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1:5万平里、江潭、瑶里、虹关幅区调”项目(1212010610609)

作品数:12 被引量:111H指数:8
相关作者:张彦杰周效华廖圣兵余明刚蒋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1:5万平里、江潭、瑶里、虹关幅区调”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新元古代
  • 5篇元古代
  • 5篇造山带
  • 5篇山带
  • 5篇江南造山带
  • 4篇地质
  • 2篇地质特征
  • 2篇东段
  • 2篇锆石
  • 2篇沉积环境
  • 1篇岛弧
  • 1篇岛弧火山岩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质-地球化...
  • 1篇地质调查
  • 1篇地质图
  • 1篇地质图空间数...
  • 1篇动力学机制
  • 1篇新元古代地层

机构

  • 10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江苏省地质调...
  • 2篇南京地质矿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12篇张彦杰
  • 11篇廖圣兵
  • 11篇周效华
  • 9篇余明刚
  • 8篇蒋仁
  • 7篇姜杨
  • 4篇赵希林
  • 4篇陈志洪
  • 4篇王存智
  • 2篇黄文成
  • 2篇朱清波
  • 2篇孙磊
  • 2篇朱意萍
  • 1篇李丰丹
  • 1篇赵玲
  • 1篇高天山
  • 1篇刘畅
  • 1篇陈丹丹
  • 1篇马雪
  • 1篇朱延辉

传媒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质学报
  • 2篇资源调查与环...
  • 2篇地质学刊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矿产与地质
  • 1篇中国矿业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皖赣鄣公山地区新元古代地壳组成及造山过程被引量:48
2010年
皖赣相邻的鄣公山地区位处江南造山带北缘,区内广布一套厚度巨大、低绿片岩相变质的以泥砂质细碎屑岩为主含少量火山物质的复理石建造体,大量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数据显示,其形成于821~840Ma间的新元古代早期,以景德镇-鄣源-伏川区域断裂带为界,南部为形成于大陆边缘拉张构造环境下的溪口岩群;北部的双桥山群火山-陆缘细碎屑岩系是与岛弧有关盆地中的沉积物。北东—南西向展布于鄣公山北坡的蚀变枕状-块状基性火山熔岩、辉长岩、辉绿岩等基性岩类呈构造碎块或碎片产出于溪口岩群火山-陆缘细碎屑岩组成的复理石基质中,通过对其产出地质特征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的分析,认为其形成于低速扩张的陆缘小洋盆扩张脊环境,具初始洋壳基性岩特征,属皖南伏川蛇绿岩西延组成部分。呈夹层产出于双桥山群地层中的大量玻屑晶屑凝灰岩及少量变安山岩、变流纹岩等具相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属中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形成于大陆边缘火山弧构造环境。综合区内沉积事件、岩浆事件和构造事件等,提出皖赣相邻区新元古代经历了古扬子板块东南缘裂开-陆缘小洋盆有限俯冲-弧陆碰撞造山-造山期后陆壳裂陷沉积的构造演化过程。
张彦杰周效华廖圣兵张晓东武彬王存智余明刚
关键词:新元古代造山过程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方法应用——以1:5万瑶里幅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制作为例被引量:12
2010年
通过1∶5万瑶里幅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实践,从基本要素类、综合要素类、对象类及独立要素类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制作方法流程。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空间数据库建库通过野外手图数据库、野外总图数据库、实际材料图数据库、剖面数据库不同阶段数据互通、继承、提取和凝练而形成。对数据库提交有关技术要求及组织目录结构进行了说明,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空间数据库提交除成果地质图数据库外,还必须提交不同工作阶段形成的各类原始资料数据库,增强了数据库的信息量和使用价值。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提供了数据检索功能,能检索多个图幅下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成果数据。
