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8023)

作品数:19 被引量:203H指数:9
相关作者:刘浩学赵炜华李都厚赵建有丁光明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陕西省公路局陕西省公安厅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交通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哲学宗教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6篇驾驶
  • 11篇驾驶员
  • 7篇交通安全
  • 6篇动态环境
  • 6篇网络
  • 4篇神经网
  • 4篇神经网络
  • 4篇黄昏
  • 4篇驾驶人
  • 4篇交通工程
  • 4篇BP神经
  • 4篇BP神经网
  • 4篇BP神经网络
  • 3篇公路
  • 3篇BP网
  • 3篇BP网络
  • 2篇照度
  • 2篇隧道
  • 2篇交通运输
  • 2篇交通运输安全

机构

  • 19篇长安大学
  • 1篇大连交通大学
  • 1篇交通部公路科...
  • 1篇江西省交通运...
  • 1篇陕西省公路局
  • 1篇陕西省公安厅

作者

  • 18篇刘浩学
  • 14篇赵炜华
  • 4篇赵建有
  • 4篇李都厚
  • 3篇丁光明
  • 3篇晏远春
  • 2篇施卢丹
  • 2篇杨立本
  • 1篇何操
  • 1篇曾诚
  • 1篇张景峰
  • 1篇冯忠祥
  • 1篇袁伟
  • 1篇梅晓波
  • 1篇毕仁忠
  • 1篇袁华智
  • 1篇张锁
  • 1篇陈昊
  • 1篇刘凯峥
  • 1篇董宪元

