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503803)

作品数:22 被引量:129H指数:7
相关作者:葛均波侯明孙爱军邹云增张运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复旦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6篇基因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5篇细胞
  • 4篇血小板
  • 4篇血小板减少
  • 3篇心肌
  • 3篇型心
  • 3篇血管
  • 3篇血小板减少性...
  • 3篇特发性
  • 3篇特发性血小板...
  • 3篇特发性血小板...
  • 3篇紫癜
  • 3篇内皮
  • 3篇斑块
  • 2篇蛋白
  • 2篇动脉疾病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机构

  • 14篇山东大学
  • 9篇复旦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上海市普陀区...
  • 1篇杭州市第二人...

作者

  • 8篇葛均波
  • 6篇孙爱军
  • 6篇侯明
  • 5篇邹云增
  • 4篇张运
  • 4篇王克强
  • 3篇王荣
  • 3篇马道新
  • 3篇张梅
  • 3篇李文君
  • 3篇钱菊英
  • 3篇郭力
  • 2篇葛雷
  • 2篇冯进波
  • 2篇孙建芝
  • 2篇丁士芳
  • 2篇戴晓华
  • 2篇王志蕴
  • 2篇刘春喜
  • 2篇周炜

传媒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国科学(G...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9篇2008
  • 2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NRAS与FMS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制并探讨其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鉴别诊断。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检测MDS患者突变频率较高的NRAS基因12、13密码子及FMS基因301、969密码子点突变在中老年ITP患者及MDS患者中的出现频率。结果25例ITP患者中有1例存在NRAS基因突变,1例存在FMS基因301密码子突变;8例MDS患者中有3例出现基因突变,其中2例为NRAS基因突变,1例为FMS基因突变。结论PCR-SSCP方法检测NRAS基因12、13密码子,FMS基因301、969密码子突变有可能用于鉴别诊断ITP与MDS,ITP患者中出现NRAS基因、FMS基因突变者应归入MDS。
赵红玉侯明李小芳马道新刘奇迹王频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电转染技术促进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的衰老进程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NucleofectorTM电转染技术对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MRC-5)衰老进程的影响。方法取年轻代数的MRC-5细胞(30代),分为3组,第1组为正常培养对照组,第2组为未加质粒电转对照组,第3组为空质粒EGFP-N1电转组。采用NucleofectorTM电转仪配合试剂盒用U-023程序进行电转,计算细胞衰老相关SA-β-半乳糖苷酶(gal)阳性率,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测定p16mRNA、P16蛋白的表达。结果①第1组的SA-β-gal阳性率为(9.01±0.65)%,显著低于第2组的(32.00±0.31)%和第3组的(31.13±1.62)%(P值均<0.01),后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第2组、第3组的p16mRNA、P16蛋白均显著高于第1组(P值均<0.05),第2组与第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NucleofectorTM电转方法可促进人MRC-5的衰老,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P16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娄小燕孙爱军王克强邹云增葛均波
关键词:电转染衰老P16
通心络对“络气虚滞”大鼠血管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从NADPH—氧化损伤途径,探讨通心络超微粉保护络脉"络气虚滞"大鼠血管内皮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8周龄SD大鼠,采用力竭性跑台运动,并结合基础饮食(5 g/100 g体重)建立气虚症候模型,同时采用200 ng·kg...
袁凌燕张红旗徐丹令王克强邹云增贾剑国李冰玉孙爱军郝颖周京敏葛均波
关键词:内皮损伤氧化应激通心络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早期无创性评价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1
2009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颈动脉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方法对86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无斑块部位和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双侧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跟踪颈动脉的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测量各项指标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弹性系数和僵硬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肱动脉内径变化数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无斑块部位长轴的收缩期径向最大运动速度、最大应变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无斑块部位短轴的径向运动速度、旋转率、周向应变及应变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径向运动速度与弹性系数呈负相关(r=-0.464,P=0.002)。讨论VVI技术可检测血管壁的弹性变化,颈动脉运动的机械不一致性和不同部位的力学指标差别,有可能作为动脉硬化早期检测和定量评价指标。
王志蕴张梅刘晓玲戴晓华蒋桂花张运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冠状动脉硬化内膜-中层厚度
不同炎性标志物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标志物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9例冠心病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计算各类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Gensini积分,分析上述炎性标志物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关系以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结果四种炎性标志物血浆浓度在冠心病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其中可溶性CD40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6的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01、P=0.009和P=0.011)。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关系(r=0.322,P<0.00001;r=0.203,P=0.0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介素6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预测价值(OR=1.275,P=0.037)。结论血浆可溶性CD40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标志物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关;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6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白细胞介素6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的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一定价值。
刘淼纪求尚张运王旭平王荣李贵双陈玉国李继福
