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8147)
- 作品数:15 被引量:134H指数:7
- 相关作者:黄廷林徐金兰叶羡婧苏俊峰李倩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石油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The simulation test of pollutants release from sediments of urban river
- 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river water quality and the pollutants release from sediments is one of the...
- Ting-Lin HUANG~1 Yuan-Jun SUN~1 Xiao-Ping LI~2 Li-Kun LIU~2 Jiang YU~2 Wei-Qing LIN~2 ~1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Municipal Engineering
- 关键词:SEDIMENTSPOLLUTANTSSTATICRELEASE
- 应用于景观水体异养硝化细菌的筛选鉴定及效果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研究景观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方法]采用SBR反应器,通过间歇曝气方式对底泥体系中好氧反硝化细菌进行了选择和富集,分离到1株异养硝化菌,并根据其生理生化性状和部分长度的16S rDNA序列确定了分离菌株的分类学和系统发育地位。[结果]从底泥中分离出1株异养硝化细菌SHW1,经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建立了系统发育树,鉴定出细菌SHW1属于Acineto-bactersp.。采用乙酸钠-氯化铵培养基培养细菌进行硝化特性研究,经过7 d好氧培养,NH4+-N最终去除率为52.13%,并且具有产生NO2--N的硝化性能。[结论]筛选出的异养硝化细菌SHW1在贫营养条件下对NH4+-N有较高的去除率,可以应用于景观水体脱氮。
- 苏俊峰黃廷林李倩叶羡婧魏全源
- 关键词:景观水体异养硝化硝化特性
-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高效菌的降解特性被引量:14
- 2009年
- 研究了从陕北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的7株菌SY21、SY22、SY23、SY24、SY42、SY43和SY44的生长特性及其对不同烃类的利用能力及除油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试细菌的生物除油率高,培养13~23h后的活性最高,易于扩大培养;分离菌株均能在石蜡培养基中生长,表明对中长链的烷烃降解能力高,其中菌株SY22、SY23、SY24、SY42和SY43均能利用几种不同的烃类生长,是土壤生物修复的优选菌株。菌株SY22和SY23最适宜pH值为9.0,菌株SY21和SY42最适宜pH值为7.0;污染强度为1000-1500mg/L、氮源为硝酸铵时,石油烃的降解率最佳;对具有PAH降解能力的SY22、SY42和SY23菌株而言,添加淀粉和葡萄糖碳源,可以提高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土壤中Fe^2+、Mn^2+的存在对细菌降解石油烃影响不大,但Ni^2+、Co^2+会降低菌株的除油能力。
- 徐金兰黄廷林唐智新肖洲强
- 关键词:石油降解菌石油烃生物修复
- 低温条件下微生物对沉积物氮释放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通过室内静态模拟实验,研究了沉积物中氮的释放特性。将反应器密封后自然达到厌氧状态,温度与水库底部相近(7~8℃),进行未灭菌和灭菌两个系列对比试验,连续监测两个系列装置中NO3^-N、NO^2-N、NH4^+-N、TN、DO和pH的变化,并对试验前后沉积物中的总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未灭菌装置沉积物中总氮减少量明显多于灭菌装置,而上覆水中可监测总氮少于灭菌装置,说明在厌氧条件下氮元素会在微生物作用下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并通过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等作用以气态形式释放出水体。试验前后对底泥表面的硝化、亚硝化、反硝化和氨化细菌的数量通过计数进行了比较,发现厌氧后反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明显增多,说明厌氧过程中对氮释放起主要作用的是反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
- 魏全源黄廷林李荣柴蓓蓓聂小保
- 关键词:沉积物氮释放微生物作用
- 贫营养异养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硝化性能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从水库底泥中分离出1株贫营养异养硝化细菌,命名为菌株Y11。经菌株生理特性研究和16SrDNA测序,鉴定出菌株Y11属于假单胞菌属细菌(Pseudomonas sp.)。考察了温度、pH及C/N对菌株Y11的硝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菌株Y11进行硝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中性,最适C/N为6.0,在该条件下进行4d的硝化反应,菌株Y11对氨氮去除率可达91.42%。
- 苏俊峰黃廷林李倩叶羡婧魏全源
- 关键词:异养硝化硝化特性
- 大水深水库内源污染特征及控制技术被引量:22
- 2010年
- 对黑河金盆水库水温、溶解氧、pH和底部水质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黑河金盆水库属于稳定的大水深分层型水库,水体分层阻碍了上下层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在水体和底泥耗氧的双重作用下,溶解氧从表层水体的8 mg/L左右降低到底层水体的0.1~0.2 mg/L;在厌氧条件下,底部沉积物中N、P、Fe和Mn等污染物大量释放,导致底部水体中NH3-N、TN、TP、Fe、Mn和COD均值分别达到2.22、2.30、0.05、0.13、2.53、74.00 mg/L。针对水体分层对底部水质产生的不利影响,认为扬水曝气技术适宜于大水深水库的水质原位改善和内源污染控制。
- 黄廷林章武首柴蓓蓓
- 关键词:厌氧内源污染
- 沸石和陶粒挂膜前后脱除氨氮的特性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研究了沸石和陶粒挂膜前后脱除氨氮的特性,结果表明,沸石挂膜前后对氨氮的去除率均高于陶粒,沸石可以将水中77%~100%的氨氮脱除,而陶粒仅能去除56%~63%的氨氮,沸石是脱除氨氮的优选填料.解析实验结果表明,沸石挂膜前后脱除氨氮主要机理不同,离子交换是沸石挂膜前脱除氨氮的主要机理,化学吸附去除氨氮所占的比例高达80%;沸石挂膜后,降解氨氮的百分数高达到80%,附着的生物膜可以利用沸石中吸附的氨氮,使沸石的离子交换能力得到再生,沸石的再生率随着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最高可达46%,延长了沸石的使用寿命.
