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256)

作品数:19 被引量:565H指数:13
相关作者:阮宏华王国兵施政何容权伟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阿尔伯塔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土壤
  • 8篇海拔
  • 7篇物量
  • 6篇阔叶
  • 6篇阔叶林
  • 6篇不同海拔
  • 6篇常绿
  • 6篇常绿阔叶
  • 6篇常绿阔叶林
  • 5篇植被
  • 5篇土壤呼吸
  • 5篇土壤微生物
  • 5篇微生物
  • 5篇海拔梯度
  • 4篇海拔高
  • 4篇海拔高度
  • 3篇土壤微生物量
  • 3篇人工林
  • 3篇栎林
  • 3篇微生物量

机构

  • 17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阿尔伯塔大学
  • 1篇湖北省林业科...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安徽省林业调...

作者

  • 15篇阮宏华
  • 7篇王国兵
  • 4篇何容
  • 4篇施政
  • 4篇权伟
  • 4篇徐侠
  • 3篇王丰
  • 3篇张增信
  • 3篇栾以玲
  • 2篇唐燕飞
  • 2篇薛建辉
  • 2篇任引
  • 2篇徐宪根
  • 2篇陈月琴
  • 2篇周焱
  • 1篇郝岩松
  • 1篇罗治建
  • 1篇向珊珊
  • 1篇吴春林
  • 1篇江学顶

