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7042016)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陈余军姜毅赵刚练董晓彤刘冬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更多>>
- 考虑导轨间隙的在轨分离动力学计算方法被引量:6
- 2013年
- 传统在轨分离载荷动力学分析未考虑实际导轨的实时接触,无法准确分析分离时刻载荷的速度和角速度.针对半圆形双导轨,研究了空间导轨与定向器接触的特点及形式,基于分离装置的几何构型提出了一种确定发生相对轴向运动时导轨与定向器潜在接触对的方法,所提方法考虑了载荷轴线与导轨轴线的空间夹角,保证了分离后期接触检测的准确性,并可推广至多导轨接触计算.基于Lankarani与Nikravesh的连续接触力模型计算法向碰撞力,采用修正的Coulomb模型计算切向摩擦力.最后对飘浮基挠性航天器在轨分离载荷模型进行数值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导轨间隙增大了接触碰撞力,且随间隙的增大垂直于载荷分离方向的速度和角速度增大,导轨间隙使基座的转动与挠性附件强烈耦合,对航天器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 赵刚练姜毅陈余军董晓彤
- 关键词:挠性航天器多体系统动力学
- 挠性航天器在轨分离冲击缓冲模糊滑模控制研究
- 2014年
- 为降低在轨分离冲击载荷对挠性航天器的影响,进行了基于磁流变阻尼缓冲器(Magneto-rheological)的减振研究,将磁流变阻尼缓冲器应用于航天器冲击减振。基于有限元和Lagrange方法,建立了发生大范围运动的挠性航天器状态模型,采用趋近律滑模控制算法控制阻尼器输出,并提出一种二维模糊控制方法控制趋近系数来提高系统的动态品质,同时抑制趋近律中切换项导致的抖振现象。数值计算表明,采用此方法控制的磁流变阻尼缓冲装置显著降低了冲击载荷对基座的影响,并有效抑制了抖振现象,减弱了基座与挠性附件之间的运动耦合,使挠性附件的速度、加速度变化更为平稳。此控制方法较传统滑模控制能更好地跟踪输出值,且有较好的稳态输出值。
- 赵刚练姜毅陈余军刘冬
- 关键词:挠性航天器滑模控制模糊控制抖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