孙磊张彦杰李丰丹刘畅王存智
关键词: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江南造山带北缘鄣公山地区新元古代地层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被引量:21
2010年
鄣公山地区位处皖赣交界地带,区内广泛分布一套浅变质的陆缘细碎屑岩为主含少量火山物质的复理石建造体,大量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数据显示,该浅变质地层形成于820~840Ma新元古代。经系统野外调查,在该地层中首次解析出5期褶皱变形,其中F1以原始层理(S0)为形变面形成的紧闭同斜、平卧等形态的露头尺度级片内无根褶皱;F2以早期构造面理(S1∥S0)为形变面的轴向近东西向开阔斜歪及同斜褶皱;F3属与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相关的紧闭同斜或斜歪褶皱;F4为与燕山期花岗质岩浆热隆升有关的轴面北倾的透入性不对称紧闭下滑褶皱群;F5为分布于区域脆性平移走滑断裂带附近的倾竖褶皱,上述褶皱分别对应不同的构造变形旋回。本文重点阐述褶皱变形的几何学、叠加样式、变形序次、运动学特征,并对变形机制及大陆动力学等进行分析。
张彦杰廖圣兵周效华王存智蒋仁朱意萍
关键词:大陆动力学
江南造山带东段北缘鄣公山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鄣公山地区属江南钨锑金锡多金属成矿带九岭-鄣公山钨锑金成矿亚带,对矿床(点)成矿地质特征、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控矿条件研究显示:金和铜铅锌多金属矿化受溪口岩群和瑶里-江潭构造基性岩带控制,产于韧性变形带叠加的后期脆性构造破碎带中,并赋存于次级断裂和裂隙中;锑、钨、钼矿化与燕山期酸性岩浆热液活动关系密切,赋存于岩体中及内外接触带;金、钨、锡、铋为研究区优势成矿金属;鄣源基性岩和新元古界地层(包括溪口岩群和双桥山群),具壳幔混源特征,暗示壳幔相互作用参与利于成矿,中酸性脉岩类形成时代基本为晚侏罗-早白垩世,属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体同一岩浆演化晚期产物,基性脉岩具与晚白垩世玄武岩源岩浆特征和成因亲缘性,与陆壳引张构造背景密切相关;韧性变形带叠加的次级断裂系统形成的蚀变破碎带或挤压片理化带中的后期破碎带,及挤压破碎带两侧的张性破碎带是聚矿有利部位,区内以燕山期为主的成矿特点,有早期动热变质成矿与后期岩浆热液改造叠加成矿特征。
廖圣兵张彦杰周效华余明刚蒋仁姜杨陈志洪赵希林
关键词:江南造山带成矿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成矿规律
皖赣相邻地区溪口岩群沉积序列及沉积环境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溪口岩群为新元古代形成于大陆边缘拉张构造背景下的一套火山-陆缘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建造组合体,可分为浅海陆棚相、陆棚边缘斜坡相、次深海-陆棚边缘斜坡相、次深海相、次深海-深海相、次深海浊流相6个阶段的沉积相。前3个阶段对应板桥岩组的3个岩段,显示该时期皖赣相邻地区盆地演化处于裂陷发展阶段;后3个阶段反映木坑岩组的3个岩段,显示该时期盆地演化已到成熟阶段。
廖圣兵张彦杰周效华余明刚蒋仁姜杨陈志洪赵希林
关键词:江南造山带沉积环境
皖赣相邻鄣公山地区变泥砂质岩石元素组成特征及源区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皖赣相邻的鄣公山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北缘,区内广布一套厚度巨大、低绿片岩相变质的以泥砂质细碎屑岩为主含少量火山物质的复理石建造体,大量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数据显示,其形成于822~850 Ma的新元古代。其以斜切本区的景德镇—江潭构造带为界,南部为溪口岩群,北部属双桥山群,二者REE、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Zr、Hf及Nd同位素等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显示区内浅变质碎屑岩具相同或相近的"原始"地壳物质组成特征;(La/Yb)N=4.66~13.63,δEu=0.09~0.3,(Gd/Yb)N=1.22~1.66,表明区内浅变质碎屑岩物源主要来自长英质岩石组成的后太古宙上地壳。