传媒

  • 8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 1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杉木生态系统生物量与固碳能力的分析与评价被引量:12
2008年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特有的优良速生针叶树种,分布地域广阔,在碳循环及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大量文献,讨论了立地条件、分布区域和经营方式等因素对杉木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影响。根据文献资料对杉木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固碳能力进行了初步估测。结果表明:①中国杉木林生态系统平均生物量约为36.516 t.hm-2,平均生产力约为8.412 t.hm-2.a-1。杉木林生产力的最大值在杉木中心分布区的中亚热带,尤以中亚热带南部亚地带的最高,其生产力平均达13.50 t.hm-2.a-1;中亚热带北部亚地带平均为11.95 t.hm-2.a-1;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分别是8.83 t.hm-2.a-1和5.54 t.hm-2.a-1;北热带地区杉木林的生物生产力最低,平均为5.02t.hm-2.a-1。②1994年以前的统计数据,中国杉木林生态系统的总植物碳储量为:幼龄林9.98×106t,中龄林31.61×106t,近熟林11.73×106t,成熟林7.50×106t,过熟林2.87×106t,总计为63.69×106t。③目前,中国杉木林面积达1 239.1×104hm2,蓄积量为47 357.33×104m3,换算成生物量约为18 938.20×104t,总固碳量约为5 211.65×104t.a-1。目前,杉木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的估算没有包括土壤以及凋落物层的碳含量,因此,所估算的杉木林固碳能力和总的碳储量可能偏低。
汪家社
关键词:杉木生物量生产力固碳能力
武夷山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呼吸及其商值(qMB,qCO2)被引量:45
2009年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微生物商值(微生物商(qMB)、微生物呼吸商(qCO2))是土壤质量的敏感性指标。本文对武夷山不同海拔梯度具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矮林以及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qMB、qCO2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呼吸均随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加大,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降低,qMB、qCO2没有表现出随海拔变化的规律,qMB的最大值(2.23%±0.28%)出现在高山草甸0~10cm土层的土壤,最小值(0.51%±0.09%)为常绿阔叶林25~40cm土层土壤,针叶林的值大于亚高山矮林;qCO2的最大值(5.88%±0.94%)为针叶林25~40cm土层土壤,最小值(1.38%±0.09%)为高山草甸0~10cm土层的土壤。在同一林分,qMB值随土层加深而减小,qCO2值在亚高山矮林和高山草甸无此规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呼吸及其qMB、qCO2与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全磷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可用来评价土壤质量。
周焱徐宪根王丰阮宏华汪家社方燕鸿吴焰玉徐自坤
关键词:海拔梯度植被类型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呼吸
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结构与功能的特征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8年
围绕武夷山群落结构特征、主要生态功能以及与其他区域常绿阔叶林的比较进行研究表明:①对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特征调查主要集中在米槠林、甜槠林、丝栗栲林、青冈林和木荷林等5种森林群落类型,其中关于甜槠林群落结构特征的报道较多;②有关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生态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特征和群落特征调查方面,在土壤特征调查方面主要研究了土壤的生化和理化性质,在群落调查方面主要回答了物种组成、多样性分析、种间联结性、生物量等问题,土壤和群落特征调查方面发表的文献占文献总数量的90%以上,而气候和水文方面的报道较少。
任引薛建辉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生态功能
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比较被引量:55
2008年
应用土壤培养法,比较分析了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在25℃和60%田间饱和含水量条件下培养110d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矿化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加快,高山草甸(0.08gCO2-C.kg-1.d-1)分别比亚高山矮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快14.3%、60.0%和166.7%,差异主要存在于0~10cm。土壤碳矿化率以针叶林最高(16.6%),分别比亚高山矮林、常绿阔叶林、高山草甸高37.0%、67.6%和79.1%。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矿化率均随土层加深而递减,递减的幅度在不同海拔高度土壤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揭示,土壤碳矿化速率和矿化比率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产生显著的变化。
周焱徐宪根阮宏华汪家社方燕鸿吴焰玉徐自坤
关键词:植被类型海拔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矿化率
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呼吸及其主要调控因子被引量:41
2008年
2005年4月—2006年3月,选择福建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常绿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矮林和高山草甸4个不同的群落作为实验地,每月测量1次土壤呼吸,测定影响土壤呼吸变化的土壤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包括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有机碳、氮、硫含量,凋落物量,微生物量以及细根生物量等),研究了土壤呼吸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年均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降低,而土壤碳、氮、硫含量,土壤微生物量以及细根生物量等却增大;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是高山草甸的1.82倍;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化只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的相关性;证明在影响土壤呼吸的土壤因子中,土壤温度是调控其在海拔高度上变化的主导因子。
施政汪家社何容方燕鸿徐自坤权伟张增信阮宏华
关键词:土壤呼吸海拔高度常绿阔叶林土壤温度高山草甸
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微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及主要影响因子被引量:70
2009年
土壤微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阐明中亚热带武夷山不同海拔梯度带土壤微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子,选择4种不同海拔梯度的植物群落:常绿阔叶林(EBF,500m)、针叶林(CF,1200m)、亚高山矮林(DF,1800m)和高山草甸(AM,2100m)于2005年6月—2006年6月期间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梯度带土壤微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早春最大,夏季最小;不同海拔梯度带土壤微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与对应月份的土壤湿度、土壤有效碳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温度、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凋落物输入量等因子相关不显著。土壤有效碳含量、土壤湿度是调控武夷山森林土壤微生物量季节变异的重要生态因子。
何容王国兵汪家社许波峰汪科继方燕鸿施政阮宏华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量海拔梯度
次生栎林与火炬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异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被引量:40
2009年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逐渐明显,土壤呼吸的时空变异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LI-6400-09土壤碳通量观测仪,在江苏省南京林业大学下蜀实验基地,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方法,连续两年测定了北亚热带次生栎林和火炬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两种林分内土壤呼吸速率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波动,表现为:在最冷的1月份,土壤呼吸速率最低,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土壤呼吸速率也逐渐上升,在7、8月份达到最大值,随后又逐渐下降;(2)次生栎林月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在0.271~3.22μmolCO.2m-.2s-1之间,年变异幅度为11.88;火炬松人工林月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在0.336~3.06μmolCO2.m-.2s-1,年变异幅度为9.11;(3)次生栎林土壤呼吸的Q10值在2.19至2.27之间,火炬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的Q10值在2.02至2.15之间,次生栎林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大于火炬松人工林;(4)土壤呼吸速率与不同深度层次土壤温度之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而与土壤含水率、凋落物输入量之间相关不显著。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江淮流域北亚热带典型森林植被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为进一步揭示该区域森林土壤碳循环特点提供了理论基础。
王国兵唐燕飞阮宏华施政何容王莹蔺菲苏广鑫
关键词:土壤呼吸次生栎林火炬松人工林温度敏感性
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被引量:62
2008年
采用连续熏蒸-培养法,测定了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具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矮林以及高山草甸土壤中有效碳含量,分析了土壤有效碳(LOC)与微生物量碳(MBC)、土壤总有机碳(TOC)、细根生物量(FRB)和土壤全氮(TN)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碳占总有机碳的3.40%~7.46%;微生物量碳只是土壤有效碳中的一部分,占土壤有效碳26.87%~80.38%;不同林分土壤有效碳含量随海拔增高而显著增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效碳与微生物量碳、土壤总有机碳、细根生物量、土壤全氮之间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高海拔土壤有效碳含量显著高于低海拔土壤.
徐侠陈月琴汪家社方燕鸿权伟阮宏华徐自坤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海拔梯度高山草甸
武夷山甜槠常绿阔叶林林分降水分量特征被引量:16
2008年
2004年对武夷山甜槠林不同水文分量定位观测,探讨甜槠林森林水文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4年共发生降水219次,年降水量1767.4mm,穿透水、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分别为1304.9、245.0和217.5mm;穿透率、茎流率和截留率分别为73.8%、13.9%和12.3%;2)同次降水中,林内不同位置的穿透雨量差异显著,穿透水量与大气降水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3)随着胸径的增加,茎流量减小,形成茎流的时间推迟;4)当降水量<202.1mm时,林冠截留量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降水量超过202.1mm后,林冠截留量趋于定值52.5mm。
任引薛建辉
关键词:甜槠林穿透雨树干茎流林冠截留
土壤动物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被引量:13
2008年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生态学过程。土壤动物在森林凋落物的分解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研究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笔者综合了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如分解网袋法、化学试剂排除法、电击法、数学模型法等,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张静王邵军阮宏华
关键词:凋落物分解土壤动物电击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