传媒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长安大学学报...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人类工效学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公路与汽运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空军工程大学...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交通科学与工...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10篇2010
  • 4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速公路出入口区域行车风险评价及车速控制被引量:10
2011年
分析了高速公路出入口区域交通流特性及事故原因,以车辆临界减速度和不安全度为基础,将危险程度由二维矢量转化为一维标量,提出了以制动减速度和不安全密度指数作为出入口区域行车风险评价指标,建立了行车风险评价模型。根据安全风险管理规定与人机工程学原理,确定了风险等级和评价标准;基于大量试验数据,提出了高速公路出入口区域主线行车控制标准建议值。分析结果表明:不限速时,整个出口区域行车风险处于中等;限速为65 km.h-1时,出口区域行车风险均降至低等,出口区域平均风险值最小,不安全密度指数峰值从0.112减小到0.064,下降了42.86%;限速分别为55、50 km.h-1时,出口区域行车风险反而增至高等,不安全密度指数峰值分别为0.125和0.121。可见,限速65 km.h-1的措施最有效。
阎莹盛彦婷袁华智刘浩学
关键词:交通安全制动减速度限速交通仿真
昼间自由行驶状态下驾驶员空间距离判识规律被引量:2
2010年
将判识特征值在设计速度和距离按泰勒公式展开,依据判识距离化趋势,用二元三次函数逼近,建立了空间绝对距离、相对距离判识变化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绝对距离判识值随障碍物深度距离增加而增大,随速度增加减小.相对距离判识受深度距离影响小,速度变化影响大,二元二次函数可很好逼近空间距离判识变化规律.
赵炜华刘浩学冯中祥施卢丹蒋伟峰
关键词:驾驶员函数逼近
驾驶员对异色物体动态距离判识对比
2011年
为研究在动态环境中,颜色因素对驾驶员空间距离判识的影响,本文选用32名驾驶员在不同深度距离和车速条件下,进行实际道路试验。驾驶员分别在昼间、黄昏和夜间对不同颜色障碍物空间距离进行判识,分析检验判识结果。结果表明:在地面动态环境中,白天不同颜色距离判识差异不显著,黄昏随着环境照度下降,判识差异显著,夜间使用灯光照明时,距离判识差异不显著。
赵炜华刘浩学晏远春丁光明
关键词:驾驶员动态环境
疲劳驾驶与交通事故关系被引量:93
2010年
对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了疲劳驾驶事故中驾驶人特征、事故时段分布及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主要成因,研究了疲劳驾驶对操作行为的影响和驾驶人疲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疲劳驾驶预防对策。分析结果表明:30岁以下男驾驶人、3年以下驾龄和10年左右驾龄的驾驶人是疲劳驾驶事故的高发群体;2:00~6:00与15:00~16:00是疲劳驾驶事故的高发时段;高速公路上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比例远高于普通公路;疲劳驾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长时间驾驶、睡眠不足或质量差、生理节律、驾驶人因素等。通过保证驾驶人有充足的睡眠与短暂休息,合理安排行车时间及使用疲劳预警装置等方法,可以有效预防疲劳的产生,减少疲劳驾驶事故的发生。
李都厚刘群袁伟刘浩学
关键词:疲劳驾驶交通事故预防措施
驾驶员昼间动态环境暖色调障碍物空间距离判识规律被引量:20
2009年
随机选取32名驾驶员,获得绝对距离和相对距离判识数据。通过数据统计和回归分析,分析了驾驶员在地面动态环境下,对暖色调障碍物空间距离判识变化的定量规律。建立了障碍物在25、75、125m3种距离状态下,空间绝对距离与相对距离判识变化的6种数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车辆行驶深度方向,驾驶员对暖色调障碍物空间绝对距离判识的准确性随距离增加而下降,相对距离判识准确性高于绝对距离;随车辆运行速度的增加,空间距离判识的准确性不断下降,且两者之间呈负指数变化关系;6种数学模型的相关系数不小于0.941,拟合度良好。
刘浩学赵炜华刘凯峥张娟周晶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驾驶员
黄昏时段颜色对驾驶人空间判识距离的影响规律被引量:7
2010年
随机选取了32名驾驶人,在黄昏时段获得了驾驶人对红色与绿色障碍物的判识距离,分析了环境照度对判识距离的影响规律,建立了不同深度距离下环境照度与判识距离的数学模型,定量比较了红色与绿色障碍物判识距离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外界环境照度的下降,判识距离逐渐增大;绿色与红色障碍物相比,距离判识差异显著,绿色障碍物判识距离大于红色障碍物判识距离;判识距离与照度的对数可用一元三次函数拟合,拟合度大于0.9。
李都厚刘浩学赵炜华
关键词:交通工程交通安全黄昏驾驶人
夜间动态环境中驾驶员空间距离判识规律被引量:1
2010年
为研究在夜间地面动态环境中驾驶员空间距离判识规律,进行了实际道路试验.32名驾驶员在夜间环境中不同深度距离、速度下,判识红、绿色障碍物空间距离.检验样本差异显著度,分析被试距离判识结果,获得判识特征值.运用曲面回归分析判识距离与速度和深度距离之间关系,获得驾驶员在夜间动态环境中,对空间距离判识变化关系的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绝对距离判识值随障碍物深度距离增加而增大,随速度增加而减小.相对距离判识受深度距离影响小,受速度变化影响大,二元二次函数可很好地逼近空间距离判识的变化规律.
赵炜华刘浩学张锁李杰
关键词:驾驶员函数逼近
空间距离判识误差研究
2010年
为研究黄昏时段环境照度下降对驾驶员空间距离判识的影响,进行了实际道路试验。试验选用32名驾驶员,在实际道路环境的不同照度中,判识不同深度距离红色障碍物的空间"绝对距离"和"相对距离"。对判识特征值和环境照度进行回归分析,建立障碍物判识距离随照度变化的数学模型,定量比较黄昏与白天的距离判识值差异及相关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外界环境照度的下降,驾驶员距离判识值逐渐增大,判识距离与照度的对数符合一元三次函数拟和,其拟和度大于0.9;绝对距离和相对距离的主观判识均大于白天。
李都厚刘浩学
关键词:黄昏交通安全
驾驶员对夜间红绿障碍物空间距离判识差异被引量:9
2009年
分析距离判识差异变化规律,选用32名驾驶员在不同深度距离和车速条件下,进行实际道路试验。统计检验全部被试判识结果,获得距离判识差异特征值。运用BP神经网络,模拟判识差异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夜间地面动态环境中,随着深度距离增加,绝对距离判识差异增大,相对距离判识差异减小;随着速度增加,在较远深度距离下,绝对距离判识差异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在中等深度距离以下时,差异逐渐减小;相对距离判识差异随速度增加而减小。
赵炜华刘浩学毕仁忠晏远春
关键词:动态环境BP神经网络
黄昏时段驾驶员对红绿色障碍物空间距离判识差异
2010年
为研究黄昏时段不同颜色引起驾驶员空间距离判识差异的变化规律,选用32名驾驶员,在黄昏环境照度变化的实际道路中,对不同深度距离下红、绿色障碍物的空间绝对距离和相对距离进行判识。比较人在三维空间中对红、绿色障碍物距离判识结果,获得判识距离差异特征值。对所获得的试验结果,运用BP神经网络模拟距离判识差异随照度和深度距离不同而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三维空间,红、绿色障碍物黄昏时段距离判识差异显著,绿色障碍物判识距离大于红色,BP网络可以很好地拟合距离判识差异变化规律;随着外界环境照度的下降,红、绿颜色引起的距离判识值差异均增大,其中绝对距离差异增加明显;随着空间深度方向距离增加,判识差异也增大,其中相对距离判识差异增加量较绝对距离小。
刘浩学晏远春曾诚赵炜华赵建有
关键词:交通运输安全工程黄昏驾驶员BP神经网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