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41170501)

作品数:24 被引量:328H指数:13
相关作者:何家雄崔莎莎祝有海徐瑞松刘海龄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3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篇盆地
  • 15篇油气
  • 8篇运聚
  • 8篇南海北部
  • 6篇底辟
  • 6篇地质
  • 6篇泥底辟
  • 6篇勘探
  • 6篇北部
  • 5篇油气运聚
  • 5篇流体
  • 5篇流体活动
  • 5篇南海北部边缘...
  • 5篇边缘盆地
  • 4篇深水
  • 4篇泥火山
  • 4篇资源潜力
  • 4篇莺歌海
  • 4篇莺歌海盆地
  • 4篇勘探方向

机构

  • 29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地质科学...
  • 8篇中国石油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广州海洋地质...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水利电力...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作者

  • 24篇何家雄
  • 8篇崔莎莎
  • 8篇祝有海
  • 7篇徐瑞松
  • 5篇龚晓峰
  • 5篇刘海龄
  • 5篇王洁
  • 3篇苗莉
  • 3篇陈胜红
  • 3篇蔡睿
  • 3篇陈彧
  • 2篇栾锡武
  • 2篇崔洁
  • 2篇万志峰
  • 2篇刘士林
  • 2篇姚永坚
  • 2篇卢振权
  • 2篇贺振华
  • 1篇张景茹
  • 1篇文晓涛