- 徐金兰董玉华黄廷林康俊琛蔡道健
- 关键词:沸石陶粒氨氮生物再生
- 添加膨松剂和翻耕对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影响试验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添加膨松剂和翻耕对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膨松剂并翻耕土样修复48 d后,76%的TPH被降解,比不加膨松剂的处理高15%,加入膨松剂后石油烃降解速率提高了2.34倍.添加的膨松剂会迅速吸收水分,提高土壤中的含水率,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修复效率.GC-MS分析结果表明添加膨松剂修复64 d后,峰形基本消失,出峰数由不加膨松剂的32个减少为14个,土壤中的异构烷烃、烯烃、胡萝卜烷和烷基萘的去除率接近100%,应用联合翻耕技术后,出峰数减少为10个,土壤中的异构烷烃、烯烃、胡萝卜烷、烷基萘、藿烷和甾烷完全被去除.TPH的降解率随着翻耕频率的减少而降低,最佳的翻耕频率为每天翻耕一次.
- 徐金兰黄廷林黄志超刘虹唐智新肖洲强
- 关键词:膨松剂翻耕生物修复GC-MS分析
- 强化厌氧污泥体系同步脱硫反硝化特性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以硫化物为电子给体的自养反硝化厌氧体系是代替传统异养反硝化工艺处理低C/N比含氮废水的有效工艺,可以同时去除硫化物和硝酸盐.将脱氮硫杆菌菌悬液接种到厌氧污泥体系中,脱氮硫杆菌快速富集,采用5组进水比N/S比不同的反应瓶进行试验,运行15d后,测定不同时段的出水硫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浓度等指标,考察强化厌氧污泥体系去除硫化物和硝酸盐的特性,并对生化反应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强化厌氧污泥体系运行3h后,进水中90%的硫化物被去除,硫化物的去除与进水N/S比无关,硫化物(以S计)去除速率高达20~24g·(m3·h)-1,是相关文献报道的10倍左右;运行6h后,进水中65%的硝氮被去除,硝氮的去除负荷随着进水N/S比的提高而增大,最高达到940g·(m3·h)-1,约为硫自养反硝化体系硝氮去除负荷的2倍,此时体系中亚硝氮积累,最高浓度达到93mg·L-1,进水N/S比低的条件下,6h后亚硝氮消失,进水N/S比较高时,21h后出水中未检测到亚硝氮.表明强化厌氧污泥体系停留6h后可以实现同时去除硫化物和硝酸盐,但硝酸盐首先转化为亚硝氮.与以往不同的是研究发现硫化物与生物硫粒产生多硫化合物的链式反应,是硫化物迅速转化的主要途径,此外,还原硝氮的电子给体并不来源于硫化物,可能主要来源于体系中产生的单质硫.
- 徐金兰侯圣春黄廷林
- 关键词:硫化物氧化自养反硝化脱氮硫杆菌
- 一株反硝化聚磷菌的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被引量:11
- 2009年
- 采用SBR反应器,通过间歇曝气方式对底泥体系中反硝化聚磷菌进行了筛选和富集.从底泥中分离出1株反硝化聚磷细菌SYJ1,经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测序,建立了系统发育树,鉴定出细菌SYJ1属于Acinetobacter sp.菌株SYJ1在好氧条件下培养48 h后,TP最终去除率为68.63%,在厌氧条件下培养48h后,NO2--N及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94.56%和100%.
- 苏俊峰黃廷林叶羡婧李倩刘燕
- 关键词:反硝化聚磷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