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BR2005004)

作品数:7 被引量:82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宁宁沈正平简晓彬欧向军更多>>
相关机构:徐州工程学院徐州师范大学淮海发展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篇动力因素
  • 1篇新型工业化
  • 1篇苏南经济
  • 1篇区域发展差异
  • 1篇区域分工
  • 1篇经济增长
  • 1篇灰色关联
  • 1篇灰色关联分析
  • 1篇江苏经济
  • 1篇工业化
  • 1篇分工
  • 1篇比较优势
  • 1篇产业结构

机构

  • 5篇徐州工程学院
  • 4篇徐州师范大学
  • 3篇淮海发展研究...
  • 2篇徐州空军学院

作者

  • 5篇简晓彬
  • 5篇刘宁宁
  • 5篇沈正平
  • 1篇欧向军

传媒

  • 2篇商业时代
  • 1篇理论前沿
  • 1篇经济纵横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区域产业联动的内涵与机制探析被引量:8
2009年
区域经济差距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有差距才有产业的互补与合作,才有区域之间的产业联动发展。本文在分析区域产业联动内涵的基础上,从区域产业联动的基础条件、驱动力和实现形式几个方面来探讨区域产业联动的机制。
刘宁宁
区域产业联动的主要机制研究被引量:16
2008年
区域产业联动是顺应产业结构上级、区域协调发展等内在规律,努力破除产业关联互动的障碍,加强区域间产业的合理分工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本文在研究区域分工与合作理论的基础上,界定区域产业联动的内涵,探析区域产业联动的几种主要机制。
刘宁宁沈正平简晓彬
关键词:区域分工比较优势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被引量:25
2007年
按照2000年江苏省新的区域划分方法,从经济总量、均量、外向程度、产业结构、居民生活等方面,首先定量分析了1995年以来苏北、苏中、苏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轨迹;进而阐释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立足于欠发达的苏北,提出了缩小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战略对策。
简晓彬沈正平刘宁宁
产业联动对新型工业化的作用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产业联动通过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增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加大联动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激发区域创新潜力,从而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本文以江苏徐州、无锡为例,分析两地产业发展的差异性和梯度性,探讨区域产业联动对新型工业化的作用。
简晓彬沈正平刘宁宁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产业结构
江苏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江苏经济取得了持续、快速增长。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总量、产业、消费、投资、科技、政府作用、对外开放等方面分析了江苏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主要动力源于消费、第三产业、工业、投资等因素,但与科技、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因素关联性偏小。据此,文章提出了加快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刺激消费、强化政府公共职能等对策与建议。
简晓彬沈正平
关键词:经济增长动力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江苏省区域发展差异综合分析被引量:28
2006年
文章采用综合差异测度方法,选取综合指标对江苏省的区域发展差异进行综合分析,构建了区域发展差异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了江苏省各县市的综合发展差异,并结合聚类分析法对该省的区域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经济发达的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由南向北综合发展水平逐渐递减、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减缓,区域发展梯度差异的地域特征显著。
欧向军
南北挂钩机制下徐州、无锡产业联动发展初探被引量:3
2007年
在加快苏北发展的江苏省南北挂钩机制下,徐州、无锡两市在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塑料制品、机械加工、食品饮料、资源加工等领域具有较大的产业联动发展潜力。据此,本文提出强化市场主体地位、实施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技术扶持力度等对策。
简晓彬刘宁宁沈正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