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教育厅产业化培育项目(06JC19)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宁显维冯改利陈锦文张恩户郭琦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产业化培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止泻
  • 3篇固肠止泻丸
  • 2篇色谱
  • 2篇色谱法
  • 2篇薄层
  • 2篇薄层色谱
  • 1篇盐酸
  • 1篇盐酸小檗碱
  • 1篇延胡索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色谱鉴别
  • 1篇体外
  • 1篇体外抗菌
  • 1篇相色谱
  • 1篇小檗
  • 1篇小檗碱
  • 1篇木香
  • 1篇抗菌
  • 1篇抗菌作用

机构

  • 3篇陕西中医药大...

作者

  • 1篇史亚军
  • 1篇郭琦
  • 1篇张恩户
  • 1篇陈锦文
  • 1篇冯改利
  • 1篇宁显维
  • 1篇陈金文

传媒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新固肠止泻丸体外抗菌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新固肠止泻丸体外抑菌实验来探讨其治疗UC的机制。方法:采用微孔二倍稀释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孢菌、福氏志贺菌、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等11株菌株,标准菌株的MIC、MBC以及360株临床株的MIC及MBC。结果:新固肠止泻丸体外抗菌试验结果分析显示:对实验所选的11株肠道感染菌标准株均有抑菌作用(MIC 18.5~150mg/ml)。除铜绿假单孢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外(MBC>300mg/ml),对其他9株标准菌有杀菌作用(MBC:37.5~150mg/ml)。对340株临床分离肠道感染菌均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作用(MIC 9.4~300mg/ml;MBC 18.8~300mg/ml)。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新固肠止泻丸对UC大鼠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这可能与对引发UC的肠道菌群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关。
郭琦张恩户
关键词:体外抗菌抗菌作用
新固肠止泻丸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建立新固肠止泻丸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延胡索和当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黄连所含有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色谱柱为Sphevisorb-C18(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48:52)(每100mL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1g),检测波长为265nm,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0mL·min^-1。结果:TLC法能检出延胡索乙素和当归;盐酸小檗碱在0.084-0.560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51%、RSD为1.32%。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新固肠止泻丸的质量控制。
史亚军陈金文
关键词:薄层色谱法盐酸小檗碱高效液相色谱法
新固肠止泻丸薄层色谱鉴别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建立新固肠止泻丸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固肠止泻丸中的各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处方中主要药味延胡索、当归、黄连、白术、木香成功得到鉴别。结论:采用文中方法能够有效进行本品的质量控制。
冯改利宁显维陈锦文
关键词:延胡索木香色谱法薄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