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4KJ331)
-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1
- 相关作者:彭振生严国清唐永刚毛强郭焕银更多>>
- 相关机构:宿州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Gd掺杂对La_(0.67)Sr_(0.33)CoO_3/La_(0.7)Sr_(0.3)MnO_3微观磁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系列样品La_(0.67-x)Gd_xSr_(0.33)CoO_3(x=0.00,0.05,0.10,0.20,0.30,0.40,0.50,0.60,0. 67)和La_(0.7-x)Gd_xSr_(0.3)MnO_3(x0.00,0.10,0.15,0.20,0.30,0.40,0.50,0.60,0.70)。通过磁化强度-温度(M-T)曲线,磁化强度随磁场变化(M-H)曲线,研究了Gd掺杂对La_(0.67)Sr_(0.33)CoO_3和La_(0.7)Sr_(0.3)MnO_3宏观磁性质和微观磁结构影响。结果发现它们的磁性质完全不同:La_(0.7-x)Gd_xSr_(0.3)MnO_3体系的磁化曲线随掺杂量增加,在低温下表现为铁磁到团簇再到反铁磁;La_(0.67-x)Gd_xSr_(0.33)CoO_3体系的磁化曲线在60K以下随温度进一步降低表现出快速上升的行为。这是由于Mn离子和Co离子具有不同的电子结构和自旋态。在La_(0.67-x)Gd_xSr_(0.33)CoO_3中是由于Gd次格子的顺磁性贡献引起的,并且Gd格子和Co格子之间的耦合很弱,甚至可以忽略;而在La_(0.7-x)Gd_xSr_(0.3)MnO_3中是由于Gd次格子的铁磁性贡献引起的,Gd^(3+)格子与Mn^(3+)/Mn^(4+)格子形成反铁磁排列,并且Gd格子与Mn格子之间的耦合很强。
- 严国清彭振生毛强
- 关键词:GD掺杂稀土
- La_(0.67)Sr_(0.08)Na_(0.25)MnO_3的奇特输运性质及CMR效应被引量:17
- 2007年
-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0.67Sr0.08Na0.25MnO3样品.通过磁化强度-温度(M-T)曲线、电阻率-温度(ρ-T)曲线以及ρ-T拟合曲线研究了样品的输运性质及庞磁电阻(colossal magnetoresistance,CMR)效应.结果表明,ρ-T曲线和磁电阻-温度(MR-T)曲线均出现双峰现象;高温峰是伴随顺磁-铁磁(PM-FM)相变出现绝缘体-金属(I-M)相变,低温峰是颗粒界面效应;两个绝缘相输运机理不同:较低温度下(248K
- 彭振生唐永刚严国清郭焕银毛强
- 关键词:庞磁电阻输运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