关键词:可溶性CD40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白细胞介素8GENSINI积分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并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常见染色体异常情况及其与各项临床指标的关系,探讨有效预后指标。方法:运用IgH、RB1、D13S319、p53及1q21 5种序列特异性探针,利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FISH),以10例正常对照的骨髓建立各探针的检测阈值,检测结果大于阈值为阳性,小于阈值为阴性。然后对17例染色体核型分析阴性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检测。结果:①IgH、RB1、D13S319、p53及1q21 5种探针的阈值分别为:2.75%、2.65%、2.87%、2.94%和3.23%。②17例患者中,IgH及RB1检测到17/17例阳性,D13S319、1q21及p53检测阳性例数分别为16/17、14/17、12/17,且p53缺失与1q21扩增间、RB1缺失与D13D319缺失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688 2,P<0.01;r=0.603 2,P<0.05)。③IgH易位发生率高的患者骨髓浆细胞率较高(r=0.587 6,P<0.05);D13S319缺失与外周血肌酐水平正相关(r=0.534 1,P<0.05);p53缺失阳性细胞率与C反应蛋白水平及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900 0,P<0.05;r=-0.503 4,P<0.05);1q21扩增的阳性细胞率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555 5,P<0.05)。p53阳性与阴性患者间ISS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q21扩增阳性与阴性患者在是否有溶骨性破坏、疾病状态(稳定、进展、死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ISH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及准确度,对于该疾病的评估预后及相关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郭力李文君侯明孙建芝邵琳琳马道新王淑康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原位杂交荧光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染色体异常及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本研究旨在了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常见染色体异常情况及其与临床指标和疗效的关系。以4种序列特异性探针P53、D13S25、ATM、RB1和1种着丝粒探针CSP12,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FISH)对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建立各探针的检测阈值,然后对9例染色体核型分析阴性/无分裂相的CLL患者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大于阈值为阳性,小于阈值为阴性。结果表明:用p53与D13S25检测7例患者结果均呈阳性,ATM探针检测5例患者结果呈阳性,用RB1与CSP12探针检测4例患者结果呈阳性。9例患者I-FISH检测结果均显示有遗传学异常。检测显示,ATM缺失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有显著相关性,ATM缺失阳性的患者更易出现全身广泛淋巴结肿大。结论:I-FISH技术适用于CL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提高了CLL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但I-FISH检测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是否是CLL患者的重要预后因素,尚需扩大样本量的研究和长期随访观察。
李文君郭力侯明孙建芝邵琳琳王淑康马道新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异常
流式微球技术检测糖蛋白Ⅱb/Ⅲa自身抗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建立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方法,比较该方法和改良间接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MAIPA)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抗人血小板GPⅡb/Ⅲa单抗(CD41a)包被微球。分离血小板,将血小板裂解后与包被过的微球孵育,再加入PE标记的羊抗人IgG多克隆抗体,流式细胞术分析。分别用该方法和改良间接MAIPA检测血小板表面和血浆中的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并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将样本的平均荧光强度值(MFI)与正常对照MFI的均值比较,计算比率。该比率均值及范围在ITP组为3.36(0.84~22.94),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为1.16(0.67~5.59),正常对照组为1.08(0.72~1.76)。非参数检验得ITP组荧光强度比率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及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若将正常对照组上限作为界值,比率大于1.76定为阳性,则流式微球技术诊断ITP的敏感性为71.43%,特异性为94.28%,阳性预测值为95.24%,其敏感性高于改良间接MAIPA的测定值(51.79%)(x^2=4.57,P〈0.05)。由ROC曲线得流式微球法区分ITP患者与正常人的鉴别效度为0.916。结论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耗时短、重复性好,敏感性高于改良间接MAIPA,对提高ITP的实验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刘新光王燕铭侯明张锑朱媛媛彭军
关键词:流式微球技术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和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RA)发生管腔狭窄或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45例连续入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或CTO病变进行分组,比较各分组间患者的临床特征、PPCI资料、住院期预后和并发症情况,并采用多因素分析确定住院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45例急性STEMI患者中共有185例(53.6%)存在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其中110例(31.9%)为双支血管病变,75例(21.7%)为三支血管病变。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中合并CTO病变20例(10.8%),占同期PPCI总量的5.8%(20/345)。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单支血管病变患者(P<0.01),原发性高血压、心源性休克、植入≥2枚药物洗脱支架患者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单支血管病变患者(P值均<0.05),与单支血管病变患者间梗死相关血管(IRA)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CTO病变患者的心力衰竭构成比显著高于不合并CTO病变患者(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不合并CTO病变患者(P<0.01),与不合并CTO病变患者间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期间总体患者的MACE发生率为10.4%(36/345),病死率为8.1%(28/345),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2%(4/345)。单支血管病变与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间病死率、再发心肌梗死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脑卒中发生率、MACE发生率、大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合并CTO病变患者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和MACE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不合并CTO病变患者(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患者中年龄≥75岁、发生心源性休克、发生心力衰竭、术后TIMI血流分级<3级、合并
刘鸣张峰葛雷钱菊英葛均波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预后
钠通道基因SCN5A突变与扩张型心肌病
2010年
心脏钠通道基因SCN5A突变可以导致多种心律失常,近年研究发现该基因突变与扩张型心肌病也有关,但致病机制不甚清楚。本文通过比较与扩张型心肌病有关的多个已发现SCN5A突变的电生理特点,提出该基因突变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内钠浓度来影响细胞内钙稳态而导致扩张型心肌病;新近发现的A1180V突变携带者表现出的异常心电图,很可能为某些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有效而简便的方法。
徐磊孙爱军葛均波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钠通道基因突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