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集中在826~2600 Ma,并出现显著的5个峰值,大致为2500 Ma,2000~2200 Ma,1800 Ma,960 Ma,827~841 Ma,其中以年轻碎屑锆石占绝对多数,大量的年轻碎屑锆石U-Pb年龄与碎屑岩密切共生的火山岩夹层年龄相近,反映浅变质碎屑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同时代火成岩类。溪口岩群和双桥山群浅变质碎屑岩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Cs、Sr、Ba、Th等含量及其相关比值、Sr同位素特征等存在一定差异,可能意味着溪口岩群和双桥山群碎屑岩在成岩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地质构造演化。区内浅变质火山-陆缘细碎屑岩形成于与板块构造体制相关构造-沉积环境,溪口岩群显示大陆边缘拉张构造背景下的沉积作用特征,而双桥山群原岩沉积构造环境与大陆岛弧关系较密切,显示板块俯冲阶段的沉积特征。
张彦杰廖圣兵周效华姜杨余明刚蒋仁赵希林陈志洪赵玲黄文成
关键词:碎屑锆石U-PB年龄
江南造山带北缘鄣公山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特征被引量:13
2013年
江南造山带东端北缘皖赣相邻的鄣公山地区广泛分布一套浅变质强变形的新元古代早期火山-沉积岩系。区内自晋宁主造山期以来历经多期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沉积作用。本文着重对鄣公山地区陆内造山阶段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进行讨论,区内北东-北东东向展布的、自北向南多层次中高角度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为最显著的构造变形,由瑶里-鄣源-江潭为主逆冲-推覆断层的北部平里-凫峰逆冲-推覆系和以清华-官坑-五城断裂为主逆冲-推覆断层的南部鄣公山-漳前逆冲-推覆系,以及它们内部次级叠瓦状逆冲断层组合而成。逆冲-推覆构造主体形成于早燕山期。逆冲-推覆体自北向南增生,具前展式扩展方式,推覆体属未脱离"母体怀抱"的短距离运移。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印支-南海板块向北强烈推挤的区域动力学背景下。
张彦杰周效华廖圣兵余明刚蒋仁姜杨朱清波
关键词:江南造山带
皖赣相邻区新元古代构造演化探讨被引量:5
2010年
皖赣相邻区广布的浅变质陆缘细碎屑岩为主含少量火山物质的复理石建造体,大量高精度同位素测年数据显示,该浅变质地层应形成于821Ma^840Ma间的新元古代早期。综合沉积事件、岩浆事件和构造事件等提出皖赣相邻区新元古代经历了古扬子板块东南缘裂开—陆缘小洋盆有限俯冲—弧陆碰撞造山—造山期后陆壳裂陷沉积的构造演化过程。
张彦杰孙磊周效华廖圣兵王存智朱意萍
关键词:新元古代岛弧火山岩
皖赣相邻地区双桥山群沉积序列及沉积环境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皖赣相邻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北缘,双桥山群为区内广泛分布的一套厚度巨大低绿片岩相变质的以泥砂质细碎屑岩为主含少量火山岩的复理石建造。综合岩石组合及沉积构造分析,其可能为一套形成于大陆边缘岛弧构造背景下的陆棚斜坡-滨浅海相火山-陆缘碎屑岩建造组合体,具体可划分出次深海-陆棚边缘斜坡相、浅海陆棚相、陆棚斜坡相、陆棚斜坡相-陆棚相4个阶段的沉积相,显示该时期海盆演化已处于萎缩闭合阶段。横涌组和安乐林组中近源间断不完整"鲍马序列",主要为浊流和部分砂质碎屑流成因,分别形成于古华南洋新元古代陆缘俯冲作用下有限俯冲过程中和俯冲之后洋盆狭缩海退环境;从火山作用随沉积作用协同演化角度对沉积作用与大地构造的关系分析来看,源于洋壳俯冲作用的火山活动可能始于研究区南西。研究结果从沉积地层学角度,为新元古代皖赣相邻地区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廖圣兵张彦杰周效华余明刚蒋仁姜杨陈志洪赵希林
关键词:江南造山带双桥山群沉积环境
江南造山带北缘鄣源基性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被引量:29
2011年
鄣源基性岩呈北东—南西向分布于皖赣相邻区鄣公山北坡瑶里—鄣源—江潭一带,以构造碎块或碎片形式产于新元古代火山-陆缘细碎屑岩组成的复理石基质中,总体显示构造混杂岩带特征。基性岩残块包括蚀变枕状—块状基性熔岩、辉长岩、辉绿岩等,它们在空间上紧密相伴,形成于新元古代。通过对鄣源基性岩地质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的分析,认为其形成于低速扩张的陆缘小洋盆扩张脊环境,具初始洋壳基性岩特征。提出鄣源基性岩可能属皖南伏川蛇绿岩西延组成部分。
张彦杰周效华廖圣兵余明刚蒋仁姜杨
关键词:新元古代基性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