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J05062)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小众郭杞兰陈治新黄月红张莉娟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窦内皮细胞
  • 3篇纤维化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细胞
  • 3篇肝纤维化
  • 3篇肝窦
  • 3篇肝窦毛细血管...
  • 3篇肝窦内皮
  • 3篇肝窦内皮细胞
  • 2篇四氯化碳
  • 2篇四氯化碳诱导
  • 2篇基底
  • 2篇基底膜
  • 2篇肝脏
  • 1篇纤维化形成
  • 1篇介导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转移
  • 1篇肝细胞

机构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王小众
  • 3篇郭杞兰
  • 3篇黄月红
  • 3篇陈治新
  • 2篇陈运新
  • 2篇张莉娟
  • 1篇郑伟达

传媒

  • 2篇肝脏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肝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3年
肝窦内皮细胞(1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LSEC)是肝窦壁的主要组成细胞,其独特的结构、免疫表型及功能在肝脏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常LSECs表面有窗孔,内皮下缺乏基底膜,是肝细胞与肝窦血液间物质交换的重要通道;慢性肝病中,LSECs失窗孔,内皮下出现基底膜,形成类似连续型毛细血管的结构,这一过程称为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导致肝细胞损伤、细胞外基质(ECM)沉积、肝脏微循环障碍等一系列病变,促进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生发展。
郭杞兰王小众
关键词:肝窦内皮细胞肝纤维化形成肝窦毛细血管化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细胞损伤病理过程
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过程,探讨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32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2 mL/kg,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50%CCl4-蓖麻油混合液2 mL/kg,每周2次,共8周;分别于造模第2、4、6、8周处死大鼠,观察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的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肝窦窦壁结构,S-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CD31、层黏连蛋白(LN)、IV型胶原(Col-IV)的表达。结果肝脏组织学证实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构建成功,6周可见纤维间隔形成;透射电镜显示,CCl4诱导2周时,部分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窗孔减少,内皮下未见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BM),随着造模的进程,LSEC窗孔进一步减少,部分甚至消失,第6、8周时局部肝窦内皮下形成连续的BM。同时,随着肝纤维化的进程,HA浓度逐渐升高,肝窦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及基底膜主要成分Col-IV、LN表达逐渐增强。结论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窦毛细血管化是逐渐形成的,LSEC失窗孔早于纤维间隔的形成,而肝窦内皮下基底膜出现在纤维间隔形成以后。
郭杞兰黄月红陈治新王小众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内皮细胞基底膜
半乳糖配体介导大鼠白介素10基因在大鼠肝脏内的靶向表达
2011年
目的 探讨大鼠白介素10(rIL-10)基因是否可通过半乳糖配体介导的脂质体转染法在大鼠肝脏内靶向表达。方法将已构建好的rIL-10基因真核表达质粒与半乳糖配体转染试剂按jetPEI.Gal/DNA(N/P=10)比例混合,通过尾静脉注射转移至大鼠体内。RT—PCR法和ELISA法检测rIL-10基因转移至体内0h、24h、7d和16d后大鼠肝、肾、脾和肺组织及血清中r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rIL-10基因转移前大鼠肝、肾、脾和肺组织末扩增出明显rIL-10mRNA表达,转移7d后rIL-10表达主要分布在肝组织。肝组织中rIL-10mRNA表达在基因转移24h和7d时显著升高。血清中的rIL-10浓度在转移后24h和7d浓度分别为(107.92±12.26)pg/ml和(33.2±13.15)pg/ml。结论rIL-10基因通过半乳糖配体介导的脂质体转染法可有效的转移至大鼠体内,并可在肝脏靶向表达一周左右时间。
黄月红陈运新郑伟达张莉娟陈治新王小众
关键词:基因转移靶向表达
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早期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及基底膜形态改变的动态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早期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过程。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组,6只)和肝纤维化模型组(M组,32只)。M组大鼠腹腔注射50%四氯化碳蓖麻油混合液,N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剂量为2 mL/kg,每周2次,共4周。分别于造模第3天、1周、2周和4周处死大鼠,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的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肝窦内皮细胞(LSECs)窗孔与基底膜(BM)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LSECs表面标志物CD31及基底膜成分IV型胶原(Col IV)和层黏连蛋白(LN)的改变。结果:HE及Masson染色显示四氯化碳造模4周早期肝纤维化已形成。肝组织透射电镜显示四氯化碳造模第3天后开始出现LSECs窗孔直径变小及数目减少,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LSECs失窗孔现象逐步严重,至第4周时局部内皮下可见连续的基底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LSECs表面标志物CD31表达随着LSECs窗孔数目的减少而逐渐增强;基底膜成分Col IV于造模第2周时表达开始显著增强并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LN于造模第4周时表达开始显著增强。结论:肝纤维化早期大鼠局部肝组织可见典型的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肝窦壁内LN沉积是肝窦毛细血管化时形成连续基底膜的关键因素。
黄月红郭杞兰陈治新陈运新张莉娟王小众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内皮细胞基底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