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1AA339010)

作品数:6 被引量:48H指数:4
相关作者:包亦望姚燕黄鹏飞苏盛彪杨建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混凝土
  • 4篇钢筋
  • 4篇钢筋混凝
  • 4篇钢筋混凝土
  • 2篇陶瓷
  • 2篇土结构
  • 2篇无损检测
  • 2篇混凝土结构
  • 2篇钢筋混凝土结...
  • 2篇残余应力
  • 1篇氮化
  • 1篇氮化硅
  • 1篇氮化硅陶瓷
  • 1篇压法
  • 1篇应力
  • 1篇应力分析
  • 1篇优化设计
  • 1篇有限元
  • 1篇蠕变
  • 1篇蠕变行为

机构

  • 8篇中国建筑材料...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8篇包亦望
  • 5篇黄鹏飞
  • 5篇姚燕
  • 3篇苏盛彪
  • 2篇杨建军
  • 1篇陈志城
  • 1篇韩燕飞

传媒

  • 2篇工业建筑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工程力学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3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钢筋混凝土的热应力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基于热力学和材料力学,分析了在盐冻循环、钢筋锈蚀与弯曲荷载协同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试样内部的热应力和机械应力分布及其损伤演变的规律,导出了钢筋混凝土在循环变温过程中不同方向的热应力的一般性计算公式及分布状态以及四点弯曲荷载下钢筋和混凝土各自承受的应力状态。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应力沿梁试样长度方向非均匀分布,而弯曲应力与钢筋和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之比有关。研究表明混凝土在盐冻循环、钢筋锈蚀与弯曲荷载协同作用下的损伤失效机理是温度疲劳导致的混凝土损伤以及腐蚀液渗透导致钢筋锈蚀共同作用引起的。
包亦望黄鹏飞姚燕韩燕飞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应力分析有限元
掺Ⅱ级粉煤灰砂浆的常温弯曲徐变应力门槛值的计算分析
1 概述大量的工程实例表明,土木工程中出现的开裂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变形超过一定限度导致的。而混凝土的变形与混凝土中砂浆的变形密切相关。因此,有效控制混凝土中砂浆的变形量是控制混凝土变形量的前提。一般认为,砂浆常温下的变形主...
黄鹏飞包亦望姚燕
氮化硅陶瓷高温蠕变行为及Y_2O_3和CeO_2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通过对材料高温下三点弯曲试样中心挠度与时间关系的分析,给出了通过挠度来表征材料高温蠕变性能的方法和表达式,并实际分析了3种不同添加剂氮化硅材料的高温蠕变性能。指出以Y2O3,CeO2为添加剂的氮化硅陶瓷经过热处理后比以MgO为添加剂的氮化硅陶瓷具有更好的抗高温蠕变性能。这主要是由于前者热处理后在晶界析出二次小晶粒,使晶界玻璃相大为减少,有效地抑制了高温下晶界的滑移。此外,Y,Ce与Si,N,O形成的玻璃相高温粘度高,也对材料抗高温变形有利。材料高温下往往是因为变形超过允许极限而失效。此时,通过挠度-时间关系可以很好地反映这一变化过程,并可初步判断材料使用的上限温度。
苏盛彪包亦望杨建军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氮化硅高温蠕变
球压法在线评价脆性材料的强度特性和残余应力被引量:10
2002年
针对接触应力和压痕临界载荷的应力分布,通过应力梯度效应讨论分析了产生球压裂纹中的几个传统强度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利用均强度准则提出了一种脆性材料局部强度和表面残余应力的压痕测试方法,并建立了一种简便的强度保证试验技术,对脆性构件的非破坏性能评价有实用意义.
包亦望陈志城苏盛彪
关键词:脆性材料强度特性残余应力
钢筋混凝土结构服役性能在线评价与无损检测现状与展望
1 引言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服役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但由于它们的脆性,这类材料也是最容易发生突发事故、最不安全的材料,它们具有可靠性低、重复性差和对缺陷极为敏感的特点。如果我们...
黄鹏飞姚燕包亦望
文献传递
在盐冻循环、钢锈与弯曲荷载协同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的损伤失效研究被引量:16
2005年
采用自行研制的一套环境性能综合评估试验方法对钢筋混凝土试样成功地进行了冻融循环与除冰盐腐蚀协同作用(简称盐冻循环)、钢筋锈蚀与弯曲荷载协同作用下的失效试验。通过测量损伤演变过程中钢筋混凝土动弹性模量、钢筋应变和混凝土应变的变化,研究了盐冻循环、钢筋锈蚀与弯曲荷载协同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损伤失效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普通混凝土(C4 5 )和高强混凝土(C70 )在不同损伤因素协同作用下,损伤规律存在相似性,但损伤速率明显不同。相似性表现在:多因素协同作用下导致的损伤大于单因素损伤,特别是叠加上弯曲荷载后,混凝土动弹性模量下降速率大大增加,表明弯曲荷载对盐冻循环与钢锈协同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的损伤有促进作用。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普通混凝土的损伤速率大于高强混凝土,表明普通混凝土的损伤阻力低于高强混凝土。另外,试验发现在给定的温差变化条件下,盐冻循环、钢锈与弯曲荷载协同作用导致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应变幅值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黄鹏飞包亦望姚燕
关键词:弯曲荷载钢筋混凝土混凝土损伤
钢筋混凝土结构服役性能在线评价与无损检测现状和展望被引量:4
2003年
概述了国内外钢筋混凝土结构服役过程中的性能在线评价技术和无损检测技术 (包括动态无损评价技术和静态无损评价技术 )发展现状 ,重点阐述了建立钢筋混凝土结构服役可靠性和耐久性评价预测系统的必要性、重要性、理论基础和可操作性 ,展望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技术和无损检测仪器的发展趋势。
黄鹏飞姚燕包亦望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
强界面陶瓷层状复合材料优化设计的最佳层厚比探讨被引量:11
2003年
针对提高材料整体强度的目标,通过对材料中应力状态与几何结构因素关系的分析,给出了强界面层状材料优化设计的最佳层厚比原则。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Al_2O_3-14.31%ZrO_2/Al_2O_3-39.17%ZrO_2(质量分数,下同)层状材料的强度、断裂功和弹性模量等随着材料中残余应力的存在而发生变化的规律。Al_2O_3-14.31%ZrO_2/Al_2O_3-39.17%ZrO_2 3层材料的最佳层厚比理论计算值为4.14。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层厚比在2.49~4.36之间。在最佳层厚比处,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断裂功和Vickers硬度均达到最佳值。实验进一步印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苏盛彪包亦望杨建军
关键词:残余应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