传媒

  • 9篇天然气地球科...
  • 4篇中国地质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农机化研究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4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10篇2009
  • 7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油气微生物勘查研究
2010年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勘探技术正走向成熟,成为一项经济有效的直接找油方法。探讨了油气微生物勘探指标的选择和甲烷氧化菌的研究方法,应用原位荧光杂交法分析了南海北部表层海水中甲烷氧化菌的丰度,结果发现每升海水中有3.59×104~7.45×106个甲烷氧化菌,并且海水中甲烷浓度与甲烷氧化菌丰度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达0.861,基于两个指标综合分析海洋油气藏的赋存可以提高指示精度。
王庆光徐瑞松王洁
关键词:南海北部微生物甲烷氧化菌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构成特点被引量:33
2008年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现象丰富多彩,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复杂。根据该区天然气勘探及研究程度,迄今为止勘探所发现烃类天然气可划分为生物气及生物-低熟过渡带气(亚生物气)、成熟-高熟油型气及煤型气以及高熟-过熟天然气等3大成因类型;非烃天然气CO2可划分为壳源型(有机/无机)、壳幔混合型及幔源型等3型4类。生物气及亚生物气在莺—琼盆地及珠江口盆地浅层广泛分布,气源来自上新统及第四系海相沉积;成熟油型气主要分布于北部湾、琼东南东北部及珠江口盆地,气源来自始新统中深湖相偏腐泥型烃源岩;成熟-高熟煤型气及高熟-过熟天然气,则主要展布于莺—琼盆地及珠江口盆地部分地区,前者气源主要由渐新统煤系和中新统海相偏腐殖型烃源岩所供给,后者气源则来自不同类型高熟-过熟烃源岩。CO2则主要富集于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浅层及琼东南盆地东部和珠江口盆地部分区域,气源分别来自受泥底辟热流体活动影响强烈的中新统海相含钙砂泥岩和深部地幔活动。
何家雄姚永坚刘海龄万志峰
关键词:南海北部生物气
南海西北部莺歌海盆地泥底辟热流体活动与天然气运聚关系
莺歌海盆地属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西北部的新生代高热含油气盆地,其是在红河断裂带大规模走滑运动与地幔岩石圈大幅度伸展减薄之双重作用机制下形成的非常特殊的走滑拉分型盆地,经历了早期渐新世的左旋走滑运动向晚期上新世右旋走滑活动...
何家雄祝有海陈胜红翁荣南崔莎莎
遥感技术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4
2008年
本文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地震监测和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分析了卫星热红外遥感、InSAR技术和气体遥感方法在地震前后地表热红外增温、形变和气体含量改变的研究现状,初步探讨了该方法的成因机制.本文同时分析了该技术在地震预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
陈彧徐瑞松蔡睿王洁苗莉
关键词:遥感地震INSAR
华南陆缘南部三水盆地油气地质条件与有利勘探方向被引量:9
2010年
三水盆地1958年开始油气勘探以来,发现了宝月、竹山岗两个小油气田,根据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预测其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为52.3×104 t和6513.5×104 m3。迄今为止,该区通过断断续续开发生产采出的油气数量尚不足其油气储量的10%,因此,三水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尚有一定的潜力。通过全面分析该区油气地质条件,指出中下始新统布心组二段生油、布心组三段下部储油、布心组三段上部及上始新统西布组中下部为盖层所构成的生储盖组合为盆地最理想的油气成藏组合类型,其有利油气勘探方向依次为古近系油气勘探领域、"新生古储"的古潜山勘探领域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煤成气勘探领域。
龚晓峰何家雄张景茹陈胜红柏杨王晨
关键词:油气勘探领域有利勘探方向
南海西北部莺歌海盆地泥底辟热流体活动与天然气运聚关系
莺歌海盆地属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西北部的新生代高热超压含油气盆地,其是在红河断裂带大规模走滑运动与地幔岩石圈大幅度伸展减薄之双重作用机制下形成的非常特殊的走滑拉分型盆地,经历了早期渐新世的左旋走滑运动向晚期上新世右旋走滑...
何家雄卢振权陈胜红翁荣南张伟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成因及运聚规律与勘探方向被引量:22
2010年
南海北部新生代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区域地质背景特殊、地球动力学条件复杂、油气地质现象丰富多彩,不同成因类型油气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迄今为止勘探所发现的烃类油气可划分为生物气及亚生物气、热成因正常成熟油气和高熟—过熟油气等3型7类;CO2等非烃气则可划分为3型4类;天然气水合物成因类型可划分为热解气(成熟—高熟)、生物气及亚生物气,但以后者为主。生物气及亚生物气在全区浅层及海底广泛分布;成熟陆源石蜡型油气主要分布于北部湾盆地及珠江口盆地北部裂陷带;成熟—高熟煤型凝析油气主要展布于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及珠江口盆地西部珠三坳陷陆架浅水区;煤型气及CO2等非烃气则主要富集于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浅层及琼东南盆地东部和珠江口盆地深大断裂发育区;深水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琼东南盆地南部裂陷带及珠江口盆地南部裂陷带等陆坡深水区。因此,根据不同成因油气分布富集规律,可以确定最佳油气勘探方向,优选有利油气富集区带部署钻探,进而达到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之目的。
何家雄吴文海祝有海陈胜红崔莎莎龚晓峰
关键词:南海北部CO2成因油气勘探领域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油气成藏条件早期预测与评价被引量:18
2008年
与浅水陆架区一样,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新生代均处于南海北部准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具有北部大陆边缘拉张裂陷的区域地质特征,盆地结构与中国东部裂谷断陷盆地类似,属双层或三层结构类型。该深水盆地油气运聚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亦与浅水区类似,但陆坡深水区凹陷裂陷更深、沉积充填规模更大,且发育4套烃源岩和3套储盖组合类型,使深水油气运聚成藏有了良好的基础。基于深水区少井无井、地质资料缺乏的现状,借鉴浅水区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并依据跨越深水区地震剖面层序地层,重点对深水油气运聚成藏条件进行了早期预测与综合评价,旨在加快和推进深水油气勘探进程。
何家雄陈胜红马文宏栾锡武徐瑞松
关键词:区域地质背景油气成藏条件烃源岩特征
珠江口盆地发育演化特征及其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被引量:72
2009年
应用整体、动态及综合分析方法,重点对珠江口盆地发育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指出该区在晚白垩纪—早渐新世多幕断陷裂谷阶段,主要沉积充填了始新统文昌组中深湖相和下渐新统河湖沼泽相煤系及湖相2套主要烃源岩;晚渐新世—中中新世裂后断拗转换及热沉降阶段,则主要形成了上渐新统珠海组及下中新统珠江组分布较广的海相砂岩储集层及其储盖组合;而晚中新世后新构造运动及热沉降拗陷阶段,由于构造及断裂活动较强烈,发育了大量NWW向断裂,不仅控制了盆地最终构造格局及展布,亦为深部油气向上覆海相地层和各类局部构造及圈闭中运聚成藏提供了运移通道,而当其与油气生、运聚条件良好配置时,即可构成颇具特色的下生上储、陆生海储的油气成藏组合类型。总之,该区晚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对盆地最终构造格局形成及展布均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且对其油气运聚成藏及分布起到了决定性的控制作用。
崔莎莎何家雄陈胜红邹和平崔洁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油气成藏条件新构造运动
基于EMD和近似熵的储层预测被引量:1
2010年
通常情况下,不同地层特征对应的地震波复杂程度是有差异的。近似熵是一种反映信号复杂程度的特征量,对储层特征有一定反映。但由于地震波是有一定带宽的信号,波形受带宽内所有频率成分的影响,如果直接进行近似熵的计算,其结果往往不能很好地反映储层特征。鉴于这种情况,提出了经验模态分解法(EMD)与近似熵相结合的方法,利用EMD分解后的每一个地震波的本征模函数(IMF)分量进行近似熵计算,并与已知井对比分析后,选取对储层特征识别有效的IMF分量进行储层预测。利用该方法对HZ地区珠江组进行了试算,效果较好。
陈胜红贺振华朱明汪瑞良陈雪芳文晓涛姜建曾驿
关键词:经验模态分解近似熵储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