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74390)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3
相关作者:蒋亦民刘佑彭政何菲菲谢明轩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蒂宾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理学

主题

  • 4篇颗粒物
  • 4篇颗粒物质
  • 2篇混合物
  • 1篇弹性势能
  • 1篇休止
  • 1篇应力
  • 1篇体动力学
  • 1篇能量耗散
  • 1篇倾角
  • 1篇群算法
  • 1篇热力学
  • 1篇热力学模型
  • 1篇离散元
  • 1篇离散元模拟
  • 1篇流体动力学
  • 1篇孔洞
  • 1篇耗散
  • 1篇PROPER...
  • 1篇STRESS
  • 1篇W态

机构

  • 5篇中南大学
  • 2篇蒂宾根大学

作者

  • 4篇蒋亦民
  • 2篇彭政
  • 2篇刘佑
  • 1篇周伟
  • 1篇何菲菲
  • 1篇周文慧
  • 1篇谢明轩

传媒

  • 4篇物理学报
  • 1篇Chines...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Properties of surface waves in granular media under gravity
2014年
Acoustical waves propagating along the free surface of granular media under gravity are investigated in the framework of elasticity theory. The influence of stress on a surface wave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wo types of surface waves, namely sagittal and transverse modes exist depending on initial stress states, which may have some influence on the dispersion relations of surface waves, but the influence is not great. Considering that the present experimental accuracy is far from distinguishing this detail, the validity of elasticity theory on the surface waves propagating in granular media can still be maintained.
郑鹤鹏
关键词:STRESS
颗粒-颗粒接触力的热力学模型被引量:3
2018年
以颗粒二体接触力模型为基础和出发点的软球离散元模拟是当前颗粒物理和力学领域广泛应用的研究手段.但文献上经常使用的、包括著名的Hertz-Mindlin和Luding在内的力模型并没有完全明确弹性势能或耗散热的计算方法,故从热力学层面看它们还需要完善.考虑到机械能的耗散行为是这类材料的重要物理内容,本文借鉴近年来提出的颗粒固体流体动力学(GSH)思路,提出一种具有明确势能和热功率的接触力建模方法.该理论除明确给出了机械能和热能的计算公式外,还能具体描述能量守恒、热力学平衡态和熵增加等基本原理,解决了传统接触力模型在这些方面的欠缺问题.初步计算显示本文模型的恢复系数可以随碰撞速率的增加而减弱,这比现有的其他模型更符合实验观测.虽然为简单起见这些公式仅局限于二维和忽略颗粒转动运动情况,文中讨论了如何推广到三维含转动情形,以及所涉及的滚动和扭转接触力的热力学处理问题.鉴于是否在Onsager非平衡热力学基础上建模是本文给出的接触力公式有别于当前其他模型的关键所在,文中强调了这里的主要建模对象应该是热力学特征函数和Onsager迁移系数,而接触力是它们的推导结果.这是一个与目前直接针对接触力进行建模的不同思路.文中对颗粒物质特有的、反映样品几何变形与弹应变之间联络的一个非对角迁移系数做了详细介绍,并且认为它与打滑等复杂力学现象关系密切,无论宏观GSH尺度上,还是细观接触力尺度上都不可忽略.
蒋亦民刘佑
关键词:颗粒物质弹性势能
水中颗粒孔洞流的最大休止倾角和流量公式
2020年
实验测量了完全浸泡在水中的玻璃珠颗粒样品在重力驱动下通过不同倾角和孔径的圆形孔洞的流量.发现与空气中的情形类似,不同孔径时的流量均与倾角余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外推得到的零流量角,即流量休止临界角,随颗粒粒径与孔洞直径之比d/D的减小而线性增加;在无穷大孔径极限下,此临界角在实验误差范围内与样品的休止角一致.此外,所有测量都可用Beverloo公式Q=C0ρg^1/2(D-kd)^5/2很好地拟合;其中参数C0和k仅与倾角余弦有关,分别呈线性和平方反比关系.与文献报道的空气孔洞流测量结果对比,发现差别主要来自浮力和流体拖曳力对参数C0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用倾斜孔洞流测量颗粒材料休止角的方法和Beverloo公式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无论颗粒间隙中填充的是水还是空气,孔洞流的行为在定性上是一样的.
谢文韬李若如彭政蒋亦民
关键词:颗粒物质
振动颗粒混合物中的周期性分聚现象与能量耗散被引量:5
2015年
在垂直振动的激励下,铜和玻璃珠组成的二元颗粒混合样品存在依次出现分界清晰的三明治,巴西果,反巴西果三种分聚结构的周期循环变化现象,其中出现三明治结构的时段最长(大于90%).循环周期随振动台频率的增加而增大,随加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对三种分聚结构的样品能量耗散功率的测量显示,在相同的振动条件下反巴西果结构的能耗功率最大,巴西果结构的最小.利用Hong的凝聚和渗透两机理相互竞争的观点,并结合能耗功率的测量结果,可定性解释这个周期性分聚现象.
何菲菲彭政颜细平蒋亦民
关键词:颗粒物质能量耗散
拓展Bose-Hubbard模型的有限系统密度矩阵重整化群算法被引量:2
2015年
运用有限系统密度矩阵重整化群算法(FS-DMRG),研究拓展Bose-Hubbard模型(即在标准BoseHubbard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最近邻格点间的粒子相互排斥作用V)发生相变的特征。通过计算系统的局域粒子数密度、单粒子能隙以及压缩系数,分析了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特征,得到了不同于标准Bose-Hubbard模型的新量子态——Charge Density Wave(CDW)态。通过分析产生特殊粒子分布方式的原因及其物理性质,得出了发生相变的临界条件。
周伟周文慧谢明轩
水-气-颗粒固体三相混合系统的流体动力学被引量:3
2013年
按照经典物理中处理混合物的一般热力学方法,将近年来报道的颗粒固体流体动力学进一步推广到孔隙被水和气填充的情形,建立了其自由能的初步模型.水-气-颗粒三相体系是与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密切相关的材料,但其经典宏观物理基础却一直未能全面澄清.目前用于分析这类混合物力学行为的基本工程理论含Darcy渗流定律、Terzaghi有效应力及其运动方程(即本构方程)等内容.通过与经典物理对比,本文澄清了渗流对应于不同相之间的质量扩散,有效应力与这类材料特有的体积填充形式自由能有关,这两部分内容工程与物理是一致的.目前的分歧具体体现在材料建模对象上,前者认为是本构方程,而后者是自由能和迁移系数.该分歧的解决将是建立这类材料的连续介质物理基础、突破本构方法面临的困境的一个关键.
蒋亦民刘佑
关键词:颗粒物质混合物应力流体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