀性,将硅烷化热镀锌钢板用钼酸盐溶液进行封闭后处理,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中性盐雾(NSS)实验、盐水全浸实验和电化学技术研究了所得复合膜层的表面形貌和耐蚀性能.结果表明:经钼酸盐溶液封闭处理后,硅烷膜的孔隙被填充,在锌层表面形成了由硅烷膜和钼酸盐转化膜构成的连续完整致密的复合膜;复合膜的耐蚀性能明显提高,且与钼酸盐溶液的封闭时间有关,封闭60s时所形成的复合膜的耐蚀性最佳.在5%(w,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测量结果表明:硅烷化热镀锌钢板经钼酸盐溶液封闭处理后,同时抑制了腐蚀过程中的阳极和阴极反应,但主要是抑制阴极反应,导致腐蚀电流密度明显减小,发挥了单一硅烷膜和单一钼酸盐转化膜腐蚀防护的协同效应,腐蚀防护效率高达99.1%;随浸泡时间延长,试样低频扩散阻抗先增大后减小,表明膜层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其耐蚀性优于常规铬酸盐钝化膜.
吴海江卢锦堂
关键词:耐蚀性热镀锌钢硅烷膜钼酸盐
热镀锌钢板表面硅烷膜的制备工艺与耐蚀性能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正交试验结合中性盐雾试验和极化曲线测定等方法,研究了热镀锌钢板表面的硅烷膜在制备过程中的硅烷体积分数、水解溶剂中甲醇体积分数、水解时间、水解温度、溶液pH值、浸涂时间等因素对硅烷膜耐蚀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成膜工艺,讨论了硅烷膜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最佳成膜工艺为硅烷体积分数7%、溶液pH值4、水解溶剂中甲醇体积分数10%、水解温度40℃、水解时间6 h、浸涂时间120 s,采用该工艺制备硅烷膜可明显推迟热镀锌钢板出现白锈的时间;硅烷膜同时也抑制了热镀锌钢板在腐蚀过程中阳极和阴极的反应,显著改善了热镀锌钢板的耐蚀性能。
吴海江卢锦堂
关键词:热浸镀锌硅烷膜耐蚀性能正交试验
435℃热浸锌镍合金镀液中锌渣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通过扫描电镜(SEN)和X射线能谱(EDS)研究了在435℃下锌镍合金镀液中形成的锌渣微观形貌和相成分。结果表明,锌浴中Ni质量分数低于0.051%时,锌渣仅为单一含Ni的ξ相,锌浴中Ni质量分数在0.051%~0.093%范围内,锌渣为Г2和ξ两相共存,锌浴中Ni质量分数大于0.093%时,则锌渣仅为Г2相。出现Г2相时锌浴的临界成分点为0.010%Fe和0.051%Ni。
吴海江吕建卢锦堂
关键词:热浸镀锌ZN-NI合金锌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